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庄子‧外杂篇》对战国诸家子学的批判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海中文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杂篇   破碎大道   道家思想   庄子   儒墨   自然   百家争鸣   理性  
描述: 本文处理《庄子‧外杂篇》中对战国时代诸家子学批评与攻击的材料。《外杂篇》中的材料虽已不能代表纯粹的老子或庄子思想,但基本上仍不离道家思路。道家对儒、墨、名、法四家的批判基本上以儒家?主要对象,其次则是墨家,因此常有「儒墨」连言的现象。另外在《外杂篇》的攻击对象中儒家常与法家?一组,而名家则常附於墨家。前者是依於战国时代政治发展的现况,而後者则正是墨家与名家在先秦子学演变上的脉络。 道家攻击儒墨的基本立场是着眼於:绝对世界中自然物性的流变与相对世界中伦理价?的执持之间的冲突。因此其指斥儒家时在其「仁义」价?的永恒性,而指斥墨家时则常在「尚贤」的偏执及其易成私?的弊病,其根源都在於道家立基於自然物性的流动,强调因时?变。而儒墨则肯定人类伦理的天性,故强调其价?的永恒。当然百家之间的相互攻击,原因并不止於其思想结构本身的差异性,而是在表现出一套政治意识之後,进而企图在实际的政治舞台上实地施行时所造成的相互排挤的结果。另外,本文在结语中讨论秦汉以至魏晋以下基於「自然」与「理性」观念的互补,形成儒道二家思想的融合,而成?中国历来政治思想的两大主轴的发展过程。借由儒道二家思想後来的结合,或许更能显出先秦时代彼此相互攻击的立场取向。
先秦人道思想的两种形态及其历史衍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道主义   仁爱   人道思想   兼爱  
描述: 先秦诸子中 ,儒家讲仁爱 ,墨家讲兼爱 ,成为古代人道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两种人道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爱人与爱物的区别 ,强调人之异于物的独特价值。其相异之点在于儒家有见于人性的理性之维 ,其人道思想体现了对人的道德自觉能力的尊重 ;墨家有见于人性的感性之维 ,其人道思想侧重于对人的感性欲求的满足。儒家把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 ,比较符合宗法制社会的实际情况 ,且在儒墨对峙中相对开放 ,吸收了不少墨家的合理思想 ,秦汉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墨家的兼爱由于过于理想化 ,不合当时人们的思想实际 ,加上自身的封闭性及忽视理论发展等缺陷 ,使其兼爱思想趋于湮灭 ,只是在后世的游侠或农民起义思想中有过短暂的再现 ,成为下层人民反抗暴政的武器。把两种人道思想置于近、现代人道主义的视域 ,其共同缺失在于忽视个体价值。儒家对道德理性的片面强化 ,使个性屈服于社会性 ,人道思想成为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主要表现为统治者利益 )的工具。墨家思想强调人的感性欲望满足的必要性 ,但忽视了人的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因而中国古代虽有很丰富的人道思想却未能发展出近、现代人道主义。
< 1 2 3 ...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