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礼学思想在孔子及其后学间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张焕君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   《三礼》   礼学传统  
描述: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门下有四科十哲,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可谓人才济济。孔子卒后,弟子思念恩师,缱绻不已,以待父之礼,为之服三年心丧。所谓"心丧",就是比况于为父亲服斩衰三年而在仪节上略有差降,不穿正规丧服,即"如父而无服",此正是孔门弟子为纪念孔子所特设的。曾被孔子评为"不受命"、货殖贸易"亿则屡中"的子贡更是"庐于冢
茶道思想对我国礼仪和道德教育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茶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   道德思想   茶道思想  
描述: 价值,尤其是对中国礼仪以及道德教育方面的影响极为深刻。本文以茶道思想对我国礼仪以及道德教育方面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
儒教对江户前期武士道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   儒教   前期武士道   仁德  
描述: 为了建立和发展幕府统治政权,日本在江户时代前期把儒教作为国家宗教,其代表人物是儒学家、军事家及古学家山鹿素行。他把儒教理论,特别是把儒家的“仁和礼”作为武士的道德规范,建立和完善武士道体系。从此以后,儒家思想在日本广为流传,并成为武士和一般国民所谈论的主要话题。到了明治时代儒教被废除,但是儒教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儒教精神仍然是日本国民的普遍伦理。本文通过儒教思想和武士道理论体系的比较,论证了儒教对江户前期武士道体系建立所起的影响。
论《周礼》对周代及周后世服饰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丹东师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   影响   天命  
描述: 注重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中,礼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礼是“四律”—礼、义、廉、耻之首。“周礼”作为一门哲学体系以至成为后儒经书,对周代及周代后世的服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孔子授礼所据典籍考
作者: 张海波   来源: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礼教   礼仪   《仪礼》   礼义   志书  
描述: 孔子所授之“礼”,包括礼仪和礼义两方面内容。礼仪是礼之载体、礼之形式,传世“三礼”中的《仪礼》与孔子礼教关系最为密切,很可能经孔子“修起”并为其演习、传授礼仪时所参考;礼义反映的则是礼之精神、礼之实
清朝国子监礼仪职能考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   视学   临雍   清朝   国子监   释典  
描述: 清代伊始,清政府设置了教育机构——国子监。之后,出于加强儒学思想统治的需要,清代统治者不仅将国子监看作是一个教育机构,更将其作为宣传儒学思想、祭祀孔子等先儒先贤的神圣之所在。
《毛诗》郑笺与《周礼》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礼仪   礼制   《毛诗》   文明发展   郑笺   《周礼》  
描述: 中国是礼制发达的国家,历代圣君贤臣都将礼作为安邦定国、励精图治的主要手段。几千年的礼仪文明发展的历史,使中华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周礼》原名《周官》,是以搜集周代官制及各诸侯国制度为基础,秦汉
播种文明收获儒稚:吉化六小文明礼仪教育小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课程学习(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   中华民族   德育教育   青少年   思想道德建设   文明   播种   收获  
描述: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然而近些年来,公民的文明素质却呈现出不尽如人意的状态,这与我们对德育教育的忽视和低效有着一定的关系。而文明礼仪教育又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培养良好文明举止对学生的终生受益无穷。
一个小镇的全民皆儒试验
作者: 暂无 来源: 公关世界·上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庐江县   礼仪   教育中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伦理道德教育   试验   老师   安徽省   汤池镇   儒家经典  
描述: "孔孟之道"。他们以《弟子规》等儒家经典为内容,对全镇4.8万人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试图通过3年的试验,使汤池镇成为礼仪
论“儒”的演变与孔子对西周宗教传统的改造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学论衡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   论语   三年之丧   孔子   西周   宗教信仰   演变   改造   祭祀   传统宗教  
描述: 儒家学说到底是"儒学"抑或是"儒教"这几年又成了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儒家思想贯穿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几与传统文化等同。它既有十分明确的人本伦理又有鲜明的宗教功能,因此很难把它简单地划入哲学、伦理或者是宗教的范畴,毋宁说儒家的思想、行为更多地是介乎这各个范畴之间的。本文不揣浅陋,将孔子的思想与"儒"之作为传统的神学职业综合考察,以见教于方家。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