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戴维先生百日祭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史   湖南人   论语   帛书老子   浏阳   教育出版社   读书   戴维   文化研究   图书馆  
描述: 2011年12月23日七时五十分,吾友戴维因肝癌医治无效在浏阳中医院辞世,至今日整一百天。惟这百日来,戴维昔日那读书、买书成癖,为著述呕心沥血的种种情形,以及追悼会上亲友为之撕心裂肺、真诚惋惜的情景,至今仍萦绕脑际,时刻催促着我要为挚友写点文字祭奠,或许那样才可多释放一些我痛失良友的悲伤。 我与戴维的初次相识是在1983年的秋天,那时先师邓潭洲先生尚未调回省社科院,仍在湖南人民出版社政理室做编辑工作,我则在人民社辞书编辑室。我们都住在上大垅的省出版局宿舍,邓老师住四楼,我在六楼,我就是有一天晚饭后上邓老师家见到戴维的。那时他才十八岁,小伙子高挑清瘦,隆鼻深眼,言行举止彬彬有礼。通过邓老师介绍,知道戴维也是浏阳人,是个真正的读书人,从小偏爱古文,在浏阳一中读高中时就喜欢中国哲学,儒、释、道的书都看;现在在长沙商业财经学院读二年级,专业课之外就到图书馆去借书,目前正在借阅各家关于《老子》的著述。我很高兴能结识这个年轻的读书友,但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在大学一年级就开始钻研《老子》,还经常向邓老师请教,书信向任继愈、许抗生等哲学家请益,并开始完成其十五万字的《帛书老子校释》初稿。此后我们竟各忙各的,一别而十多年不见。
《富春山居图》的前世今生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董其昌   画卷   富春江   无用   文化传承   富春山居   传奇经历   黄公望   自然之美  
描述: 一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抵山水佳处,便是自然之美投射于人性最完满的所在。因此,不论崇儒、尚道或向佛,还是求学、为官或行旅,明山大川似乎总能激起历代国人的共鸣,唤醒久已沉睡的天真性灵,电光火石般的感受更是穿越千古,沉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墨子   墨家思想   诸子百家   思想体系   禁欲主义   世俗化   法家   中华文化   民间社会  
描述: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乱世尚有王湘绮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文学创作   卷帙   生平   查阅资料   乱世   诗文集  
描述: 记得是1991年初秋,我陪马积高先生在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查阅资料。其时,马先生正主持整理《湘绮楼诗文集》。在卷帙劬劳的间隙,谈起以后的王闿运研究,马先生抚卷叹息说:“这是桩难事!” 窃以为,王氏研究之所以为难事者有三:一者王氏活了八十多岁,经历晚清民国,卷入各种政治漩涡,清流浊流,界定何易。二者此人一生勤奋治学,出入经史,雄渊宏博,仅马先生整理的诗文集就有两百多万字;学力不逮者,往往知难而返。三者王氏囿于时忌,诗文有时有意晦涩为之,据说只有其长子王代功能解,而不幸的是王代功又过早弃世,让杨钧、刘禺生等一班“粉丝”硕儒顿足抱憾。 不意马老叹息二十年后,周柳燕教授的《王闿运的生平与文学创作》竟然问世,而且洋洋三十余万字,成就堪称不俗。 一曰论世不俗。王闿运为近代大儒,而受谤于天下,无论其为文治学,抑或其教育思想、纵横之术,抑或其处世之道,都饱受时人与后人争议,褒贬之悬殊,不仅为近代历史所罕见,也令研究者畏难缩手。而周著却于急流险滩觅征途,在刀山剑林显功力。搜材既厚,考辨既明,观照既邃,结论遂觉坚实不可推移。如盛传曾国藩、胡林翼等汉人得到清廷重用,是王闿运向肃顺推荐,肃顺向咸丰帝保荐的结果。
书屋絮语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典型意义   中古时期   刻度   人文   中国传统   精神谱系   魏晋风度   竹林七贤   知识群体   主体价值  
