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孔子的“”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作者: 金雪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方法     启示   孔子  
描述:”思想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精神,可以说不研究孔子的“”就无法掌握和理解孔子的全部哲学思想,在《论语》中,一共有58章提到“”,共有109个“”字。足以见得“”在孔子思想中占据着十分重要
孔子“”的思想与中国商业伦理
作者: 张亚楠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敬业   商业伦理   商业规范  
描述: 春秋时期儒家孔子提出了仁学,并使“”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无独有偶,中国早期商业活动自其产生起就与儒家思想渊源甚深,儒家以“”为核心理念而体现的一些道德原则与当时商人的行为规范有着天然的亲和性
《论语义疏》论与玄学体用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义疏》   玄学体用观  
描述: 《论语义疏》的玄学倾向引人注目,引发的玄儒关系问题至今仍存争议。是儒学的核心范畴,以《论语义疏》论为考察视角,可从哲学层面窥测玄学对皇侃经学思想的实质性的影响。皇侃会通玄儒,在的内涵上以儒家
管窥孔子与《论语》--儒、、礼关系之我见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描述: 孔子以圣人般的儒者形象留在后人心中。其思想核心是“”,并倡导复归周礼。本文围绕“儒、“”、“礼”三个概念,追本溯源并探究三者的关系。并结合《论语》看,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儒者,就必须具备“”的品质,而“”又是“礼”的基础,遵守周礼则是“”的外化形式。
孔子“”的思想对公民道德意识培养的当代价值
作者: 潘欢欢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当代价值   道德意识   培养   公民  
描述: 爆发,如何解决和杜绝这些矛盾,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论文将集中探讨孔子“”的思想,并试图从“”的思想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孔子“”的思想是其思想的核心内容,对当代公民的道德意识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温”看儒者的精神基调与气度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描述: 《诗》《书》以"温"论德,将"温"作为"德之基"。孔子继承此以"温"论"德"传统,并在""的根基上赋予了"温"以新的内涵:以自己的德性生命融化物我之距离,以热切的生命力量突破一己之限,贯通、契入
从杜甫诗歌中看他的儒家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甫   物与精神   儒家  
描述: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被后世誉为“诗圣”。他把“奉儒”与“写诗”当成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事业。他秉承孔孟的“仁爱”思想传统,以儒家思想为主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儒者。从他的诗歌中,流露的是安人济世的儒家情怀,体现的是纯正深厚的儒家风范。本文从杜甫的诗歌入手,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分析,探究杜诗中蕴含的儒家的仁爱之心、心系苍生的悲悯情怀和民胞物与的精神,以及他对儒家思想的突破,如通过诗歌揭露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突破“温柔敦厚”的诗训,在诗歌中抨击时弊,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精神。
孔子“耻”之思想对高校德育的现代价值研究
作者: 张锐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描述: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新旧价值观激烈的碰撞,处在这种社会环境系的大学生出现了信仰混乱,行为价值取向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耻感缺失的问题日益凸显。而对此高校德育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最需要的还是要教育学生知耻明礼。中国优良的传统道德文化中恰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将之与当今的道德教育现实结合,有助于当今高校道德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孔子“耻”之思想产生形成于人们道德价值混乱的时期。在面对众多需要挽救的德性中,孔子首先选择了教人知耻拥有道德底线来挽救当时种种没有道德底线的行为。孔子希望通过唤起人“耻”的情感意识,
“义利之辨”与孟子的社会分工观念
作者: 暂无 来源: 原道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分工    
描述: 通过提升"义"的地位至于和""相互限制平衡的高度,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在"何必日利"与"以利为本"之间,隐含着某种理论紧张。使这似乎紧张的两端能够在其观念体系的总体中重归统一的关键,是孟子
探究孔子哲学之“直”
作者: 田贺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实现   本真情感  
描述: 理解中国哲学需要用与其相应的观念和方法,以避免因误解其独特性所导致的整体意义失落。探讨孔子哲学之“直”及整个孔子哲学思想,始终要注意这一问题。孔子之前的文献中已广泛涉及“直”的问题,《尚书》表述了个体品格之“直”与政治品质之“直”的内在统一,并突出强调了“直”作为政治品质与施政方针的重要作用。孔子继承了传统思想的“体用同构”精神,将“直”深刻地理解为人性的本然诉求和人之为人的应然态度。然而行为中出现偏失,“直”就会产生负面效应并失去本来的意义,因此孔子极其重视实践层面的“学”,希望人通过不断地自我提升,实
< 1 2 ... 20 21 2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