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晚明儒学背景下的项穆书法“中和”思想成因初探
作者: 左国华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品格论   心学   “中和”思想  
描述: 本文阐述了项穆"中和"思想渊源及其成因。儒家"中庸"思想为项穆"中和"思想提供了哲理依据,而阳明心学作为当时的一种社会思潮,亦影响着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审美风尚的变革。在明代,理学式微而伴之心学崛起
朱光潜:修造充满东方风情的西式楼宇——以《文艺心理学》为论述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美学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  
描述: 》中,他将中庸之道设定为奠基性精神结构,以中国诗学范畴来注解西方术语,用东方“心性”改造统辖“直觉”、“距离”、“移情”等各派主张,构筑起中西合璧的现代美学大厦。在此过程中,儒释互济互补的人生品格也获得现代性复活。
孔子的“无为”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孔子   “无为”   自然主义  
描述: “无为”是当时“百家争鸣”的焦点之一,自古至今一直是学术和政治中的热点问题,凡治老学、道容的学者几乎部曾论及。相对来说,孔子一向被认为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可以为着自己的理想奔走不息的典型,其“无为”思想也较少有人论及。但仔细考察后发现,孔子作为当时的思想大师,对“无为”也曾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在孔子那里,“无为”思想在政治论、人生论等多个方面上都有较深刻的体现。本文印从“无为”这样一个特殊的视角,真切地考察孔子思想,进一步把握“无为”的内在意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容思想有更全面、深刻的把握。
谈陆羽《茶经》的儒学思想
作者: 孙长龙   来源: 福建茶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俭   中庸   儒家思想   陆羽   茶经  
描述: “茶与儒通,通在中庸之道,通在格物致知,克明峻德,通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茶文化与儒学思想具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做出茶道专著滥觞之作的《茶经》,自然也对儒家思想做出了较多的体现。本文以
周恩来处世哲学中的儒学传统评议
作者: 何涛   来源: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仁爱   入世   周恩来   儒学  
描述: 周恩来的儒雅处世之道为世人所称道,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深厚的周恩来,其处世哲学主要表现为其积极入世的行为取向,平等待人的儒雅之风,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传统士大夫的仁爱精神,这些儒家色彩的处世风格融入到周恩来“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中,勾勒出了传统中国君子的大智风格,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从《翁问答》看中江藤树的儒佛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真伪学问   艮背适应  
描述: 中江藤树是日本江户前期的著名思想家,日本阳明学的鼻祖,被后人尊称为“近江圣人”。关于儒佛之间的论争、对比,是中江藤树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江藤树的代表作《翁问答》为例,从学问观和人生观、人伦观、禅批判三个方面考量中江藤树的儒佛观:与佛教相比,儒教拥有绝对的优势。
辩证发展观在古代中国的觉醒——道儒两家以“反”为主题的理论探索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道家       辩证发展观     儒家    
描述: 的深层结构做了创造性的探索。孔子发明了中庸观念,要求与时俱进,正反兼顾,以权变改良传统。孟子高举行权的旗帜,主张以反对礼文并回复礼所赖以生存的仁爱来实现传统的发展和延续。荀子创造了虚壹而静的解蔽方法
伊藤仁斋诠释《中庸》之盲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朱熹       良知     中庸发挥     伊藤仁斋   中庸章句         孟子   已发未发   天命  
描述: 德川时代的古典儒学者伊藤仁斋,为儒家经典《中庸》所作的注释书《中庸发挥》,检视了原典中的术语在古文中的用途,企图恢復这些术语的「古义」。數百年前,朱熹诠释《中庸》的《中庸章句》,提出一些形上学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