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记忆有一座宫殿
作者: 网路与书辑部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记忆究竟是神的恩赐,抑或是亘古的咒语?之於人类,记忆就是藉由文字、歌谣等载体所构筑的历史所保存下来的集体意识;之於个人,记忆是感知时间的维度,也是心智深处的秘密。记忆之宫你走进了一栋房子。房子相当宽敞,但又没有大到显得空洞。房子里的光线很充足,但又刚好不致於全无幽暗。所以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栋房子的四角,各有一番光景。东南角,有两个人。一个高大壮硕的勇士手里举著一把长戈,作势要攻击。另一人则握著他的手腕制止他。东北角,则是一个女人。很像画里的西夏回回女子的打扮。西北角,有一个农夫。正在拿著镰刀在割稻。西南角,则是一个女人抱著一个孩子在戏耍。1582年,耶稣会神父利玛窦,为了把天主的福音传到东方,来到澳门,次年进入广东。那个年代洋人要想进入中国取得定居、传教的资格,艰难非常。利玛窦为了入乡随俗,结交知识份子与官府,融入中国社会,使尽了办法。早期他为了方便中国人理解与接纳,不惜身披袈裟,以「番僧」的面貌出现,后来则改留发蓄须,儒巾儒服,以更为中国人所接受的儒者而活动。利玛窦终於历尽艰险,得以从广东逐步往内陆转进,最后定居北京,在中国前后居住27年而去世,完成他的使命与心愿。他所凭藉结交中国社会各界的,除了从西方带来的一些新奇事物(如「西洋镜」)之外,就是各种知识。(尤其天文、数学与地图。利玛窦引入中国的世界地图,让一直以为自己是世界唯一中心的中国人大开眼界。)除此之外,利玛窦还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帮他快速学习中国文字,进而与中国社会沟通,并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人看一个洋人竟然可以读中国书,已经够神奇了,看他表演过目不忘的功夫就更觉不可思议。(利玛窦可以匆匆看一眼四五百个字,就倒背如流。)於是利玛窦乾脆写了一本书来说明自己独特的方法,送给他的中国朋友。这本书就是《记法》。前面所说的走进那栋房子看到的四个角落的光景,则是利玛窦在书中叙述他如何以空间结合心像来记忆中国文字的方法。东南角,举著长「戈」的勇士有人制「止」他,那是「武」。东北角,「西」夏回回「女」子,那是「要」。西北角,农夫拿著镰刀(?)在割稻(禾),那是「利」。西南角,「女」人抱著孩「子」在戏耍,那是「好」。因此这样一个空间里的影像,让他记住了「武要利好」四个字。在《记法》这本书里,利玛窦还举例说明如何以影像记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方法。在种种高科技记忆载体(如:随身碟、PDA)推陈出新、功能日益强大,大脑可以随时外挂的现代,我们该如何重新看待脑中储存的记忆?当知识爆炸、各类资讯如潮水般涌至,记忆的本质又发生了什麼变化?本书指出,过去大脑所担任的「仓库」功能,现在可由许多外挂载体胜任,而我们应把大脑视为一座储存珍贵事物的「宫殿」,每个人都可独力打造专属自己的记忆之宫。因此,我们需要记忆的是如何进一步收集宫殿里珍品的脉络,以及如何管理外挂记忆仓库的诀窍。书中也深入探讨记忆的变形与遗忘和个人生命的深刻链结,以及记忆这个主题在文学、艺术、心理学等向度上所展现的万千风貌,最后以历史神话与文化集体记忆作结。全书亦如同一座储存了五彩「记忆」宝物的宫殿,等待读者入内参观玩赏。
纸生态书系·外国文学典藏 交际花盛衰记
作者:     巴尔扎克   来源: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巴尔扎克出生在图尔城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小学和中学时代一直过寄宿生活,未能享受家庭的温暖。一八一四年全家迁居巴黎。一八一六至一八一九年巴尔扎克攻读法律,并先后在诉讼代理人和公证人事务所当见习生,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案件和社会的丑恶内幕。与此同时,他去巴黎大学文科听课,获文学士称号。从一八一九年起,巴尔扎克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十年探索。 在这期间,巴尔扎克写过悲剧和神怪小说,成就不大。为了摆脱经济桔据,他曾投身商业,开办过印刷厂,出版过古典著作,最后负债累累,以赔本告终。随后他又重新转向文学事业,于一八二九年发表《人间喜剧》的第一部作品《舒昂党人》,初步奠定了作者在文学界的地位。 巴尔扎克通过这一阶段的经历,以及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的广泛研究,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他坚持正统的保王观念,对贵族的衰落充满同情,但反对日益得势的金融资产阶级;他同情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但坚决维护私有制度。总的来说,在思想上巴尔扎克代表中小资产阶级。与此同时,他的创作艺术日趋成熟,走上了批判现实主义道路,把注意力投向当代社会风俗,写出了被称作“社会百科全书”的《人间喜剧》。 一八二九到一八四八年是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的时期,也是他文学事业的鼎盛时期。他工作极其勤奋,每日伏案一般都在十小时以上,有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他以惊人的智慧和毅力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创作小说九十一部,平均每年产生作品四、五部之多。 