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关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四点认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软实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2017软实力国际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举行的地点背靠岳麓山。岳麓山,山不高,也不大,但之所以知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文化。这是一座少有的集"儒释道"于一体的名山。山顶是"道教
詩畫永昌之龍王塘記(二十三)
作者: 暂无 来源: 保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俗吏偏无暇,慇勤喜见招.雨余山径滑,风静马蹄骄.野鸟鸣深树,闲僧渡小桥.临流须畅饮,共此涤尘嚣.这首诗名为《王副戎招饮龙王塘》,作者是永昌知州喻良,是一首在龙王塘聚会闲饮时作的五言律诗,收录在《永昌府志》(康熙版)卷二十五“艺文”中.诗人在此谦虚的自称“俗吏”,说自己是才智平庸的官吏.历史上很多谦虚的官员都曾自称是“俗吏”,如汉代贾谊在其《治安策》中云:“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清代钱谦益在《福建泉州府知府赵士许授中宪大夫制》中说:“尔为郡一出於仁人、学士之为,而绝去鄙儒、俗吏之习,其亦有前政之思乎?”
论唐儒孔颖达的本体论与体用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颖达   体用观   本体论  
描述: 之义,又证体用不二之理,并自觉地将抽象的体用哲学思辨引渡到社会政治和伦理秩序的治理上来,颇具人文关怀的价值和意义。孔颖达一系列本体论阐述可视为兼容儒、道诸家本体性运思的产物,一方面反映出初唐学者海纳百川、推陈出新的视野、心胸和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见出唐代文化哲学勾连宋的桥梁、枢纽意义,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
训诂与诠释的同异——兼论《教要序论》释词与近代中西方语言文化的融异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外华文教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要序论》   训诂   融异   解释词语   诠释   语言文化  
描述: 要序论》是中西方语言文化融异的代表作,它所代表的圣经诠释学与传统训诂学在解释词意方面的融合之处有:1.二者均释行文中的重点词、疑难词。2.二者均释外来词。3.二者均释专有名词或词组。融异之处有:1
天下邹鲁
作者: 高善东   吴婧   来源: 济南:齐鲁书社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邹、鲁是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诸侯国,这块古老文明的东方圣地曾经孕育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以及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等文化巨人,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邹鲁”并称常见于史籍而一直延续至今。《庄子·天下篇》记载:“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史记·货殖列传》中亦说:“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诵读之声不绝于耳”。《汉书·韦贤传》中称赞邹鲁为:“济济邹鲁,礼义唯恭,诵习弦歌,于异他邦。”韦贤、韦玄成父子丞相,被誉为“邹鲁大儒”。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论孟子遗稿》中提出:“邹鲁学者多断断于礼容之末节而不见其大,惟子思述家学以作《中庸》。”可见,“邹鲁”一说自古有之。两千多年来,邹鲁作为文教兴盛之地,备受尊崇,影响深远。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邹鲁文化,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的精神血脉之中。
人文江西丛书 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系列 满目青山黄庭坚
作者: 朱虹   来源: 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黄庭坚的人生,折射着北宋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他生于宋仁宗年间(1045年),逝于宋徽宗年间(1105年),其六十余年的人生正是北宋由繁盛至极走向贫弱衰亡的过程。他出生与成长的时期,正值北宋的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空前繁荣。他年少成名,举进士,入仕途,官至从五品;当北宋在变法失败、党争不息、内外交困中走向衰弱之时,他也蒙冤于党争之祸,遭受陷害、审问、牢狱、贬谪、流放和羁管,终至客死贬所宜州。他逝世后二十二年,宋王朝遭靖康之耻后败走江南,北宋灭亡,成为汉文化史上永远的伤痛。本书以北宋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社会风尚为背景,讲述黄庭坚的生平故事和艺术成就,展开一幅生动丰富而跌宕起伏的人生图卷。(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黄庭坚一生坎坷,饱经忧患,却始终保持着文人的风骨,诗品、书品和人品、官品相得益彰,儒、释、道思想交融并用,胜时不骄,败时不颓,坦坦荡荡之胸怀,磊磊落落之情操,正是黄庭坚备受后人景仰的原因,也是黄庭坚留给我们的人生思考和精神慰藉。
《禹贡》条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林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禹贡》   《春秋》书法   义例   “书法”  
描述: 历来言经文“书法”义例者,本自《春秋》学,多就经文归纳凡例,发明义理,其后放例而至于《易》《礼》《尚书》诸经,是为晋诸儒“比经推例”之重要方法。《尚书·禹贡》一篇,朱子称其“条理精密而义例可推
中医哲学和现实人文意义的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医杂志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医思维   医患关系   中医哲学   医学人文精神  
描述: 中医学是蕴含丰富人文精神的医学学科,而奠基于先秦两、成熟于金元时期的中医哲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儒、释、道等多种文化形态相渗透,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奠定了基础。在研究刘完素
传统仕隐观念与宋前士人的仕隐心态与行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道   仕隐观念   宋前士人   “中隐”   仕隐心态  
描述: 在传统的仕隐观念中,儒家虽主张“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最终目的还是“仕”,“隐”不过是一种暂时的退避策略。道家基于其对社会现实的彻底否定,主张隐遁避世,全身远祸。出世的佛教虽然在其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中日渐世俗化,但其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出世的人生哲学,入世只是出世的方便法门。但儒佛道三家的任何一种仕隐观念都无法从根本上消弭士人在人生出处问题上的心理困惑。无论是汉代士人“道”屈于“势”的人生困境,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调和出与处、仕与隐矛盾的努力,还是唐代士人所选择的“终南捷径”,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而中唐时期的白居易在融通儒佛道三家核心处世理念、折中传统的“大隐”、“小隐”形态而提出的“中隐”思想,更为圆融通达地调谐了身与心、职与事、仕与隐的矛盾,是传统士大夫仕隐、出处观念的一次重大转折,对后来士人的仕隐心态和出处方式产生了极为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丁兰刻木:宗教艺术治疗的传统实践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传统   宗教艺术实践   宗教艺术治疗   “丁兰刻木”   孝文化  
描述: "丁兰刻木"不仅仅是一则孝子传说,还蕴含着艺术发生学和比较艺术学意义的艺术传统。汉族"丁兰刻木"之所以能形成一种艺术传统,原因有儒释文化是维系"丁兰刻木"世代相传的社会文化力量;多样化的文本在情节方面存在局部差异,但"丁兰刻木像母,事之如生"的基本情节未变;附会于丁兰的古迹和祭祀丁兰传统的形成;"丁兰刻木"的传播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仿效丁兰成为风尚。作为宗教艺术治疗实践,雕刻木像为母,是在用木雕艺术的形式去还原和补偿年少时就过早失去的母爱。丁兰所雕刻的木母及其后人仿效的木母,是比较宗教学领域中的母神类型之一,是母亲原型的衍生物。宗教艺术治疗的目的不是让孝子接受母亲已死的客观事实,而是让孝子接受并创造母亲复活的神话。对已故父母的移情和积极想象,并付诸宗教艺术实践,提高了人类对生命的感受力并维持了生命的流动性,使人类的生命充满了生气。
< 1 2 3 ... 24 25 26 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