描述: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王闿运这副对联常被引用,湘人言湘自有一番气概。从蛮楚之地到理学大省,湖湘文化的特质不言自明,诚谓渊源有自,绵延不绝。近代以来,得时世之运,起人物之兴,挽人杰地灵之势,延儒宗之脉,经世致用与礼义廉耻并存,波澜涌动,自成一格;究人天之际,守千年之宗,揽船山之神,复湘学之魂,成沅湘一派,古文与今文之学同兴,不输浙东、江右。“唯楚有材,于斯为盛”,当仁不让矣。谭其骧先生:“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此言确实。 陶澍以来,清两江总督历来为湘人之“禁脔”,曾国藩、左宗棠、曾国荃、刘坤一、魏光焘等一线而下,握权重镇、威震四方。陶澍的幕僚林则徐、魏源等则是影响中国现代观念的刀创性人物。道、咸之际崛起的湘人精英,多受陶澍之惠,湘学复兴也由此而发。毫不夸张地说,若百年近代史以湘人为中心,溯源追思,该推至陶澍处,而非后来所言的1840年鸦片战争始的。及至清末,湘人仍占据舆论主流位置,长沙时务学堂承前启后,主张维新立宪,谭嗣同、唐才常、蔡锷恰一时之选,影响深远;作为学堂教师之一的湘人熊希龄成为桥梁式的人物,后至国民总理,首开幼稚教育,后来又创建红十字会,全心尽力做慈善事业。
重读《过秦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观   政治伦理   国民党   蒋介石   毛泽东   知识分子   青年学生   贾谊   共产党   秦王朝  
描述: 一最近,由于一个偶然的触动,我重读了贾谊的《过秦论》。这一次重读,才使我进一步体会到贾谊的历史观,是一种"以仁政为本、以改革应变"的历史观,虽然他的见解有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超越儒
美的江山同,美的书写——读刘刚、李冬君的《文化的江山》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兴衰周期   中国文化   作者   相结合   中国历史   文化中国   农民起义   书写   王朝   儒学运动  
描述: 胡松涛 一部中国历史有各种各样的写法:《史记》是一种写法,《资治通鉴》又是一种写法;一部中国历史也有各种各样的读法:鲁迅读史,读出“吃人”二字,厚黑教主李宗吾读史,读出“厚黑”两言,黄炎培读史,读出“兴衰周期率”…… 《文化的江山》则以自己的学术姿态,重新阅读与书写中国历史。 这一写,中国的历史不再是帝王的家谱。作者言:“两千多年来,历史已习惯于用王朝为中国命名,久而久之,忘了中国本身,以为王朝就是中国。唯有在王朝崩溃时,才发现它只是过客。可过客反客为主,居然以王朝取代中国,形成了王朝中国。”中国历史的书写,多是王朝史观,立足于官本位,往往以王朝兴衰为主线,以帝王为主角,你方唱罢我登场,无非是杀伐征战,争权夺利,结果是改朝换代,成王败寇。那是帝王的历史、权力的历史、权谋的历史,几乎都是阴暗的历史。社会腐败,王朝丑陋,坏世界的受害者往往是单纯而无力的老百姓。这样的历史,遮蔽了文化的中国(至少是部分地扭曲了中国),越读越沉重,越读越丧气,让无数英雄气馁。这样的历史,还往往读得许多人产生“帝王梦”,以为自己也可以取而代之,生出妄想,做些怪异举动,制造出更多是非,往已经黑的王朝上再抹一把黑,黑上加黑,黑得透不出一丝光来。 书写归书写,误读归误读。中华美的思想文化,始终贯通于大好江山之中。文化是中国的富贵血脉。从本质上讲,历史附丽于江山,而不是王朝。作者与王朝挥手再见,“透过王朝中国去看文化中国,不光要去三代之时的中原,去看盛开的王权之花,品味丰硕的王朝之果,还要去长江流域看看那里的方国,尤其要去江南,看看吴城文化里的那只虎,我们不光是龙的子孙,还是虎的后裔”。作者游于山水之间,以文化为尊、为价值判断来写中国历史,将许多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王朝史中的主角——皇帝等权贵之类,淡出了中国历史,如果他在文化上没有建树,只能靠边稍息;即是写帝王,注重的也是帝王的文化作为及其意义。对于中国文化有功者、有诗性者,则成为江山的主角、历史的主角。中国的江山,不再是帝王的江山、权谋的平台。作者书写出了一个天地之美、山川之美、人格之美、文化之美的中国。在作者笔下,“汉朝亡了,中国未亡,王朝中国解体了,文化中国高扬”。“不管王朝如何循环,文化中国都在进展”:五胡乱华,乱了王朝,而中国依然挺立,结果是北朝胡族被汉化了;后来,辽、金、元、清相继入主,建立王朝,同样被汉化了——被中华文化“化”了。正是文化超越王朝更替,成为中国一脉相承的主线。作者宣言:“自三代以来,中国何曾亡过?又何曾分裂?……文化中国,本来就统一,无论治乱或者兴亡,都不曾改变,统一与分裂,乃对王朝而言,不是对文化中国来说的。我民族,能历五千年而不衰,就因为在王朝中国以外,还有文化中国在,在我国之本体,不仅以国土为安身根本,更以历史为立命依据。”正是:方死方生,死的是王朝中国,生的是文化中国;思想征服了王朝,文化统治着江山。作者书写了一个不同于王权王朝话语下的“我的祖国”。 这一写,中国的江山闪烁着文化的美丽和思想的光辉。作者以审美之境界、形而上之法眼,阅读中华大好江山,进行了一番“故国神游”。