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自我慰藉与文以明道:柳宗元文学的创作心态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以明道   自我慰藉   柳宗元  
描述: 本文立足柳宗元贬谪时期的作品,从“统合儒释”思想给予他的心灵慰藉中,探求其复杂的创作心态,一是穷愁著书、自我慰藉,通过这种方式,来宣泄自己抑郁、寂寥、愤激的情绪,有利于平衡心态;二是文以明道,这种态度使他摆脱了单纯注重文章外在形式的园囿,转变为强调“文以明道”,从而使其作品更有现实内容和真情实感。
论韩愈、柳宗元“文以明道”观的异同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以明道   文风   韩愈   柳宗元   儒学  
描述: 唐朝中期的韩愈、柳宗元高举文学复古的旗帜,主张"攘斥佛老",复兴儒学,"文以明道",掀起变骈为散的文体改革。韩以"道统"自居,柳虽崇儒,却不避佛道。两人著文都是"不平则鸣",但风格各异,韩文气势磅礴,柳文惊警犀利。
论辞论事两难分:《温公续诗话》诗学思想析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公续诗话》   文以明道   《六一诗话》   记事   司马光  
描述: 《温公续诗话》在记事、论辞上都承继了《六一诗话》。史学家身份和儒臣的思想背景以及北宋前期的政治变化,使得司马光的诗学思想具有特殊之处。结合司马光的史家背景和政论思想,能够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温公续诗话》的诗学思想。
韩柳明道之文的不同理性品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学体系   文以明道   韩愈   理性品格   柳宗元  
描述: 韩愈“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这使他的思想资源十分有限,对问题的思考也只能在传统儒学的体制内进行,因而他的道论难以超越先儒思想的局限;而柳宗元以儒为主、兼收并蓄的思想主张,实质上是要构建一种新的儒学体系,这也是他一系列闪光思想的源头活水。韩愈的保守意识还使他对儒学典籍缺乏怀疑,对其中的材料往往不加辨析,直接用作立论的依据,在逻辑上也存在诸多疏漏;而柳宗元要挑战传统儒学,就必须确保论据的真实可靠和论证过程的无懈可击。倘从理性品格的角度进行评判,柳文是远在韩文之上的。
论柳宗元与儒学复兴
作者: 李伏清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统合儒释   天人不相预   解经范式变革   儒学复兴   文以明道   柳宗元  
描述: 儒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除却孔孟宋明心性天人合一之学的一脉潜通外,还有为理学家所斥为“异端”的非正统儒学,后者彰显的仍是儒家的精神。如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虽表现为路径上辟佛、心性“道统”论和统合儒释、天人不相预论的不同,在实质上,两者殊途同归,都是中唐儒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韩愈学说备受关注,柳宗元思想却被搁置的历史现实,使得我们重新认定柳宗元在儒学史上的地位颇有必要。另外,“唐宋”变革日益成为当今学术界热门的话题之一,具体在思想文化领域,反映了唐宋之间的因承性和断裂性以及唐代前后两期思想的显著差异性。前唐
杂谈“古文”(下)
作者: 暂无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答吴充秀才书   骈词   文以明道   古文运动   张中丞传后叙   广绝交论   伯夷颂   乞巧文   潮州韩文公庙碑   《国语》  
描述: “只是要作好文章”朱熹评论韩愈、柳宗元有个说法:……如韩退之、柳子厚辈亦是如此,其《答李翊》《韦中立》之书,可见其用力处矣。然皆只是要作好文章,令人称赏而已。究竟何预己事,却用了许多岁月,费了许多精神,甚可惜也。(《沧洲精舍谕学者》)这是批评韩、柳更用心力做文章,没有在钻研儒道上认真用功夫。这是表明他道学家立场的一种评论。韩、柳对儒道的理解和阐发,他们在儒学发展上的成绩如何,是古往今来多有争论的问题。但他们热衷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刘勰《文心雕龙》的写作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互依赖关系   体现者   文学作品   宗经   自然之道   中国古代文论   文以明道   解蔽   儒效   《原道》  
描述: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这两句话,准确表述了"道"与"圣"的相互依赖关系。刘勰认为,古代圣人是根据"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来写文章,"自然之道"是通过古代圣人的文章得到阐明的。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起到鼓动天下的巨大作用。文以明道,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对文学作品中"文"与"道"关系的概括说法。早在战国时《荀子》中已露端倪。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篇
巧妙点拨之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融合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育   思想教育   学语文   文以明道   学校教育   解蔽   学生思想品德   儒效   道德素质  
描述: 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每个人在这个阶段里都会建立自己基础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与学校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十分重要,教师应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来实现教书、育人。小学语文教材蕴含十分丰富的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思想、情感,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荀子曾在《正名》、《解蔽》、《儒效》中指明我们要“文以明道”。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应当将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作为主要内容,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正确的价
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建筑美学品格及精神价值创造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与文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形象   传统文化理念   道德   空间   载道   艺术家   文以明道   周敦颐   美学品格   精神  
描述: "文以载道"的艺术命题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在《周子通书·文辞》中提出的:"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涂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故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他强调了"道"的第一性,而"文"仅仅被视为一种负载大道信息的工具。其实"文以载道"的思想,最早在战国时已露端倪。"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是战国时候就已在流传的古训。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篇中,就提出要求"文以明
中小学语文课情感教育刍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工作   语文教学   文以贯道   情感教育   载道   说明文   文以明道   社会生活   语文课   精神文明  
描述: 古人论文,有"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以载道"之说,也即强调文章必须表达一定的观点和主张,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荀子·儒效》说得更加具体:"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