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遍布全国的孔庙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统治者   孔氏   尊孔   孔子   曲阜   文化景观   文史知识   孔庙   陈独秀  
描述: 尊孔读经的历史早已经过去了,但华夏大地上到处都保存有这一历史所留下的遗迹,孔庙就是这一历史所特有的文化景观。明代有人统计,当时中国境内的孔庙多达1560多座(《圣门志》卷一上)。清代疆域更广,统治者提倡尊孔更力,孔庙的数量当远在这个数字之上,可惜未见这方面的统计。经过陈独秀应毁全国已
萧望之的儒臣人生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宗教博物馆   汉宣帝   汉元帝   儒家思想   匈奴   儒臣   御史大夫   人生   文史知识  
描述: 素有"宗教博物馆"的古城泉州,有一神庙富美宫,坐落于城南万寿路挑水巷末端,供奉主神萧太傅王爷。既然端坐在香烛供奉的神龛里,戴王冠、披衮袍,萧太傅应就是神。但从悬在神龛之上牌匾的"汉代儒臣"四个大字可知,萧太傅是一个历史人物;他不只是被闽台众生膜拜的王爷神总管,更是西
《秦风·终南》中的梅、楠之争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海经   终南山   楠木   蔷薇科   梅子   秦风   诗经   说文解字   宋代诗人   文史知识  
描述: 《秦风·终南》中写:"终南何有?有条有梅。"有人认为"梅"指的就是蔷薇科杏属中的"梅";有人认为"梅"是楠木,它跟《召南·摽有梅》中的"梅"并非一物;还有人认为它与《召南·汝坟》中的"枚"是一致的。宋代诗人李龙高《郑笺》诗云:"老郑东都一巨儒,未知柟(楠)树与梅殊。平生博识犹如此,何况儿曹不读书。"看来,关于《终南》中的梅、楠之争,古以有之。
一代硕儒王应麟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波通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始祖   进士   撰稿人   写作态度   撰写   宁波   博学多才   王应麟   全祖望   文史知识  
描述: 本刊特约撰稿人周冠明同志因患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11月8日去世。周冠明同志一生坎坷,但笔耕不辍。古稀之年后,与《宁波通讯》联系密切。他具有较为广博的文史知识和较好的文字功底,积极、严谨的写作态度。近年来,为本刊撰写了《一身正气的全祖望》、《台湾文化始祖沈光文》、《为复明大业而
琅王牙王伯舆,终当为情死——东晋名士王廞的“女权主义”及其他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郭店楚简   世说新语   儒家思想   女权主义   任诞   情死   茅山   文史知识   六朝时代   魏晋时代  
描述: 曾经有古人认为,能够把握情的人,就是能够掌握真理的人。换言之,情就是最高的真理。近来新出土的郭店楚简向我们昭示了这一重要的观点。这使我们对早期的儒家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实际上,对于情的看法,儒、道两家本来就有相通之处。《庄子》一书曾记述了一个为情而死的动人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盗跖第二十九》)对于尾生来说,生命与情是融合为一的,他的为情而死,乃是对于生命的捍卫。这就是后人常说的抱柱之信。所以,明代启蒙主义思想家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但是.在华夏民族的情史上,第一次真正呼唤为情而死的是晋人。他的一句千古传响的话语,不知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欲知这句话语背后隐藏的真实历史场景,请看——
《文史知识》与国际儒联合作纪念孔子诞生2550年
作者: 暂无 来源: 出版参考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最基本的素质   儒家文献   素质教   孔子   征文活动   儒家学说   历史意识   文史知识   初中学生   传统文化  
描述: 为了纪念孔子诞生2550年,国际儒学联合会与《文史知识》编辑部在今年第九期推出纪念专号,并从1999年5月开始,共同发起并主办“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有奖征文活动。
儒学何以至西汉才得到“独尊”
作者: 暂无 来源: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先秦儒学   儒家思想   诸子百家   宗法等级   孔子   董仲舒   孟子   儒家学说   文史知识  
描述: 儒学家派由孔子创建于春秋末期。儒、道两家可谓是创百家之首。到战国初期,儒、墨已成为“显学”。战国中期,儒、墨、道成为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学派。但是在政治上,孔、孟周游列国,游说儒术,却到处碰壁,其学说始终未为诸国统治者所采纳。直到西汉武帝时才得以“独尊”,成为国学。自此以后,二千余年来,虽风云变幻、朝代更迭,儒家却一直独领“风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指导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试从先秦儒学的本质、战国的社会特点、儒学的自我完善、西汉时期的政治需要诸方面来探讨儒学直到西汉才得以“独尊”的原因。
专家学者、知名人士济济一堂座谈“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
作者: 暂无 来源: 出版参考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专家学者   素质教   文化建设   “法轮功”   历史知识   文史知识   座谈会   传统文化   古典诗词  
描述: 1999年11月2日,国际儒学联合会和《文史知识》编辑部在中华书局共同举办“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座谈会暨发奖仪式。参加座谈会的有北京大学教授金开诚、白化文、陈平原、岳庆平、阎步克、王邦维,北师大教授瞿林东、董晓萍,社会知名人士郭正谊、肖复兴、杨东平、田居俭、黄克、臧嵘以及获奖代表30人。座谈会由中华书局副总编辑熊国祯主持,清华大学教授、国际儒联编辑委员会副主任钱逊代表国际儒联
“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征文情况综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教育家   编辑部   张岱年   大学教授   征文活动   文史知识   素质教育   传统文化   季羡林  
描述: 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生2550年,国际儒学联合会与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从今年5月到8月,共同在《文史知识》上举办了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有奖征文活动。征文活动由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季羡林,国际儒联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前商业部部长胡平、前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杨牧之同志出任顾问;中华书局总经理宋一夫、副总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