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明清之际耶儒「灵魂观」的遭遇:以黄宗羲的《破邪论‧魂魄》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宗羲   魂魄   灵魂   利玛窦  
描述: 明清之际耶儒「灵魂观」的遭遇:以黄宗羲的《破邪论‧魂魄》为例
利玛窦佛教观的转变及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利玛窦   传教士   辟佛  
描述: 基于入住中国之考虑,利玛窦曾通过"以僧自居"之方式获得中国官方与百姓的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却越来越感到早期所使用的佛教权设不仅毫无意义,反而成为传教途中的一大障碍,致而他果断采取了"弃僧附儒
耶儒之间的文化转换——利玛窦《天主实义》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转换   利玛窦   《天主实义》  
描述: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首先要求传教士本人实现文化转换 ,明清之际来华的耶稣会士利玛窦依据中国的现实状况制定了以文化调和为主向 ,“合儒辟佛”的传教策略 ,其具体体现则是《天主实义》。在《天主实义》中
再论利玛窦的易服与范礼安的“文化适应政策”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利玛窦   易服   文化适应政策   范礼安  
描述: 耶稣会士利玛窦改换儒服被视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中极具象征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但事实上,利氏的形象改变并非只有一次,首次易服是其入华之初采用中国僧服,而12年后改穿儒服,亦是为融合于中国文人官僚而做的社交
西来何意:利玛窦的知识传播和信仰传播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利玛窦   知识传播   中西文化交流   信仰传播  
描述: 利玛窦等传教士千方百计进入并留居中国,无疑是想向中国人传播"福音"。但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首先赋予自己某种身份,以便在中国社会中获得一个适当的位置。他们最初为自己确定的身份是僧侣,后发现儒士才是受
明清时期天主教中国教区的“祭礼之争”:一种礼仪视角的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利玛窦   明清中国   祭礼之争   天主教  
描述: 祭礼之争是明清之际中西"礼仪之争"的重要内容。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及他们的中国教徒认为中国祭祖、祭孔等礼仪只具有伦理的意义,没有违反天主教义,中国教徒可以参加这样的祭祀活动。他们以《礼记
浅论利玛窦《天主实义》出版的必要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江丛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流   天主实义   利玛窦   耶稣会  
描述: 16世纪末,在反宗教改革的背景下,耶稣会士试图进入中国传教。然而在传教过程中他们却遇到了层层阻碍。作为在华传教士事业的先驱和领导者的利玛窦,基于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采取了“辟佛补儒”的传教策略、以
利玛窦中文著译语言研究综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文著译   语言研究   利玛窦   综述  
描述: “西儒”利玛窦,作为“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桥梁式的人物,是明清之际较早进入中国的来华传教士。在其传教过程中,鉴于中国文人阶层“多关注书面语而少直接面谈”[1]29的学术习惯,为了适应文化环境
利玛窦中文著译语言研究综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文著译   语言研究   利玛窦   综述  
描述: “西儒”利玛窦,作为“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桥梁式的人物,是明清之际较早进入中国的来华传教士。在其传教过程中,鉴于中国文人阶层“多关注书面语而少直接面谈”[1]29的学术习惯,为了适应文化环境
从两篇对话看外来宗教与儒家文化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与哲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惑论   天主实义   利玛窦   补儒易佛  
描述: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初有牟子的《理惑论》,在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有利玛窦的《天主实义》,从这两篇对话体的文献看,“对话”应是外来宗教进入中国的一种适当方式,而利玛窦采取的“补儒易佛”传教策略也符合外来宗教
< 1 2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