天地之利,山河之势,四时之变,以及中国美的水土、美的风物、美的女人、美的文人、美的少年、美的英雄、美的战士、美的情义、美的行动、美的思想、美的人格……美的历程,都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那是春江花月打底子的江山。作者不重帝王重文化,文笔跟着美走,跟着江山美人走,行进于美烟丽云、智山仁水、礼门义路之间,为美丽文化而代言,浓笔书写了一个个思想者的名字,一座座文化的山,一片片诗的土地,一条条歌的河流,以及担当文化载体的植物、动物。那真是:英雄放达诗意,枭雄率性不羁,山水充溢文化,“郁郁乎文哉”!作者写出了一个文化的中国、思想的中国,一个具有书卷气的中国,一个具有丝玉气质、青铜体魄、虎虎生气的文化的中国。 尽管中国文化经历了“万山不许一溪奔”、“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压力与阻力,但真理之溪文明之溪文化之溪谁也挡不住,最终是“溪花溪水一样春”,“堂堂溪水出前村”。正如作者说“礼崩乐坏了,还有诗。让诗把我们带到内心,用爱克服政治的阴沉,让诗把我们带到本性,从人性中放出孝的光明。”中国文化天长地久,不会变老,永远没有皱纹…… 这一写,就有了许多新的发现,新的强调。作者有一双老吏断狱之眼,常常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如对老子思想的研究,作者认为:今本《道德经》上、下篇是老子在秦岭那一边的著作,也就是他西出函谷关隐退之前的著作;而《老莱子》十五篇,则是老子隐居之前在淮河流域下游这一段的著作。“老子的思想,在秦岭淮河一线,朝东西方两个方向发展。向东方发展的是庄子,他接着老子在淮河下游一带隐居,发展了老子隐士的路线,走向神仙;向西方发展的是韩非,他发展了老子的史官路线,走向王权”。再比如,我们在教科文中灌输的被称为“农民起义”的具有“革命”性质的“陈胜、吴广起义”,作者提出了自己全新的学术见解。书中分析秦末形势,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趋炎附势的博士儒”和“抱残守缺、持不同政见的隐士儒”都混不下去了,这两支儒者纷纷进入“革命儒”的队伍,而陈胜、吴广起义则是“儒学运动与农民起义相结合”,进而,作者发现中国历史的一个规律:“凡以武力并天下,以阴谋篡王权者,其国早天,秦与隋二世而亡,西晋亦一短命之侏儒;而以革命取天下者,皆有数百年国运。而革命的模式,就是儒学运动与农民起义相结合。”再比如,对我们熟悉的“丝绸之路”,作者另有一番解读:通过这条路,东方的丝绸向西方而去,西域的玉石向东方而去,西方中心主义者把它称为“丝绸之路”,而站在中国化的立场上,以世界眼光看去,应该为它命名为“玉帛之路”。再比如,作者对殷人卜辞里出现的“虎方”的挖掘、畅想与书写,让我们看到一个北方正统的“龙凤之姿”之外的氤氲江南“虎方国”的气韵,虎将、虎踞、虎威、虎气、虎魂,真是虎虎生气。再比如,被雷海宗认为是“四千年中国历史”分界的“淝水之战”,作者给予了更高的评价,“淝水之战并非王朝之战,而是文明抗战”,是“蛮族之王与美的战士对决”,“淝水之战,没有计,只有美”,等等。这些论点都成一家之言,让人眼睛为之一亮,进而产生深入阅读与探索的兴趣。 这一写,许多“正史”上可恶的人物和事件成为“文化史”有趣味的人事。作者以文化关怀审视历史人物及事件,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则闪烁着文化的光芒。比如说幽王和褒姒。作者评价幽王对褒姒的爱:“一个王者,还能真心的爱,这本就很难得,占有美,是王的本分,而让美自由,跟着美走,就与王背道而驰了。试想一想吧,他用了多少岁月来陪伴这么一个不笑的女人,这需要多大的耐心,可想而知,他内心有多么温柔。”“王,是他的命,不是他的选择;美是他的选择,却要了他的命。”“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美啊!他跟着美走,在美人那儿,找到了自我。”那个褒姒的笑,人们都知道她一笑灭国,所谓“周以太姒而兴,以褒姒而亡”,“赫赫宗周,褒姒亡之”。在文化视野之下,作者认为“她那天真无邪的一笑啊,堪称历史的孤品”,“她以一笑,解放了她的君王,使他从平庸中站立起来了,居然冲天一笑,把玩诸侯。没有这一笑.他可能活得长久,但他在历史上将化为乌有。她那一笑,是历史的拐点,没想到,貌似强大的王朝,竟然难以承命”……作者感叹道:“历史啊,要有文、武、周公那样的思之雷鸣,也要听到天真的笑声,我们听够了历史上的忧患之声,还有皇皇诗文中的悲吟,可谁曾听够了笑声?”作者这本书,就让读者听到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清纯明静的笑声。 这一写,中国历史上许多被长期忽视的“小人物”在历史的视野里脱颖而出。