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回儒修养理论比较——以清初回族思想家刘智《天方性理》为考察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修养   体悟   功夫   沟通   回儒   心性  
描述: 以往研究刘智回儒思想,多从宗教、哲学角度展开,①本文则从修养论展开,探讨回儒之学的同异,以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本文比较、研究了刘智的回教心性论与修养论,认为它与理学的修养理论基本相同:两者无论在心性
《孟子》对戴震《原善》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管子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善》   《孟子》   条理   一本二本   戴震   心性  
描述: 《孟子》在义理和话语两方面深深影响到戴震的《原善》。戴震将《易传》的"继善成性"与孟子的性善论区别为两个问题,前者是泛论,后者专论人性。受孟子断言"天之生物使之一本"的鼓舞,戴震严厉批评宋儒所谓性分义理、气质两种的学说犯了"二本"的错误。《原善》关于心的论述,关于"仁义礼智圣"和"条理"话语的使用,都鲜明表现出《孟子》的启发和影响。
李栗谷与马一浮心性論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论集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气   朱熹   马一浮   李栗谷   儒学   心性  
描述: 卸是有着许 多共同的人文关怀,可资相互交流、互补的儒学研究心得。本文主 要从两位大儒对儒学真谛之见解、治学心态,理气论对比及心性论 对比等面向来析论、评比两人的心性论。
孙慎行与刘蕺山思想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儒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晚明理学   理气   孙慎行   中和   刘蕺山   心性  
描述: 历来对於东林学派抨击王学流弊之论点已多有探讨,东林学人与刘蕺山、黄宗羲师徒二人在政治上与学问上的密切往来亦是众所皆知,然而对於他们之间在思想上的关系却少有人做深入的探讨。职此之故,本文乃将焦点放在东林学者孙慎行与刘蕺山两人思想之异同上,对此做一详细的分析比较。 又,在晚明理学中,刘蕺山思想之重要性已不在话下。至於孙慎行,黄宗羲对其思想的评价则是:「其发先儒所未发者,凡有数端,世说天命者,除理义外,别有一种气运之命,杂糅不齐,因是则有理义之性,气质之性,又因是则有理义之心,形气之心,三者异名而同病。……三者之说,天下浸淫久矣,得先生而云雾为之一开,真有功于孟子者也。」由此可知,孙慎行思想在理学潮流中是具有特定意义与价值的,本文即以此评价为线索来比较孙慎行与刘蕺山之思想。
理学与禅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儒   援禅入儒   体大思精   理学   禅学   心性  
描述: 宋代禅宗,义理发挥殆尽,而开始向社会各阶层渗透。儒士参禅,援禅入儒,赋予儒家学术新生命,构建起体大思精之理学。其开山者周敦颐以“无为之诚”,“无念之静”,阐述儒学;程门以“不动心”固其心志,以禅理而立易理,为理学开启发展之路;朱熹抑杨并兼容禅学,确立了理学的思想体系;陆象山于谢、张之后,标出“心即理”的命题,以一心涵盖天理,实为禅宗思想对儒学长期渗透的结果。总而言之,宋代儒学之新也就新在禅学,其新兴之根也就在禅宗!
心性会通是回儒之间的根本会通——季芳桐教授访谈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穆斯林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授   思想文化运动   中国传统   会通   伊斯兰教   明清时期   回儒   心性  
描述: 学者档案/季芳桐JI FANGTONG汉族,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儒学、回儒思想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主要兼职: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回族学会理事、江苏儒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曾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泰州学派研究"和"明清之际回儒对话及现代意义研究"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南穆斯林群体信仰现状研究"和"刘智《天方性理》整
全真道的心性修炼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宗教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最高境界   修炼   性命双修   合而为一   先性后命   早期全真道   唐末五代   精神境界   丘处机   心性  
描述: 一全真道继承唐末五代的内丹学,进一步统摄儒、道、佛的思想,倡导性命双修,先性后命,建立起以性为主的内丹道心性修炼体系。全真道追求与道合一而成仙。在全真道看来,道是永恒的,而人生则是有限的
“儒道佛”·“生活世界”与其相关的“意义治疗”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治疗     道德       空无   意识   心性   场域  
描述: 文章旨在阐明"儒、道、佛"三教所涵之心性义理,试图如其生活世界,而做一展开运用,因之而豁显其相关的意义治疗学思维。首先,笔者阐述了撰写《中国宗教与意义治疗》的因缘,并借此表达了对于教育学、心理学之
浅谈禅宗对苏轼文学创作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利   人生哲理   佛教   士大夫   苏轼作品   文学创作   思想体系   世俗   禅宗思想   心性  
描述: 北宋熙宁以来,在文坛上较早显著地表现出受世风濡染而又对其人其文有深刻影响的,莫过于苏轼。作为北宋文坛的一代宗师,苏轼学养深厚,涉猎极广,与此相对的是,他的思想体系也相当庞杂,儒、释、道并行不悖,凡是与其心性、追求相契合的部分都为他所借摄。禅宗也是苏轼
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派系   佛学   阐述   佛教   净土   非理性思维   禅宗   鼎盛   内在超越   心性  
描述: 两汉之交,佛教东传,在中国经历了初传、兴起,至隋唐便在空、有二宗分野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天台、华严、净土、禅宗等中国化的佛教派系和独具特色的中国佛学。其在思想理论上,集数百年之美华,援儒入佛,重点阐述心注问题。特别是禅宗,把心外佛变为心内佛,由外在超越转向内在超越,实现了中国佛学的第一次革命。宋元以降,佛教在经历了鼎盛之后转入了全面渗透的阶段,特别是禅宗直觉体悟、凝思寂虑等非理性思维方式,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随缘任运的生活态度,恬膻幽隐、亦庄亦谐的审美情趣,直接影响了知识阶层,并渗透到整个社会心理,积淀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这一时期,禅风虽然炽如烈火,理论上却无甚建树,“窄而深”的研究趋于神秘主义,机释棒喝已遁入奇诡怪戾之途。超亡送死,与鬼为邻;逃禅避祸,远离嚣尘。寺僧多乏学力,佛教宗风表颗,隋唐时代教理昌明之象已丧失殆尽。但佛法全面渗透的结果却蔚成士子学人研习佛典之风,佛儒汇通之势反而强化了佛学的入世转向和参与精神。道咸以降,国势凌夷,知识阶层早已失去附庸风雅,浅斟低吟的宣政风流,更无威加海内,歌舞升平的康乾雄姿。年少气盛之上无不疾首扼腕,倡言变法。然而固有之;日思想,寻章摘句,为六经之奴婢;传入之新思潮...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