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余含盞与《保赤存真》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中医杂志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赤存真   余含盞   传记  
描述: 余含盞(1792~1846),字亭,号梦塘,别号杏林子.世居婺源(今属江西)北乡十六都沱川村.为郡庠生,以军功议叙候选通判.弃儒学医,尤擅儿科.生于乾隆壬子年二月,卒于道光丙午年四月,享年55岁.
熊十力全集 附卷 上
作者: 熊十力   来源: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史哲   CT   文集   S078589   中国   S093935   哲学  
描述: 本卷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儒佛之争或唯识华严之争”;第二部分为“哲学定位”;第三部分为“人格评价”。
《儒林外史》的意象式结构:以江湖与祠庙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祠庙意象   内在结构   江湖意象  
描述: 江湖意象作为人格关怀的象征 ,映照八股科举制度下士子的种种人格 ,贯穿《儒林外史》的前半部分 ;祠庙意象作为社会关怀的象征 ,表现为真儒名士对政教人心的拯救 ,以及拯救失效后对世风日下的感慨和无奈 ,贯穿收煞《儒林外史》的后半部分。意象的转换体现出《儒林外史》创作不同阶段的创作构思转向
陶渊明传论
作者: 龚斌   来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陶渊明  
描述: 华东师范大学跨世纪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本书包括:陶渊明的家世及故里、陶渊明的交游及交友之道、陶渊明的独特人格与儒玄兼综的时风、陶渊明的哲学思想、陶渊明的审美观等内容。
弘扬孔子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作者: 汤恩佳   来源: 中华传统文化与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文化的始祖,是中华文明的骄傲,他提倡“有教无类”,开私人讲学之风,创平民教育之始,已被后代尊称为万世师表,也被公认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孔子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对增强13
沉重的历史“背影”——儒家文化与朱自清散文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士风度   中和   儒雅   儒家文化   认同与超越   继承与叛逆  
描述: 本文从朱自清思想性格中对儒家中和思想的认同入手,分析了朱自清早期散文在题材、风格及思想上对儒家传统的继承和扬弃,从而揭示出在新旧文化交汇时,一种复杂而艰难的选择,以及与传统割不断的联系。
“柳三变”何以易名为“柳永”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天地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宋代著名词人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柳三变”何以易名为“柳永”呢?这其中,是与他的家庭、他的性格,他的仕途之路不无联系的。柳三变出生于一个世宦名儒之家。祖父柳崇,以儒学名世,父亲柳
传统文化的儒、佛、道及其包容性——从唐代的诗圣、诗仙、诗佛说起
作者: 梁超然   来源: 中华传统文化与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在唐代,有三位代表着不同风格的大诗人,在诗坛上闪耀着璀璨的光彩,他们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王维、李白和杜甫。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描述盛唐诗坛时说:“其中以
葛洪——由儒向道的心理历程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重人格   葛洪  
描述: 《抱朴子》内篇和外篇,表达了双重人格的精神世界。通过其中《自叙》,可以找出儒 家立场的破绽怎样导向道教世界观的心灵轨迹。 葛洪三次入仕都以失意告终。虽然弃仕入山,功利成就才是葛洪的基本动机。儒之名义原是 文饰;道之隐逸原是补偿。政治变数越大,入仕回报越不稳定。不能“外王”,即修“内圣”。具 有心理依托功能的丹道,为众多被体制排斥的绝望者留下安慰之途。
“以儒立国”与北宋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风貌   士大夫   北宋  
描述: 北宋建国后形成的文德政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即所谓以儒立国的政治构架,为北宋士大夫们提供了较前代更为宽松和优越的参政议政环境,从而使他们中的大多数无论是在思想意识、道德人格上,还是行动上,都因受时代精神的感召而表现出一种志在经世、自任以天下之重的精神风貌.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