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将孝引入学校德育
作者: 暂无 来源: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少年   德育    
描述: 由于儒化孝文化自身的缺陷,加上五四以来对孝文化的否定等原因,导致青少年孝知识贫乏,孝意识淡薄,孝行为失范.通过向学生灌输孝知识、开展行孝活动、奖励孝行等多种形式,将孝引入学校德育中,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儒家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及其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教育   教育传统   德育  
描述: 儒家教育传统是以孔子、孟子等人为代表以及后儒晚学总结与开创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称,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主体。儒家教育传统具有重视教育的作用、将德育居于首位、实行有教无类和强化人文教育等基本特征,这些都是儒家教育传统有价值的要素,也对当代教育改革有借鉴意义。
孔子修身思想及其教育启示
作者: 江丽娜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德育   修身思想  
描述: 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其思想学说不受时空、国籍的限制,影响深远而广泛。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修身理论,从先秦到宋明,历经改造,经过社会历史的选择,并通过与其他学说的相斥相吸,丰富了自身的内容,最终凝聚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流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孔子修身思想的实质就是用社会伦理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改造,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道德境界。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孔子修身思想的理论思维水平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它奠定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基础,对后世的影响也最为深远。修身不仅是古代文明
陆九渊德育思想体系的构建
作者: 暂无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育思想   陆九渊   体系构建  
描述: 文章着力于对陆九渊的德育思想体系作系统分析研究,指出陆九渊的德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明理"、"立心"、"做人"、"自作主宰"、"简易工夫"、"剥落"、"优游读书"等命题的论述之中,他把儒、佛、道三家思想结合在一起,构筑了他的德育思想体系。
韩国学校德育中的儒家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朝鲜   儒家思想   韩国   学校德育   经济原因   民族特色   传统文化   儒学  
描述: 中韩两国比邻而居,唇齿相依,这种地理上的便利条件,加上政治、经济原因,使儒学很早就传入古代韩国——朝鲜。儒学进入朝鲜后,经过朝鲜学者的理解和消化,深深融入到朝鲜的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儒
阳光儒校——宿迁市宿豫区丁嘴中学文化德育解读
作者: 苗诗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阳光儒校——宿迁市宿豫区丁嘴中学文化德育解读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
作者: 茅薇薇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儒学优秀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道德   思想政治教育  
描述: 一直以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系统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青少年的人格塑造
先秦儒家“和”的思想对当今教育的意义
作者: 黄君良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在全球一体化的变迁浪潮下,激烈的竞争、急剧的文化科技发展、不断涌现的社会问题,导致教育政策要紧随著时代趋势而变革。2007年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哈佛大学新开的八个课程包含:伦理思辨、批判技巧、数学思辨、生命科学、物质世界科学和"美国与世界"六个领域。从内容来看,新课程因应世界、
法•儒•道•释―我的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管理之旅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教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科   学生   学习积极性   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   学困生   学习任务   完成情况   新课程改革   小组管理  
描述: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而倍受关注。最初,我对学生的学习实施分组管理,从每组中选一位学习优秀的学生为小组长,主要负责检查、
论柳宗元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方法   思想影响   柳宗元   教育思想   师生关系  
描述: 柳宗元作为一个思想家、文学家,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荀况、王充等人的思想,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的一生不但重视教育理论,更重视教育实践,注重教育的施教方法,主张儒、佛调和,教育要培养忠君、孝亲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