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经学、政治与大新儒学
作者: 曾亦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时间   后学   新儒学   大陆   经学   文明  
描述: 今天我讲的这个题目,主要讨论大新儒学与港台新儒学的不同,这包括两点:其一,学术路向的不同.其二,政治态度的不同.可以说,目前、台儒学之间的争论,主要就体现在这两个方面.先谈第一点,即、台儒学在学术路向上的不同.
晚清学术重估与所谓"大新儒学"
作者: 陈壁生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   新儒学   大陆   概括性   晚清   解释性   名称  
描述: 我的这个发言主要是解释性的,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大新儒学"这样奇怪的名称,以及这一名称有什么大体特征.在我看来,"大新儒学"这个名称没有多大的概括性,因为这个名称就比港台新儒学包含了更多不同的立场
从东亚儒学视域看大儒学发展
作者: 林月惠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让我参加会讲,针对这些议题来表明自己与台湾学界的一些看法.我基本上谈三个重点,但以东亚儒学的视域为主.我先谈中国崛起与儒学复兴,再绕道东亚儒学来看大儒学的发展,最后论及港台
儒学之新气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府新论》   康有为   主体性意识   大陆新儒学  
描述: 的出路,而这本文集的作者普遍具有了儒家的主体性意识,由此可略窥大新儒学之风采。首先,留心治道,无所不涉。其次,通经致用,创制立法。再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心态从容,天下情怀。大儒学晚近
东林会讲:康有为与大新儒学
作者: 干春松   方旭东   白彤东   齐义虎   陈丹丹   陈壁生   张旭   姚中秋   郭美华   郭晓东   曾亦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十力   新儒学   新儒家   春松   《大同书》   儒学研究   牟宗三   梁漱溟   礼运   儒家传统  
描述: 引言2015年6月21日,上海市儒学研究会举办了第一次会讲,主题是“康有为与大新儒学的过去、现状、未来”。为什么确定这个主题呢?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康有为对晚清以来的中国思想史有着巨大的影响
由近来的论争省思儒学的发展
作者: 李明辉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   新闻   台湾地区   儒学  
描述: .我在"澎湃新闻"的访问中主要是谈台湾的问题,谈到大的部分很少,只有几段话.我在大谈台湾的问题,大读者的兴趣不大,但这几段谈大儒学的话却被放大了比重.
重检"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的区分——兼谈牟宗三的政治哲学
作者: 郑宗义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性儒学   政治哲学   政治儒学   牟宗三   大陆新儒家  
描述: 刚才听月惠的发言,她的视野比较宽广,但也有些关注点与我将要讲的相通,就是港台新儒家(或当代新儒家)跟大新儒家在研究取向上的差别.我的发言主要是希望促进双方的对话,澄清彼此之间的一些误解.现在大流行的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的区分,应该可追溯到二十年前蒋庆的《公羊引论》(1995年出版)一书.
超越牟宗三,回到康有为:在新的历史哲学中理解儒学的发展
作者: 陈明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儒学   康有为   牟宗三   港台   历史哲学   进攻性  
描述: 两岸儒学对话是由李明辉一个非常情绪化的言论引起来的——他说大新儒学是蒋庆和陈明一小撮人炒作起来的.当时我觉得几乎不值一驳,因为十年前方克立就在说这事了,我根本就不在意.二十年前办《原道》,出来后有
国学之统宗与国渣:论章太炎晚年的国学观念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学   章太炎   国渣   儒学  
描述: 章太炎晚年治国学由求真转向致用,强调国学的目的是修己治人。他从儒家经典中选出《孝经》、《大学》、《儒行》和《丧服》,称之为"四经",以为它们乃六经之要旨,万流之汇归,国学之统宗,以此提倡儒家的孝道、礼制和伦理道德,试图改变世道民心。"国学之统宗"即使在国粹派中也并未得到认同,它在国学运动新倾向成为主流之后是国粹主义存在的一个极端,是最"国渣"的典型。我们回顾章太炎晚年的国学观念,对于认识近年国学复兴出现的国粹倾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论先秦黄老学派学术理论的先进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百家学派   借鉴与优化   黄老学  
描述: 黄老学派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产物,它的产生是时代对学术的需求和各学派之间相互借鉴和整合的结果。黄老学派之所以在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并一枝独秀,究其原因是其吸收整合了其他学派的学术之长,特别是对道、儒、墨、阴阳等学派有关理论的整合和优化的结果。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