在以往史家寥寥数语、潦草几笔处,作者有大的发现、深的挖掘和浓笔书写。比如,孔子的八世孙孔甲,参加了陈胜、吴广起义。史书上说,孔甲“年五十七,为陈王涉博士,死于陈下”。作者认为,这场起义,陈涉代表农民,孔甲代表儒者;孔甲是“孔氏家族为了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作者高度评说孔甲的意义,进而以“飞蛙”作喻,大书一笔: 此前孔门,皆革命之鸣蛙,百家争鸣时,鸣出儒家。 “焚坑”之后,鸣蛙无声,万籁寂静时,蛙儿飞矣…… 向着革命飞去!那飞蛙呀,就是孔甲。鸣蛙,是常有之蛙,耳得之,为蛙之实然者,而飞蛙,乃无常之蛙,于一刹那,起飞了! ……于是古池之上,扑通一声响!飞蛙跃入,猝然破寂,天地因之变色,世界为之惊栗。 那是死!一响之余,复归于寂,此乃英雄之历史。 从此,儒学运动,从鸣蛙转向飞蛙,投入革命洪流了。 历史啊,你低估了孔甲他那决然的一飞呀! 孟子是王道之鸣蛙,而他则是革命的飞蛙。 若无他那舍命一飞呀,试问孔子如何能圣化? 从故纸堆里走出来,从礼仪教条中走出来,与农民起义相结合
张岱与陈继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屋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继儒   董其昌   隐居   王世贞   张岱   隐逸  
描述: 一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明史·隐逸传》其传云:幼颖异,能文章,同郡徐阶特重之。长为诸生,与董其昌齐名。太仓王锡爵招与子衡读书支硎山。王世贞亦雅重继儒,三吴名下士争
张元山《庄子复原本注译》简介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版社   注译   远山   郭象   庄子   复原   刘安   工程   逍遥游   分类  
描述: 与郭象版伪《庄子》的负面影响息息相关。 不难预料,全部庄学研究,全部先秦研究,全部中国研究,都将因为张远山《庄子复原本注译》的问世而改观。 (张远山《庄子复原本注译》,上中下三册,定价98元,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第1版)
[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屋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柳亚子(1887-1958),江苏吴江人,国民党左派,南社领袖,民革创始人之一。1926年,与毛主席“饮茶粤海未能忘”;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向毛主席“索句渝州叶正黄”,毛主席应柳亚子“索句”,即以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军用信笺手书旧作《沁园春·雪》赠之,后辗转流传、发表,一时轰动山城,传为文坛佳话。柳亚子一再赞叹《沁园春·雪》:“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余词坛跋扈,不自讳其狂,技痒效颦,以视润之,始逊一筹,殊自愧汗耳。”又和词一首,小序云:“次韵和毛主席咏雪之作,不能尽如原意也。”(一作“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词中日:“……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袱情着意雕。……” 柳亚子从千古词人中举例,以为苏东坡、辛弃疾、南唐后主李煜、南宋“慢”词代表姜白石均远在毛润之之下。然则何以言之?惜亚子先生未再深入论证,今试为之。 题目太大,要想在短短一篇随笔中完咸任务,则对比的材料一定要有极端的代表性,此其一;其二,对比的两边要有极强的相似性;其三,《沁园春·雪》已由“词坛跋扈,不自讳其狂”的柳氏亚子先生论定,当今的赏析文字也无数。于是,选豪放与婉约兼备的苏东坡为代表,再选其有类似词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同为悼亡诗的《江城子》为代表。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写景,画面雄浑壮阔;下阕先塑人,周瑜的儒将形象呼之欲出;后抒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心情由激昂奋发转入消极苦闷,到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简直就是消沉颓唐了。 