《交际花盛衰记》叙述风尘女艾丝苔与青年诗人吕西安秘密相爱,在一次假面舞会上,她被人认出,便想以自杀掩盖自己的身世。扮成西班牙教士的越狱苦役犯伏脱冷救了她,将她控制在自己手中。伏脱冷也因救过吕西安的命而成为吕西安的主宰,并企图通过他向统治者报仇。为了有足够的钱扶持吕西安进入统治阶层,他逼迫艾丝苔重操旧业,充当金融家纽沁根的情妇。艾丝苔含恨自杀。吕西安和伏脱冷受牵连而被捕入狱。不久,吕西安也在狱中自尽,伏脱冷在精神上受到巨大打击。他在狱中与当权人物作了一番激烈搏斗后,终于归顺官府,当了巴黎警察局保安处处长。 艾丝苔美丽单纯,原是风月场中名媛,遇上吕西安后,“爱情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她对吕西安一往情深,渴望过幸福贞洁的生活。然而,烟花女的身世和地位使她与沉浮在上流社会的吕西安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社会天堑。吕西安是个花花公子,沉而于放荡和逸乐,他本性儒怯,却又怀着勃勃野心,向往在高层出人头地,于是他把自己出卖给了“魔鬼”伏脱冷,不仅害了艾丝苔,也使自己连同他的野心一起葬送在牢房之中。艾丝苔与吕西安的爱情只能藏藏匿匿,与世隔绝,一旦遇上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必然带来悲剧性后果,正如艾丝苔悲叹的那样:“这个世界永远不会接受我们,”它“屈膝于金钱和名气,却不肯对幸福和美德让步!”他们的爱情,连同他们本人,仅仅是社会(包括上流社会和黑社会)统治势力相互斗争所需要的工具。“艾丝苔就像一只风筝,吕西安犹如伊卡洛斯,”[注]爱情一旦破灭,他们就会从空中坠下,摔得粉碎。
端砚
作者: 欧忠荣   王正光   来源: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介绍   广东省   石砚  
描述: 端砚的悠久历史 端砚的制作与使用历史悠久,用端石研墨的情况应该在唐以前就出现了,入唐后端砚逐渐由岭南一隅走向全国,并有所发展,中晚唐是端砚的成熟期及推广期,所谓“天下无贵贱通用”两宋时期,端砚以其自身优越的发墨性和观赏性,备受推崇,且傲然为首,端砚诸砚之首的地位此后从未改变。明代端砚逐渐趋于多样化,并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砚种的艺术面貌。到了清代,岭南文化对端砚制作的影响不断加强,端砚自身独特的艺术面貌走向成熟,形成了制砚界所谓的“粤工”,且延续至今。清末民国时期,和中国国运一样,端砚业走入低谷,一度砚坑停采,制砚几近断绝。新中国成立后,端砚又逢新生,制砚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目前端砚制作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且从业人员及生产规模都远远超过以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端砚也将不断发展,并达到新的高峰。 端砚坑口概况 端砚砚石自开采使用以来,已有近1400年历史。《端砚》所谈坑口内容是以目前端砚现存坑口的情况为主要依据,并兼顾历史变化而展开介绍。 端砚砚坑分布在广东省肇庆市范围内,主要坑口又集中于东、西、中三大区域,东部以斧柯山为主体,中部以羚羊山为主体,西部以东西走向的北岭山为主体。斧柯山与羚羊山以西江之羚羊峡相隔,羚羊峡水流湍急,两岸山色叠嶂,有“小三峡”之称,羚羊山与北岭山则以321国道相隔,所以我们可以将端砚砚坑的分布格局理解为:一江一路三座山。 在端砚诸多坑口里,于羚羊峡之畔、紫云谷之口的老坑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名坑,可谓端砚里的皇族;于紫云谷较深处的麻子坑,石质亦极佳,位居第二;与老坑相隔不远的坑仔岩,石质类似于老坑,位居第三。以上三者,一般合称端砚三大名坑,为端砚里的贵族,出产砚石极具收藏价值。 独特的端砚学体系 端砚学作为砚学主要组成部分,其砚内之学则包含端砚材料研究、端砚审美研究、端砚历史研究、端砚市场研究五个部分。端砚材料研究包括:砚石的地质结构、砚石的资源分布、砚石的花色纹理、砚石的发墨性能等研究内容。端砚工艺研究包括:端砚制作工艺的方法、端砚制作工艺的标准、端砚制作工艺的演变、端砚制作的工具等研究内容。端砚审美研究包括:端砚的审美标准、端砚的审美演变、端砚的风格与流派、端砚的历史砚式等研究内容。端砚历史研究包括:端砚的历史发展、端砚的历史文献、端砚的历史名人、端砚的历史名砚等研究内容,其中端砚的历史发展又包括:端砚的产生与发展、端石的开采与演变两部分。端砚市场研究则包括:端砚市场需求研究、端砚市场价格研究、端砚市场运作研究、端砚市场管理研究四部分。 端砚的审美性 《端砚》详细阐述了“古雅为宗”和“以人为本”的端砚审美原则。 “古雅为宗”是端砚审美的基本原则。端砚审美的类型则具有两面性,这种两面性取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以儒、道、佛三家思想为思想基础,其中儒、道两家为主干,佛家为调和。在历代端砚之最中,儒、道两家思想则体现为对人为之美与自然之美的不同追求,两者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组成了中国砚道的整体。 以人为本是端砚的审美原则,包含两重含义,即以用为本和以心为本。我们讲以人为本,除了满足人的使用需求外,更需要考虑人的心理需求及审美需求。当代端砚若想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必然要提高对以心为本的认识,并以之作为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端砚制作相衔接的思想基础之一。 传统端砚制作工艺 端砚的制作伴随端石的发现与使用而产生,传承有序,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制砚方法。近代随着机械工具在端砚制作中的大量运用,传统手工制砚的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境地,对于端砚传统技艺的保护与研究是端砚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端砚》一书所述的端砚制作问题,都是立足于端砚传统制作技巧而言,详细的介绍了传统手工制砚工艺的制作流程。
