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从人物到山水——文化嬗变与美学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中国传统绘画   审美意趣   人物   美学   文化嬗变   人文关怀   审美评价标准  
描述: 中国传统绘画由人物到山水的画体演变,首先源于文化的嬗变。由儒到释、道、玄学。人文关怀则表现为由追求事功变为对人格品味价值的诉求。山水画体的出现,正应和了这种选择,更为纯粹的山水画的审美意趣和审美评价
传世名画
作者: 暂无 来源: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用笔   花鸟画   宋美龄   花卉   树木   张大千   精品   转折   篆隶  
描述: 此图是溥儒早期山水精品。画面极其工致,严守前人规范,笔笔交代清楚。溥儒作画注重勾斫,讲求带篆隶之意的藏锋用笔:笔欲下而先上,使锋折藏于内。此图中,无论近景坡石、远山轮廓、树木枝干的描绘,均顿挫转折、有棱有角,尽显奇古浑厚之气。
穷理尽性趋臻妙境:陈玉圃《山水画画理》评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易经》   穷理尽性   必然性   自然之理   规律   绘画理论   哲学思想  
描述: 《易经》系传“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蹦引,是从天地运行的规律推演出世事须遵循的法则,对理的阐发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影响后世至深。吸收儒、墨、道诸家思想的韩非提出理是事物的具体规律。在魏晋辨名析理的玄谈中,王弼认为理是事物的规律,郭象则认为理是必然性,即自然之理。宋儒张载强调理的客观性,认为“万物皆有理”,把理看成气化运动的规律,主张穷理。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理字也常被提及
青山之灵 泽气之秀:读王占泽山水画有感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铁路文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兰州铁路局   甘肃省   中国文化   书画家   优秀奖   中国铁路   美术家   入选   国画作品  
描述: 他从雄旷广博的大西北走出,又从奇秀精深的巴山蜀水归来,这就是我才相识的画友——王占泽。但与之交谈,却有一见如故之感。虽说是出身行武,但观其画作,始知名如其人,画如其人,许是少小濡染于南国祖地的灵山秀水,薰陶了儒释人文的气氲,确使之得了些青山之灵,占了些秀泽之气。是以所见画作或古木森森,绿草茵茵,阳光激射,落影款款,或花间饮露,雀跃欢歌,无不显现出一种清丽娟美雅致的总体特色来。
情染繁花 心随鸟飞:毓峨及其花鸟画品赏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北之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中国花鸟画   宋元   品赏   作画   发展与创新   宫廷   爱新觉罗   传统书画   画马  
描述: 毓峨是咸丰皇帝之弟惇亲王奕誴的曾孙,祖父载瀛一生精且专于书画,为当时名家,其父溥僩和叔父溥伒、溥佺、溥佐、溥儒皆为一代山水画大家,堂伯溥儒与张大千齐名,有南张北溥之称。在这样一个家族环境熏陶下,毓峨
道德隐喻下的“山水”境界:关于《林泉高致》中“陶养”问题的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境界   理解   道德   问题   隐喻   三个层面   中国画   郭熙   林泉  
描述: 在《林泉高致》中不难发现的一个问题是:郭熙对于山水境界的不同。郭熙对于山水的理解,从儒、道、释这三个层面给予山水不同表征的解释:教诲、关照体悟以及赋予了山
空谷幽兰蝶自狂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江周刊(焦点纪实)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用笔   画法   黄秋园   江西省   名家作品   优秀作品   动物   画风   代表作  
描述: 饶光斗,字野儒,号玉兰轩主,1950年生,江西南昌人。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本科毕业,先后在南昌工艺美术厂、南昌大学、江西蓝天学院等单位从事美术设计和教学工作。现为国家高级美术师、教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溥心畲书画及辨伪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绘画作品   用笔   辨伪   真迹   书法   作伪   印章   代笔   伪作  
描述: 在现代书画作伪中,溥心畲先生的作品,是代笔或伪作最多的一位大师,而关于他的书画真迹的特点和如何辨伪的文章,却寥寥无几。本文借《收藏家》一角,作一些探讨,以为作引玉。溥心畲,本名爱新觉罗。溥儒,字心畲,号西山逸士、羲皇上人等,满族,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二十五日生于北京,1963年11月18日在台北去世,享年68岁。他的父亲为清室贝勒载(氵荣),祖父为恭亲王奕(该斤),曾祖父是道光皇帝曼宁,按照世俗的说法,他是地地道道的“凤子龙孙”。先生4岁始学书,7岁学作七言诗,11岁学作论文。1910年9月先生15岁时就读于清室为贵胄子弟开办的法政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政法大学)。1913年,溥儒毕业于此校,时年18岁。毕业后他赴青岛省
试论东晋南朝儒、道、佛三家思想交融下的精神文明成果——诗·书·画
作者: 暂无 来源: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佛学   隶书   书法   宗炳   思想交融   东晋南朝   真书   玄学   精神文明  
描述: 有人把公元四、五、六世纪看作黑暗时代。我不同意。当时中国,无论从北半块看,或者从南半块看,都不黑暗。北朝多民族角逐,虽然有时不免于凶暴,但在角逐中出人才,象石勒、苻坚,甚至沮渠氏、拓跋氏的一些创业君主,并不比原汉族的“英主”们逊色。南朝则在意识形态方面见长,儒、道、佛三股意识的流,互相交融。象花生一样,上面开花,地底下不声不响地结出果子来。唐宋辉煌的精神文明成果,其实都是在公元四、五、六世纪时候结下了苞。
元代美术家赵孟頫传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插图   山水画   书法   故宫博物院   省博物馆   元代文人画   元代绘画   知识分子   美术家   赵孟頫  
描述: 一、宋元变革影响下的元代绘画 1279年,蒙古铁骑终于如汹涌的钱江潮水闯进了南宋都城杭州,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以元代宋的鼎革之变。数百年的分裂局面结束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了。但是元初的统治者“只识弯弓射大雕”,挟其军事上的威力,在广袤的版图内厉行野蛮地专制统治,竟然将中国人分为蒙古、色目、北人、南人四个不平等的层次;遴选蒙古、色目人充当达鲁花赤,控制各地的权力机构;而且还废除科举制度,杜绝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的途径。素称文化、经济较为发达的江南,读书人的地位一落千丈,以致出现“十儒九丐”的局面。即使有些人谋得一官半职,也必须忍受蒙古人和色目人的嚣张气焰,点缀太平,并无实权可言。
< 1 2 3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