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司马光中和思想试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和   司马光   阴阳   养生   心性  
描述: "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具有本体意蕴。本文主要从阴阳中和、心性中和、中和养生论等方面及"礼者中和之法,仁者中和之行"命题来探讨司马光的中和思想,以阐述其思想特色。
“通”往未来之路:马一浮文化观及其方法简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一浮   会通   简易   传统文化   心性  
描述: 马一浮先生是近代国学罕见的大师级学者,他的圆融、会通文化观主张与其问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马一浮的学术思想在方法上强调不局、不杂、不烦、不固,其最大特色是通。可以说,马一浮援儒入佛,义理精纯,出入百家而能达到圆融无碍之境地,表现出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心,除却其渊博的学识与扎实的国学修养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思想方法。
"通"往未来之路:马一浮文化观及其方法简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一浮   会通   简易   传统文化   心性  
描述: 马一浮先生是近代国学罕见的大师级学者,他的"圆融、会通"文化观主张与其问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马一浮的学术思想在方法上强调"不局"、"不杂"、"不烦"、"不固",其最大特色是"通".可以说,马一浮援儒入佛,义理精纯,出入百家而能达到圆融无碍之境地,表现出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心,除却其渊博的学识与扎实的国学修养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思想方法.
朱熹对佛老心性思想的借鉴与批判
作者: 暂无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静   本体   佛老   克己   心性  
描述: 朱熹的心性哲学是在儒释道三家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佛老思想对朱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佛老对形上本体的运思方式;其二,佛老"克己"、"主静"的心性修养方法。朱熹在吸收佛老思想的同时,又站在
从儒与禅的比较上来看儒家的道统传承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心见性   悟道   道统   心性  
描述: 本文認為,儒家的道統傳承是由孔子至孟子這一時期,這一時期,由孔至孟,師師相傳,皆以「悟道」──徹證自心本性為標準。至孟子以後,儒家的道統便一直沉默,漢代董仲舒時期,也只是興起了對儒學的研究,但是,儒學研究與儒家道統並不是同一回事,儒學是屬於文化現象學的範疇,儒家道統是屬於實證自心本性的範疇,儘管從漢代董仲舒至唐朝這一時期儒學大興,儘管不乏其學術大成就者,但是,就「孔孟之道」而言,卻是無人能夠親證的。歷史再發展到唐宋,由達摩而來的禪宗一心法的弘揚,才使得中國讀儒書之人借禪宗得以豁然頓悟「孔孟之道」,歷史發展至此,由孟子失傳的道統才有人借禪宗得以親證,儒家文化才得以從根本上弘揚。
扬雄心性论之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嘉南学报(人文类)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扬雄   善恶混   尚智   尽心存神   心性  
描述: 揚雄的思想雜有儒、道,與陰陽五行之說。因此,其心性論,在漢人習慣以氣言心性的特色上,並繼承前人心性說的發展,建構了以「晦明說質性」善惡相混的性論,與「心思撝聖」。「心智撝謀」尚智的心說。主張惡出於情,而去惡存善的方法,有賴於發揮神明思慮的心之主體,知學以修情性,而入於聖門。
从儒与禅的比较上来看儒家的道统传承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心见性   悟道   道统   心性  
描述: 本文认为,儒家的道统传承是由孔子至孟子这一时期, 这一时期,由孔至孟' 师师相传,皆以「悟道」一一彻证自心本性 为标准。至孟子以後,儒家的道统便一直沉默, 汉代董仲舒时期, 也只是兴起了对儒学的研究, 但是,儒学研究与儒家道统并不是同 一回事,儒学是属於文化现象学的范畴,儒家道统是属於实证自心 本性的范畴,尽管从汉代董仲舒至唐朝这一时期儒学大兴, 尽管不 乏其学术大成就者,但是, 就「孔孟之道」而言,却是无人能够亲 证的。历史再发展到唐宋'由达摩而来的禅宗一心法的弘扬,才使 得中国读儒书之人借禅宗得以豁然顿悟「孔孟之道J '历史发展至 此,由孟子失传的道统才有人借禅宗得以亲证' 儒家文化才得以从 根本土弘扬。
隋唐哲学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     儒学   心性  
描述: 的中心,最能体现唐代哲学特色和最高成就的是关于心性的学说,心性论作为人学形而上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学说,一种人生哲学。唐代的心性学说标志着中国哲学的发展趋向,成为宋明新儒学的源头活水之一。
"天生物使之一本":《孟子》对戴震《原善》的影响
作者: 李畅然   来源: 2013·国际经学与文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孟子》   条理   一本二本   戴震   心性  
描述: 《孟子》在义理和话语两方面深深影响到戴震的《原善》。戴震将《易传》的"继善成性"与孟子的性善论区别为两个问题,前者是泛论,后者转轮人性受孟子断言"天生物使之一本"的鼓舞,戴震严厉批评宋儒所谓性分义理、气质两种的学说犯了"二本"的错误。《原善》关于心的论述,关于"仁义礼智圣"和"条理"话语的使用,都鲜明表现出《孟子》的启发和影响。
试析宋代新儒学对道教思想的融摄
作者: 王蕾   来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道教   宋代新儒学   本体   工夫   心性  
描述: 道教自其产生之时就以杂而多端著称。它不仅容纳了来自不同学科的理论精髓,更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道教思维方式对儒学的影响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它影响了新儒学关于宇宙论、心性论、心性涵养以及境界等重要理念的形成。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