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先秦到西汉典籍中的孔子形象
作者: 陈莹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诸子   经史   孔子形象   杂说  
描述: 的互见故事,在厘清基本事实的基础上论述源流变迁,整理出一部孔子从先秦到西汉的“接受史”。正文前三章通过搜集和整理材料,厘清孔子其人形象的基本事实,分别在先秦诸子、经史和杂说中展开论述。每一部典籍因其特定
孔子杂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与社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孔子   仁者  
描述: 孔子,作为最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曾以其非凡的影响力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所创儒家之“儒”,两千年来几乎成为读书人和学问的代名词,甚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
杂说皇帝
作者: 暂无 来源: 杂文选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能   汉元帝   本事   中国历史   书法   皇帝   重用   领域   庸才   治国  
描述: 中国历史上,算上好皇帝者,实在不多。大多是庸才直到流氓、坏蛋,多有不干正事的皇帝,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其中有一些皇帝,政治上无所建树,留下败迹,却在其他领域里有出众的本事。汉元帝治国无能,在位16年,朝政日非,国势日衰,以柔仁好儒称,却重用石显等奸佞。王
杜子美情多杂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深   《艺概》   浦起龙   杜子美   人能   春日忆李白   熙载   玄宗   仇兆鳌   唐王朝  
描述: 杜子美情多杂说冠松前人谓杜诗高大深俱不可及,乃言其诗已臻圣域,无人能过。刘熙载曾曰:"先儒谓杜子美情多,得志必能济物,可为看诗之法"(《艺概》卷三)。杜甫虽未能得志济物,然其治世之志、辅佐之才、仁爱之怀则奇于诗篇,以情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文人学...
易经杂说 第3版
作者: 南怀瑾述   来源: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周易》   研究  
描述: 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台湾老古公司授权,南师生前多次亲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今以全新版本推出平装版——大陆完备、经典的南师作品集。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道,出入百家言。南怀瑾先生简介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
“儒风”杂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前线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中行   五十年代   北京饭店   马一浮   政协委员  
描述: 五十年代末的一天,邓念观老先生到张中行处说:"马一浮来了,住在北京饭店,可去看看否?"张中行虽没有见过马先生,但对他的学问和诗词颇为欣赏,于是痛快地答应前往。马一浮那时是政协委员,年事已高,大约八十多岁了吧。张中行很喜欢他儒雅的样子,听其谈吐,亦有不凡之处。
杂说《论语》
作者: 何满子   来源: 文学自由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规范   和为贵   普世价值   古为今用   软实力   《论语》   洋为中用   孔子学说  
描述: 孔子诞辰,在电影荧屏上观赏了色彩斑斓的盛大祭孔典礼。西装革履者献花圈鞠躬致敬,古装服饰者叩首跪拜尽礼,歌声与赞词并奏,红绸共
再评《中国历代诗话选》-兼答王大鹏同志
作者: 暂无 来源: 铁道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氏   大鹏   杜诗   中国历代   《石林诗话》   秦少游   语录   师氏   详说   杂说  
描述: 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重点科研项目”名义问世之《中国历代诗话选》(一至四卷)舛误百出,笔者曾与同仁黄益元君撰文批评(见《文学遗产》一九八八年第二期),指出该书选目、题解说明及正文标点等方面部分疏误。该书编选组主持者王大鹏君执笔撰成答辨之文(见《文学遗产》一九八八年第三期),许以摘瑕攻阙之友,表示愿就文献大端继续讨论,以争学术之是非,是以不揣冒昧,复为此文。《诗话选》(简称,
杂说语言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社会   历史   精神文化   思维  
描述: 一千年的历史证明 ,人类往往受制于自己的创造物。语言本应是思想、交流、生活的工具 ,但它常常成了误解、敌意的渊薮 ,自由的牢笼。人类本性中有一种对语言的神秘和敬畏感。原始人害怕敌人知道自己的真名 ,借以施展法术 ;文明的中国儒生在姓名之外还有号 ,他们相互称号而不叫名 ,可见在避讳上的良苦用心。对语言威力的崇拜源远流长。圣经说 :“太初有道 ,道与上帝同在 ,道就是上帝……万物是由他创造的。”而据大神学家奥古斯丁解释 ,道即语言。他在《忏悔录》中宣称 :上帝以一言而万物始 ,上帝是用道 ,也即是用语言 ,创造万物。在刚刚过去的一千年的开始 ,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是西欧的哲学家、神学家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争论 ,这就是著名的唯实论与唯名论之争———关于语言与外部事物之间关系的争论 ,这类似于中国古代关于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的辩论。才智之士花了一千年的时间 ,但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在那一千年的中点 ,最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大概是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和创立新教。他虔信上帝 ,但痛恨教会的专横和教士的腐败。他宣扬一种新信念 :每个信徒都能够和上帝沟通 ,不需要教皇、教会、教士在中间传递信息。路德把自己一生中...
珩璜新论, 一名,孔氏杂说 4卷 2卷
作者:     孔平仲撰     朱翌撰   来源: 商务印书馆 年份: 1939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珩璜新论, 一名,孔氏杂说 4卷 2卷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