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以儒相诟病”与荀子的批儒扬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批儒   扬儒    
描述: 为了重塑儒家大儒形象,出于对儒家思想正本清源的需要,荀子对儒者思想泛道德化和耽于饮食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并从正面对的正身治国功用作了系统阐释。荀子追宗孔子、子弓,极大张扬儒者的社会价值理念,强化儒者的社会担当意识,对孔子以来的儒家思想作了全面批判、继承和总结。
以“”为导向的和谐政治册观——一种对孔子、荀子政治思想的审视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月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和谐  
描述: 本文以《论语》、《中庸》、《荀子》为基本文献考察孔子、荀子的政治思想,认为二者的政治思想中有一个中心范畴,即“”,而“”在理想层面能够造就一种和谐的政治秩序。但孔子、苟子的达致和谐之法有所不同
儒墨两家自然法思想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中旬)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法     非命  
描述: 按照古人的观点,儒、墨两家并称先秦"显学"。韩非子有云:"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然虽皆为显学,儒墨两家的自然法思想还是双峰对峙,二水分流,并行而较少交融。本文即是对儒墨两家的自然法思想进行初步解读,并立足于分析两者的不同。
早期儒家关于礼乐关系的定位、原因及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早期儒家     《乐记》  
描述: 早期儒家认为,"乐统同,辨异",功能不同的与乐可达到相反相成的效果。另一方面,儒家用礼乐的各自原则节制对方,即:以乐和,以求的"和敬"的作用效果;又以礼节乐,形成礼为体而乐为用的"乐"观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敬”观念
作者: 张文瀚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思想        
描述: 如何认识“敬”观念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作用、地位、价值和意义,是研究孔子思想不应忽视的重要问题。 春秋之前,“敬”主要指严肃、认真、谨慎、勤勉、郑重、努力等积极的临事态度。“敬”的意义体现了在天命鬼神观念笼罩之下,由人对上帝鬼神的尊敬畏惧生发、承续、拓展并理性化后,形成的基本的道德规范,显示的是对君臣道德操守和品行的要求,对社会各个阶层都具有普遍的道德意义。 孔子对传统的“敬”观念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他继承了传统“敬”观念蕴含的情感、态度和规范的意义。但是,孔子的“敬”更多体现了对人伦自然亲情的关注和社会一般
“兴于诗,立于,成于乐”:孔子诗乐思想研究
作者: 刘文萍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描述: 作为中国“轴心时代”的“轴心”人物,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学思想对中国两千年来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后世把孔子的文学观主要概括为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所谓“诗教”即是强调诗歌与政治教化之间的联系。孔子是一位以“仁”立教的圣者。孔子学说的核心是诲示人要成为仁人君子。他为我们建构了一个君子的人格理想,开示了人之为人的应然价值尺度。孔子的文艺思想、教育目标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具体说来,通过文学艺术来塑造高尚的人是
是赞赏还是批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侍坐章”   “志”   理想之道   《论语》    
描述: 上做出成绩要高出一个层次”{1}。其实,于丹对“侍坐章”的阐释主要依据了朱熹的观点,朱熹认为“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阙。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不过即
儒学思想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蔡艳霞   来源: 2010年全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暨国际学术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中庸   儒学思想     旅游纪念品设计  
描述: 本文主要是从儒学思想角度来对旅游纪念品的设计进行分析,将儒学中的"仁"、""、"中庸"的思想运用到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方法、原则和尺度中,使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更上一层楼。
孔子君子道德理想人格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 叶豪芳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价值     式微   思想   君子人格    
描述: 致力于推行君子人格。孔子所设置的君子人格以仁为核心,行之以。仁有多个层次的内涵,相应的也有多种含义,仁内外结合
一道五德: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仁道   “义   一道五德       敬”五常之德  
描述: 先秦儒家都将仁作为根本之道,或作为比其他价值观念更重要的常德。汉儒受法家三纲理论和阴阳家阳尊阴卑论思想的影响,将儒学核心价值观定位为三纲五常,偏离了先秦原儒仁本用的根本精神,但符合历代封建统治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