HELLO 世界经典 套装共12册
作者:     笛福     奥斯汀     雨果   宋丹   刘奔   郑杰   施梦雨   来源: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鲁滨逊漂流记》作为航海小说的先驱,自出版以来一直广受大小读者的喜爱。鲁滨逊从小梦想航海,他不听父母的劝阻,坚持去海上冒险,却被困在了孤岛上。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在孤岛上存活了下来。最后,奇迹般地回到了阔别35年的故乡——英国。《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小说,男主人公达西因为行为傲慢,使得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一直对他怀有偏见,造成他们之间磨难重重。好在,伊丽莎白最终了解了达西的为人,达西也因为伊丽莎白而改变了自己傲慢的态度,有情人终成眷属。《巴黎圣母院》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里的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而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却为了救心爱的爱斯梅拉达而献出生命。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外套》讲述了一个渺小的底层职员在庞大而压抑的体制内挣扎求存,最终惨淡收场的故事。主人公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是一个九等文官,寒冷的天气逼迫他必须更换一件外套,而这一切耗费了他所有的积蓄。不幸的是,这件体面的外套只穿了一天就被抢走了,在寻找外套的过程中,阿卡基遭遇了种种屈辱与不公,最后一命呜呼。《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杰出作品,讲述一位名叫爱德蒙唐太斯的水手受到陷害后的悲惨遭遇以及日后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复仇的故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料,具有浓郁的传奇色彩和很强的艺术魅力。《童年》是托尔斯泰的处女作,也是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这部作品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尼古连卡单纯而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出色地表现出一个出身于贵族家庭的聪颖、敏感、感情热烈,并爱作自我分析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小说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大学生,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丽莎贝塔,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娅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艰难生活。《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及其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水艇艇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小说不但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赞扬了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体现了他们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以儿童冒险经历为线索,透过一个十三四岁孩子的眼睛,描写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腐朽和奴隶制度的罪恶。哈克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两个人共同经历了种种奇遇。《化身博士》是史蒂文森的代表作之一,其生动鲜明的叙述笔调,紧凑而又扣人心弦的故事发展过程,读来宛如一部紧张刺激的侦探电影。书中人物杰奇和海德也因为善恶截然不同的性格而让人印象深刻,后来“杰奇和海德”一词竟成为心理学“双重人格”的代称。《飘》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历史背景、以南方的社会生活为生活环境的全景社会小说。主线是好强、任性的庄园主小姐斯佳丽纠缠在几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与之相伴的还有社会与历史的重大变迁,旧日熟悉的一切都一去不返……既是一首人类爱情的绝唱,又是一幅反映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诸多方面巨变的宏大历史画卷。《老人与海》是一曲“打不败的失败者”的赞歌,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老渔夫决定出港,经过三天辛苦的搏斗,终于成功捕获了比小船还要长的大鱼。可惜好景不长,鲨鱼闻血而来,老人又与鲨鱼展开了一场争夺大鱼的战役。最后虽然失败了,但他不屈不饶的精神可歌可泣。
