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知论探析
作者: 宗超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君子  
描述: “能知”问题是研究孔子知论的前提。孔子认为人“能知”的是:与人发生联系的一切事物。“应知”问题是孔子知论的核心。“君子以致其道”则是该问题的精义所在,它高度精准地概括了孔子知论的思想宏旨,即:“仁
试论《大学》“三纲八目”之儒学奥义及当代价值
作者: 杨英姿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   三纲八目   修齐治平   儒学  
描述: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的纲领文本,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确立人生垂世立教之宏义鹄的,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条理人生修德立世的实践路径,二者以"明明德于天下"相互贯通,虽在形式上有目的、手段之分,实则内在一体、辩证统一。《大学》以"三纲八目"提要钩玄儒学奥义,成为两千多年来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时至今日,对于批判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等资本现代性,以及应对当代人类面临的诸多难题和危机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自然与中国古代道德哲学纲领
作者: 暂无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道德哲学   道家   佛教   自然   儒家  
描述: 以儒释道三家为主体构成的中国哲学均追求自然。道家倡导道法自然与无为,顺其自然是其道德主旨。儒家强调依仁义行、人心顺于道心、由心自然知仁义孝礼,顺德性而为即成人之正道。佛教双遣有无,以为中道,由无心于物,进而无作,顺其自然,终至涅槃人生。从儒释道三家来看,自然或顺其自然便成为中国古代道德哲学的共同纲领。
《禅林宝训》伦理思想儒学化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仁义   儒佛融合   《禅林宝训》  
描述: 《禅林宝训》反复宣说的道、利之辨以及诚信等道德规范 ,在内容乃至形式上与儒家伦理基本一致。《禅林宝训》充分吸收儒家伦理思想 ,主张儒、佛融合 ,一方面是加强丛林自身道德建设的内在需要 ,另一方面是中国禅宗人间化的客观要求。佛教的五戒十善等伦理与儒家伦理存在相似之处 ,这为《禅林宝训》充分吸收、融合儒家伦理提供了内在理论契机。
苏轼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旷达人生论   情本人性论   苏轼  
描述: 苏轼伦理思想是宋代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苏轼为代表的蜀与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二程为代表的洛学共同架构起北宋中叶学术思想的大厦。苏轼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在于,不仅对传统儒释道伦理思想作出了批判性
天儒冲突:中西方家庭伦理的初次冲撞
作者: 暂无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利玛窦   家庭伦理   儒家   天主教  
描述: 明末清初,以利玛窦为首的西方传教士们以“学术传教”为手段,在中国社会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教活动,由于两种文明中在对待父子、夫妻以及仪礼规制等的价值取向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了西方伦理同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伦理的剧烈碰撞。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中的父权至上、男尊女卑和祭祖孝亲等伦常规范同天主教的伦理要求格格不入,互不相容,最终导致了两种不同文化交流的中断。
新中国60年公民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反思
作者: 暂无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反思   研究   公民  
描述: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研究主要反映在四个主题与三个问题探索上。这四个主题是: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渊源与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公民道德教育的理念研究;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研究;国外公民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启示。三个争鸣与思索的主要问题是:公民道德教育是平民教育还是圣贤教育,如何实现与中国传统儒家学为圣贤道德教育思想相融通;公民道德教育是国家的还是世界的,那么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施公民道德教育;公民社会既然是公共生活领域理性化的价值生态,公民道德教育在方法择取上,如何处理好理性化教育模式与情感化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