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王夫之论诗歌创作中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世界   情与景   客观景物   神理   诗歌创作   以意为主   客观事物   艺术形象   主观感情   古代诗歌  
描述: 王夫之是一位对我国古代诗歌理论发展卓有贡献的文学理论家。他敢于打破俗儒的陋见,独创新说。他关于诗歌创作中主观和客观关系的辩证思想,就是其诗论中最富创见性的精华。王夫之是怎样认识和解决诗歌创作中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的呢
汉魏封建说的孔子
作者: 罗祖基   来源: 学术讨论会(孔子、教育研究分册)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汉魏封建说的孔子
儒教人与基督教人观之比较研究
作者: 张德麟   来源: 橄榄基金会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儒教人与基督教人观之比较研究
略论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友谊和分歧
作者: 暂无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禹锡   看法   友谊   唐代   古文运动   永贞革新   评价历史人物   韩愈   柳宗元   文学家  
描述: 韩愈、柳宗元、刘禹锡都是唐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们在文学上,推行古文运动,反对四文骈体;在哲学上,韩愈极力维护儒学思想,反对佛教、道教,对天命有时相信,有时怀疑,采取骑墙的态度.刘柳
如何评价苏轼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岭南   主导思想   封建社会   片面化   思想体系   消极出世   苏轼   积极入世   思想倾向   世界观  
描述: 学术界对苏轼晚年在岭南的思想倾向问题,争论较多。他的主导思想究竟是儒还是道、佛?是消极出世,还是积极入世?’对个人前途是悲观还是乐观?、我想这是否存在一个问题,即关于苏轼世界的属性以及他在实际生活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荀子对语言美的认识浅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修辞学习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这是荀子在《大略》中对美的语言所发出的赞叹。他对语言美的认识很有见地,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坚持"言必当理" 荀子把"言必当理"(《儒效》)看作语言美的首要标准。他认为,语言的本质是社会的,它一经社会"约定俗成"(《正名》)以后,便有了客观内容和社会内存。这是荀子的一个卓越的进步观点。在对美的认识上,荀子从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心有征知"(《正名》)的结果。因此,他认为凡是人都具有共同的美和美感。尽管语言丰富复杂,千差万别,然而语言美则存在着一条永恒不变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理",其实质内容就是"礼义",即封建地主阶级的最高道德规范等。荀子认为,语言必须"当理",必须"合于道"(《正名》)才是美的。
儒勒·凡尔纳博物馆记诧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法国人   西部城市   巴尔扎克   十九世纪   公共汽车   管理员   进步文化   罗曼·罗兰   参观者  
描述: 所谓记诧,不仅是记下我的惊讶,也要记下法国人对我的惊讶。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上午,我在法国参观了儒勒·凡尔纳博物馆。这所博物馆在法国西部城市南特近郊,高踞在卢瓦尔河一侧的高坡上。说实在的,我本无意去这个博物馆,但恰好那天上午原订的一个活动项目因故取消了,在南特进修的同胞王正烈来看我,他建议我无妨到南特市郊走走,并顺便参观一下儒勒·凡尔纳博物馆。我便跟他去了。我们乘公共汽车来到卢瓦尔河分叉处,站在高岸上,近可俯瞰现
也谈《柏林之围》的主题与人物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苦难现实   欲望   主题   中学语文教学   爱国主义感情   作品   战争   小说   爱国主义者  
描述: 对《柏林之围》的主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认为“小说通过一个垂危老病人的故事,把巴黎被普鲁士围困、攻陷的苦难现实和主人公幻想中法国攻克柏林的胜利对照起来,以动人的悲剧色彩,表现出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见《中学语文教学》一九八三年二期《<柏林之围>教学设想》一文) 一种认为儒夫的“爱国观念”“是征服(实际上就是侵略)的产物”,《柏林之围》的主题应该是“暴露了拿破仑帝国军官们所谓‘荣誉’和‘爱国观念’的侵略本质,鞭笞了他们为满足征服的欲望,而祸国殃民的罪恶。”(见《中学语文教学》一九八三年十期《论<柏林之围>的主题》)
道家的艺术本体论剖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欣赏   观念形态   艺术本体论   物质性   道家思想   艺术家   庄子   艺术品   宇宙本体论   道家学说  
描述: 的因素(因为佛学自从传入中国那一日起,都是在道家思想的土壤中培植的、生长的)。只可惜研究者对道家这个重要渊源还注意得很不够,人们多囿于道家对文艺的那个“灭文章、散五采”的直接否定态度,所以对他们艺术的内涵缺乏剖析,对其价值和影响很少肯定,而肯定较多的是儒家,这种“重儒轻道”的倾向,是很不公允的。
《诗·关雎》与古代抢婚制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道德观念   汉代儒学   西周初年   春秋时代   理学家   文化成就   政治需要   社会生活   马克思恩格斯  
描述: 公元前六世纪编辑成书的中国诗歌典籍,被后世尊称为《诗经》是当之无愧的。它不仅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代这段漫长历史中的社会生活、人情世态和文化成就,而且还保存了一些更早时期的社会历史资料,为史学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线索和有力的证据。但是后世许多注释家、讲解家,按着他们当时的道德观念和政治需要,在讲解、注释上,造成了《诗》的混乱。作为“三百篇”之冠的《关雎》,就是如此。汉代儒学家卫宏写的“毛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宋朝理学家朱熹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