看看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吧。上阕四句“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以景物描写象征严峻的中国革命的形势;下阕开头两句“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提出中国革命的合格领导人在哪儿这个严峻问题,最后两句“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煞尾、高潮——同是“心情苍凉”(毛泽东自注),同是祭奠大江,但青年毛泽东却表达了投身于伟大斗一争的强烈渴望和扭转乾坤、改天换地的宏伟抱负! 再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明白如话,直抒胸臆。“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坐满面,髫如霜”,白描手法,以形象隐含无限凄怆。“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梦见亡妻,此时无声胜有声。“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梦醒之思绪,设想的画面悲凉、凄惶,简直令人毛骨悚然。苏轼此作确是情景交融之佳作,可惜格调低沉,画面晦暗,感情仪属于个人。 再来看看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吧。依毛主席信:“作者自己不在内,别于古之游仙诗。”——自创一格。“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飚直上重霄九”,开首两句既上承李淑一词中“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烈士去处的问题,同时又展开了瑰丽的想象,“游仙”启程,为下文烈士忠魂进入月宫的 奇妙情节作了恰到好处的铺垫;两个“失”字表达了 和李淑一共同的对亲人的痛惜、思念之情,在“杨” 前着一“骄”字,则对亡妻喜爱、敬佩、自豪之情又跃 然纸上;“杨柳”双关,既比喻两位先烈的美好形象 和高尚品质,又符合杨花柳絮的特征——真生花妙 笔也。“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 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用典,以仙人衬 托先烈。“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笔势 陡转,则胜利之不易,烈士之忠诚,全以文学形象来 说话。构思奇特,画面明丽,格调昂扬,形象感人,一 扫苏轼“断肠”的凄苦和李淑一“惊侬晓梦残”、“满 衫清泪滋”的幽怨,充满革命者的情怀。毛泽东以自 己的创作实践证明了什么叫做“革命现实主义和浪 漫主义相结合”,什么叫做“革命内容和艺术形式的 完美结合”。三四十年前,苏州评弹著名女演员余红 仙以一曲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唱红大江南 北,醉倒无数听众。顺便提及,李淑一,杨开慧生前 好友,时为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师,唱答后有 推荐李淑一担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一事——还是看. 毛主席给秘书田家英的信吧:“……李淑一女士,长 沙柳直苟同志(烈士)的未亡人,教书为业,年长课 繁,难乎为继。有人求我将她荐到文吏馆位馆员,文 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个人,没有录取,未便再 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 一国主席,连荐几人均遭拒绝,至革命烈属也“未便 再荐”,竞至于以己之稿费为助!馆长章士钊的狷介 之气自不必说,而领袖不以为忤,反以“自律”,真令 人无以为赞也! 辛弃疾,不提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 身后名”把他的形象破坏得一塌糊涂。 李清照,不说了,无非前期贵族少女、少妇的 “却道海棠依旧”,后期“乱世佳人”的“怎一个愁字 了得”。 李煜,更不必谈,一个无能皇帝丢了小朝廷后 “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无尽感慨耳。 值得一提的是造情高手柳永——柳公子。