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孔子道德修养论及其现代启示
作者: 张学斐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德   孔子   现代启示   修养论  
描述: 修养问题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孔子的道德修养论蕴含了浓郁的伦理意蕴,具有强烈的实用色彩,认为要实现社会的最高理想,造就完善人格,修身是根本途径。当今时代要求人们不仅具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求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健全的人格以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具备这些,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现代人。然而,现代化的新人必须经过一个长期、艰苦的修养过程。孔子的道德修养论可有助于我们造就完善人格,成为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新人。因而,我们在充分吸收前辈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孔子的道德修养思想的合理内涵,提
慧能修行观与周敦颐修养论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修行观   慧能   周敦颐   修养论  
描述: 周敦颐思想中或多或少地渗透进了佛教禅宗和道家思想。通过对周敦颐和慧能"识心见性"与"思"、"顿悟成佛"与"诚即圣"、"出没即离两边"与"允执厥中"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元化的,而是儒、佛、道融汇的多元文化。
先秦儒学内圣修养论中的健康心理思想
作者: 胡玲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圣外王   修养论   儒学   健康心理  
描述: 哲学离不开人,哲学归根到底是一种人学。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启迪人们的智慧,感悟生存与发展之道,提升精神生活的质量。而中国哲学不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最高目的,而是强调为己之学,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目标。因此很注重精神修养及其对人生、社会发生作用,便有了内圣外王的成人之道。先秦儒学的内圣修养有内外两个途径,一个是外在的“修”,这是通过外在的条件来实现的,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共生,人与人的互动,人与终极理想的共融,“修”在“修养”中所侧重的是道德实践、道德行为和外在行为表现的合标准性。第二个是“养”,表现为人与自
孔子修养论浅探
作者: 朱银勉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修养论    
描述: 修养论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最能反映中国哲学的特色,然而这个问题近来并不被人们重视,没有在哲学史上取得应有的地位。但是通观古代哲学大家的著作,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个哲学家都在谈论这个问题。儒学创始人孔子就对这个问题有过讨论,通过对《论语》的仔细研读,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已经有全面而系统的修养论思想。孔子修养论思想的形成得益于西周以来的尊礼传统及崇德意识,也离不开古代先哲们对人性论问题的探讨,性善论的体认和肯定是修养论得以形成的理论前提。此外,中国哲学中特有的思维方式,诸如天人合一思维、主体内向思维、身体隐喻
论佛教心性本体论对宋明儒学的影响
作者: 杨维中   来源: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明儒学   心性本体论   修养论   人性论   儒佛关系  
描述: 儒家思想有源远流长的心性论传统。宋明理学之所以能够将儒学心性论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与其对于佛教心性本体论的吸取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哲学诠释学方法来看,宋明时期的儒家对于孔孟思想的诠释在整体上超越了汉儒和韩、李,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以有系统而极富思辨的佛教心性论作为"前理解"。宋明理学是以儒学为本位而适当吸收佛、道的若干方法和理论命题的,因而仍然保持了理论的独立自主性。程朱理学固然与佛学有本质的区别,而朱熹以"全是禅学"来批评心学也是不公正的。儒学本身的思想资源无疑是作为"诠释对象"而起作用的,佛教心性论只是作为
儒释道的修养论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 冯波   来源: 21世纪东方思想的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儒释道   哲学思想   修养论   道德修养  
描述: 介绍中国的儒释道哲学思想中,有丰富的修养论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当代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冯友兰的孔子研究述评
作者: 聂云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逻辑分析   孔子   修养论   历史分析   人性论   天命论  
描述: 冯友兰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的学术工作服务于“阐旧邦以辅新命”的时代命题。作为现代新儒家,他运用现代西方逻辑分析方法,重建儒家形上学体系,其学术精神和孔子儒学是一脉相承的。这种一脉相承,主要体现在内容上,而非形式上。从他研究孔子的学术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不仅在形式上对以孔子儒学为主干的传统哲学进行改造,而且在内容上对其继承发挥,这种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现代阐释,是对儒家哲学内部的一种损益创造,既回应了西方哲学的现代挑战,又彰显了儒学的固有精神,且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和现代人的生存感受
文明对话 交流互鉴:《伊儒会通研究》评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穆斯林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理问题   民族生活   儒修   泰州学派   三教合一   儒哲   修养论   王岱舆   中国伊斯兰教史   无后为大  
描述: “伊儒会通”(或回儒会通),是指伊斯兰教与儒教(家)的交流、沟通与融合等。伊儒会通涉及的范围较宽泛:包括哲学、修养论和习俗等诸领域,而研究自然也随之而有伊儒哲学会通、伊儒修养论会通等等。总之,此类跨宗教或跨文化的研究已经形成一个专门的领域,许多学者在此领域辛勤地耕耘着。翻开季芳桐教授撰写的《伊儒会通研究》发现,内容分伊斯兰教篇与儒家篇,前者是从伊斯兰教角度探讨宗教会通问题,后者则是从
苏辙的心性之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穷理   老子哲学   心性之学   认识论   苏辙   修养论   仁义礼乐   本体论   内在逻辑   儒家  
描述: 苏辙的心性之学主要借助老子哲学的内在逻辑,以《易传》穷理、尽性、复命为纲领,贯通本体论、认识论与修养论而自成体系,具有糅合儒释道三教而又排斥儒家价值观的学术特点。
兰州金天观第一任住持孙碧云的哲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阴阳二气   兰州   刘一明   张三丰   哲学思想   修养论   住持   万物   太极   无极  
描述: 我准备谈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把孙碧云其人简要地介绍一下;第二个,把孙碧云的自然观和修养论谈一谈。 一、孙碧云和他所在的金天观 孙碧云,明初冯翊人。他是一个道教徒,从小就喜好道教。清代栖云山(今兰州市兴隆山)道士刘一明说他“少年慕道,得其心传”(《修身正印·刘一明序》)。据甘肃宗教志记载,他是张三丰的弟子。张三丰是元朝著名学者,从小就拜碧落宫张云庵为师,学习道经,并兼学儒释两家之书,很有文学修养。张三丰无论是在道教史上,还是在明清民间文学方面,都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张三丰创立了道教中的清虚派和自然派。可是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孙碧云是独创榔梅派的三丰弟子,然而作为张三丰弟子的孙碧云并没有墨守他老师的成规,而是自己创立传下了榔梅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