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说阮籍人格矛盾
作者: 暂无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救   双重人格   救世  
描述: 少年时期的阮籍 ,怀有救国救民、建功立业的救世志向。然而 ,处在“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的特定历史年代 ,黑暗险恶的政治局势使其理想志向无从实现。他一方面不甘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 ,一方面又无力与之进行抗衡 ,于是陷入了悲愤与苦闷之中 ,其人格特征上表现出很强烈的冲突。救世无望 ,便只有用尖锐深刻的揭露批判来表现其内在的叛逆精神 ,以图达到心灵自救。本文试从其诗文入手来粗略地分析阮籍的这种人格矛盾
陆贾人格剖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深圳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陆贾   人格   知识分子  
描述: 知识分子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看志于“道”与阿世媚俗之间的两难选择。作为封建社会初期的典型知识分子,陆贾面临着同样的选择,这就决定了他人格的复杂性。一方面他师承了先儒志于道的高洁品质,另一方面,由于秦汉之际高压的文化政策,他又难于完全摆脱世俗的影响,但志于道是其人格的主要方面。
“道”与“侠”的合流:关于李白的人格型态及评价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白     人格型态  
描述: 本文认为李白的人格型态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自然范型。它实际上是“道”与“侠”的合流。二者的联结才使得李白的英雄性格发出炫目的光辉。从传统文化的视阈看 ,对李、杜的不同评价体现了“儒”与“道”、“侠”的文化分野。
陶渊明真淳的人格追求
作者: 暂无 来源: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人格   玄学    
描述: 陶渊明把“真”作为自己人格的全部追求。他在日常生活、个性展示和感情流露等方面无不体现出“真”。田园景物的淳朴、和谐、宁静、永恒都是他人格的象征和外化。他为人真淳率直 ,毫无士大夫的矫饰和虚伪 ,他的欣喜与苦闷 ,自足与叹穷在诗中表露无遗 ;他行事以任真自得为高 ,从不拘执于一些小的礼节 ;他重感情的自然流露 ,全然超出了儒家中和的原则。虽然他与玄学名士的归宿点并不完全相同 ,但其出发点则都是玄学的自然观
基督教与中国宗教近世性格转型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教   中国近世宗教   理性化  
描述: 宗教对一个民族精神性格的形成有着深厚而持久的影响。基督教和中国宗教在近世出现的性格转型,对中西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基督教将“天职观”与“禁欲主义”相结合,产生出一种蕴含着“资本主义精神”的新教观念;而中国近世以来,儒、佛、道三教互动发展,也产生出了有入世性格的宗教精神。然而这两种具有入世性格的宗教观念又因其宗教理念上的差异性,影响东西方分别发展出了两种不同的社会性格和社会模式。
儒商与中国商人的理想人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人格   中国商人   儒商  
描述: 儒商并不是中国商人的现实人格 ,而是人们所期盼的理想化人格。中国古代商人为实现这一人理想 ,将以儒从商作为最理想的从商途径。当代中国新商人汲取了传统伦理思想的精华 ,将从商事业化并注入责任感
魏晋时期儒家人格的玄学化历程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玄学化   儒家人格   魏晋  
描述: 本文从人格理论及实践的角度研究魏晋玄学与儒学的关系 ,认为儒学背景下的玄学发生及演进实质上是儒家人格的玄学化。《论语》中隐者对孔子的批评以及《庄子》对儒学的批判是玄学化之遥远的起点 ,东汉党人的“人格玉碎”是玄学化之文化心理前提 ,以儒道关系为轴心的三次磨合 (正始玄学的道本儒末儒道兼综、竹林玄学的越儒任道、元康玄学的内道外儒 )是玄学化之基本过程 ,圣人、才性、有无、自然名教是玄学化面临之基本课题 ,东晋士人儒玄双修、释道合一的人格实践则为玄学化完成之标志
依仁游艺 以艺进道——试论古典山水画的人格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人格        
描述: 中国古代山水画以道、佛、儒三家为基本指导思想 ,包含着丰富的人格意义。表现在题材的道德化、取象构图的伦理化、画面的“静气”美以及“远”的精神境界、“真”的人格本质五个方面。古代山水画家依仁游艺 ,以艺进道 ,表现真我 ,是山水画所以成为中国画主流的根本原因。
求善、求实、求自然:汉晋士人人格变迁的文化视角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变迁   士人   文化模式  
描述: 将汉晋“士人”的人格变迁研究置于从儒家独尊的一元文化模式向儒、道、释、玄的多元文化模式演变的宏观文化背景下 ,并以哲学的视角 ,检视汉晋求善、求实、求自然的文化精神的嬗变对汉晋士人人格变迁的影响 ,揭示了从西汉进取型人格经由东汉士人个体意识的苏醒 ,最后发展成为魏晋士人的“边际人”人格的变迁过程。
“兰文化”探微之十 双璧辉映话沉浮──从李白杜甫诗文的“兰蕙”看其文化品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品格   道家李白   文化符号“兰蕙”   儒家杜甫   大河“农”文化  
描述: 本文主要取文化学视角,以文化符号“兰蕙”剖析李白、杜甫有关诗文内涵,揭示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品格。 李白诗文的兰(蕙)即屈原首创的君子人格形象,它主要是审美的、自我欣赏的,具有芬芳、雅洁、孤高的品格,是李白独立人格的象征;杜甫的兰(蕙)则主要体现功利与重生,用以调节仕途中的人际关系而求闻达,因而具有复杂、随机、以之为用的特点。 文化符号“兰蕙”客观表明:长江(楚)文化孕育了道家的李白,黄河(齐鲁)文化玉成了儒家的杜甫──虽然李白难免儒、法思想的影响,杜甫亦为道家思想所吸引。因此,大河(长江、黄河)“农”文化所塑造的主要民族品格,诸如执着、热烈、坚毅、锐敏、质朴等,以及知识分子的盲目乐观和依附性,均不难在他们身上发现──李白偏于开放灵动,杜甫偏于内向严峻。李杜犹如中华“农”文化之树的同根两干,并峙辉映,俯仰天地,共同昭示着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品格。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