他的 《雨霖铃》名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毛泽东也不输于 他,《贺新郎》“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尤 其“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真神来之笔, 怎不教人为之动容,泪湿衣衫!那柳公子,科场失意,排遣于风月场,“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副水边酒肆、借酒浇愁的落魄书生形象。毛泽东则“凭割断愁思恨缕”,儿女情长,英雄气更长,他要投身到“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的传大斗争中去,并且憧憬着“重比翼,和云翥”的美好未来,这是海燕迎接暴风雨的豪迈情怀,这是大鹏鸟搏击万里长空的雄伟气概。 毛泽东所有那些唱和的诗词,与柳亚子、李淑一、当代文豪郭沫若,还有跟陆游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咏梅》,只要你把原作、毛作对比着读一遍,则文野高下顿时分明。 差距在哪里?不在语言形式(句式、押韵、对仗、平仄)、知识含量(用典)、写作技巧(构思、表现手法),甚至也不在于创作方法,而在于——境界。境界不等于意境。文学家们皆善于营造意境,但是各人营造的意境有高下之分,这就属于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颦心也”,此言得之。惜观堂先生自己未悟得人生境界,自沉颐和园昆明湖,不然,则以毛泽东的创作实践来丰富、更新、发展他的“词话”理论必矣。 则境界取决于何?思想也。境界就是作者思想高度的艺术化,世界观、人生观的艺术化,就是作者综合素质、人格魅力的形象写照。境界的一个同义词是眼界——个人对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的认识水平。眼界的艺术化部分就是境界。那苏东坡以儒释道为思想基础,毛泽东则不仅也熟知儒释遒,更有外国的先进理念——尼采的超人哲学,近代英法美思想家的民主、平等、自由观念,特别是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武装,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出神入化,诉诸笔端,东坡之流何能及之?毛泽东创作不是单纯地舞文弄墨,也不是个人排遣,他的命运和中国的命运乃至世界格局联系在一起,他的诗词分明就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此乃毛泽东文学成就之秘诀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毛泽东诗词就处于这样的最高境界。 当年,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的陈布雷都对着蒋介石直言不讳地称赞毛词《沁园春·雪》:“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蒋公介石自知与毛泽东在文才上根本不是一个级别,于是急令陈布雷寻找“枪手”,后又全党(国民党)动员,秘密征集唱和之词,要求在意境、气势和文字上压倒毛泽东。无奈呈上来的都是“续貂”之“狗尾”,都“散发着腐尸气息”,直令蒋介石恨得咬牙切齿,急得欲哭无泪。 毛泽东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确,围绕着他的这首《沁园春·雪》所进行的一场较量,就是解放战争前夜双方使用笔杆子的一场前哨战、遭遇战,这一战就已经定下了蒋家王朝灭亡的气数。毛泽东这首词一经发表,国统区的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就为之倾倒,从对他个人认识的大转变到对整个共产党认识的大转变,纷纷对延安宝塔山驻足以望,翘首以盼。 对比完了文人之后,再来对比政治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毛主席评论过了,中国历史上唯一身兼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的人物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是皇帝,胜似皇帝”的曹操——曹孟德。我看,曹、毛,不用浪费笔墨了,“昭昭然黑白分矣”。 军事上,毛泽东是从不摸枪的军事统帅。四渡赤水、三大战役,不必说了。他用马克思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