中华文化的三个根本
作者: 钟茂森   来源: 北京:群言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修德立业的根基》 儒家的基础德行在弟子规里面,道家的基础德行在太上感应篇里面,佛家的基础德行是十善业道经。如果说在儒释道三家里面找出相似同类的,那么太上感应篇和十善业道经跟弟子规属于同类的,都是讲我们的基础德行。 弟子规是一部讲人如何落实德行的教材。人希望能够在这一生成就优良的品德,成就幸福的人生,成就成功的事业,那么学习弟子规便是最好的入门根基。就要在根上扎根,弟子规要句句做到,我们道德的根就扎稳了,我们这一生的学业、事业、家业、道业,就都有了把握。 弟子规,一百一十三件事,讲的似乎都是生活小事,但于当今儒学根基缺乏的时代,它已经不仅仅是孩子学习的『童蒙养正』的教材,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待人处事的至要良箴。细细体味,弟子规每一句话都有很深的义理,所谓『如海一滴,具百川味』。一滴海水里头,就含有百川,所有河流的味道。『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给了我们伦中的所有规范,甚至还不仅仅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以,学习弟子规,于一滴水,体百川味,成就幸福人生之根基,何其幸哉? 《吉凶祸福的原理》 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以儒释道三家为主流。儒释道三家都非常重视因果。道家的这篇太上感应篇,通篇都是讲因果报应的。 太上感应篇,篇幅不长,可是历代的古圣先贤的注疏讲义,非常丰富,不但包括了儒家的精要,而且将道家佛家的精华都收揽在其中。太上是至尊的称呼,所谓称天立教,指示人不可以疏忽,要认真体会天道,也就是天理,而去顺乎人心,如法奉行的意思,反以叫太上。全篇开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四句为总纲,把感应之事理,已说得非常的透彻。有感必有应,随感随应,这是天然之道,道理非常之深。 周易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就是讲因果,作善的人家一定得善报,而且还必有余庆,吉利还有剩余的。作不善的人家,必有恶报。恶报之后还有余殃,子孙都会遭殃。 印光大师曾说:太上感应篇摄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善者得何善报,作恶者得何恶报,洞悉根源,明若观火。 常州彭凝祉先生小的时候就奉持太上感应篇,后来考中状元,做了尚书依然每天奉持。他还说这部书是元宰必读书,元是状元,宰是宰相,状元和宰相必定得读的书。不是说读了这本书就可以成状元当宰相,但要想当好状元宰相的人必定要在这本书上下功夫。 《回归本性本善》 十善业道经,是佛门中最根本的一部经典。十善的内容中,属于身体行为的有三种: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言行为的有四种: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思想行为的有三种: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这十种行为属于善行,所以叫十善业。业是行为,道是原理。这部经阐述了十善行为的原理,所以叫十善业道。经,是恒常的宇宙人生真理。本经也叫佛说十善业道经,是佛陀契机契理的针对众生圆满的说法,修学一切佛法,都要以此经的核心内容『十善业道』作为基础。让我们以十善业道经为标准,正己之心行,立志效法前贤,为达至善圆满之境界打下坚实基础。 『十善』,有十个科目,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十个科目。但是它的深义是代表大圆满,在华严经里面,『十』就代表大圆满。所以这个善法是包含着大圆满的善,无量无边的善法,归纳起来可以有这十大类。这个善就是善恶的标准,佛告诉我们要修十善,按照十善去做就能够得人天一碣报,甚至成圆满菩提。 这部十善业道德经虽然在佛法里属于基础科目,是教初学的,可是要知道,这部经典既通初学也通圆满的如来果地,是圆融的。从初发心开始学佛,一直修到阿罗汉、菩萨,到如来果地,所修的无非就是十善业道的圆满落实,所以十善业里的每一条含义都非常深广。
晋爨宝子碑集字榜书
作者: 贾德江   来源: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保健   图书   饮食健康   养生  
描述: 康成元将军早已以杰出书法家闻名于世,以“爨书”独树一帜,被人们称之为“当代写《爨宝子碑》第1人”。多年来,他曾义务地为祖国各地名山圣地、秀水佳景、商号宝刹、书院画馆,题写了擘窠大字匾额无以数计,填补
南怀瑾 国学谨慎系列 套装4册
作者: 南怀瑾   来源: 北京:东方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个是男女关系,-个是钱。”用举重若轻的“南氏风格”,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南氏语言”,从《管子》、《货殖列传》、《食货志》、《古今图书集成》等中国古代典籍里的财货切入,从自己在近现代中国的亲身经历出发
< 1 2 3 ... 81 8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