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孔子的仁学
作者: 邹新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德   孔子   天命  
描述: 本文自殷商至春秋时期的神人关系出发,阐述了在孔子仁学思想确立之前,自殷商至春秋时期的神人关系所经历的十分漫长的演进过程,本文把这一思想演进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殷商时期的“神权至上”阶段; 西周时期的“神民互补”阶段; 春秋中晚期的“人文思潮的兴起”阶段。殷周时期,在神人关系系统中,人经历了从“无我”走向“自我”,从“隐”至“显”,从“无主体性”到“自我发现”的漫长的艰难曲折的历程,人的自我发现和价值自觉为中国思想文化特别是儒家仁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基础,孔子仁学思想的确立,正是殷周
论韩柳道统观的歧异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正统     理性  
描述: 韩柳皆倡文以载道,但所言之道与载道的表述模式均有区别。韩愈宗经,他的道统说力求正宗纯粹,意在突出其天授的权威性。柳宗元的明道说则以大中为旨归,强调"生人之意",着眼于道之用。在天命、社会发展、儒佛关系方面二人皆有差异。
论《三国史记》的编撰方法、历史观及史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学思想   《三国史记》   历史观   编撰方法  
描述: 《三国史记》在编撰方法上借鉴了中国古代史籍的编撰体例和原则,体现出编年体和纪传体的某些特点,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编写特点;在历史观上,《三国史记》不仅体现出中国古代史籍中所具有的正统史观、天命史观以及尊儒崇礼、重民观念等史学思想,还体现了它以中原王朝为正统的史观。
徐复的工夫理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主体   艺术主体   徐复观   工夫  
描述: 徐复在对儒、道两家的思想进行“现代的疏释”的过程中,以人性论为中心,以个人的经验的身、心为作工夫的场所,指出了在生活实践中建立道德主体、艺术主体的多样的工夫进路,构造了一个通过作工夫以建立
康有为的新孔子和新儒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康有为   重塑孔子   改铸儒学  
描述: ,借用西学,重塑孔子形象,复原孔教,援西入儒,形成了自已独特的孔子和儒学,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观念核裂变 经商新概念
作者: 修平   来源: 北京:华文出版社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商业经营  
描述: 本书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义利相通,以释、道、儒三家的传统观念为基本线索,贯穿全文。每一个故事都阐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传统观念的基本思想是不相排斥的。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吸收传统观念的基本思想的基本养料,为此市场经济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秦观的性命对其文学思想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观   影响   文学思想   性命观  
描述: 秦观的性命主要包括时命论和心性论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时命论上,秦观强调时命对人的决定作用,主张依照时命的安排来决定个人的行为;在心性论上,秦观提出了"心如虚空"说和"心主性情"说.秦观既注重道德
孔子“兴观群怨”的诗学与《诗经》意义的探索进路
作者: 吴伯曜   来源: 诗经研究丛刊(第九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诗经》的意义   兴观群怨   《诗经》的现代诠释  
描述: "兴观群怨"功能说的认知基础下,分别从"兴"、""、"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以及"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等六个角度探索《诗经》的意义。如果想要学习儒家的生命学问,藉以提升和圆满自我的生命,
孔子的饮食与孔府菜
作者: 骆承烈   来源: 饮食文化研究(2005年第3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饮食观   孔府菜   孔子   孔府宴  
描述: 孔子的饮食曾对后代产生过深远影响,孔府菜亦曾承载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特殊的圣人光环。孔府菜不但具有相当高潮的烹任技艺,而且还释放着美的内涵。本文就孔府菜的历史寓意以及菜品价值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孔府宴的基本情况。
馆阁体面面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书法   书法作品   实用   书写模式   艺术水平   世官制   艺术价值   书法艺术   重新审视   馆阁体  
描述: 目前,书法界对“馆阁体”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馆阁体”艺术水平不高,严重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另一种是“馆阁体”是一种实用书体,以艺术的标准衡量“馆阁体”是观念的错位。仔细想来,两种观点都没有切近“馆阁体”和传统书法的实际,因而,有必要重新审视“馆阁体”和书法的关系。宋代以史馆、集贤院、诏文馆为三馆,又有秘阁、龙图阁及天章诸阁,通称为“馆阁”,处其中者,皆文学儒臣,担任清要之职。后世官制多有变革,“馆阁”作为进行重臣政务处所却一直不变。但“馆
< 1 2 ... 25 26 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