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孔子的修身之道
作者: 答浩   来源: 上海社会科学院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德   孔子   修身  
描述: 注重个体自身内在的道德心性修养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所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把修身养性作为人生要务,源于先秦诸子阐发的共同思想。修身之根本的确立,则显明于儒家,造端于孔子。孔子
孔子孝德思想探析
作者: 相恒振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德   孔子   孝德思想  
描述: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完整地保存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孝文化。孔子孝德思想则是中华民族传统孝德思想的根基。 本文首先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视角出发,重点对孔子的孝德思想内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探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孔子的孝德思想内涵:一是在家庭层面上,孔子强调各爱其道,各安其分,用孝悌来规范、协调家庭内部人际关系;二是在国家层面上,孔子则把孝德视为对国、对君忠诚的基础,使亲子之间与政治上的忠联系到了一起;三是在社会层面上,孔子认为孝德不仅表现在简单的爱人上,而是推而广
道德、经济备而后为全儒”——试析李二曲的政治哲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济   道德   李二曲   实心实政  
描述: 清初大儒李二曲为回应时代的问题,在总结反省理学及传统政治哲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思考。本于“天德”的王道理念是他政治哲学的施政纲领,经济之才与狷介之品兼具是他对入仕为官者的人格要求,而这一切都必须最终落实到为政者的现实政治施为上——对此,李二曲要求“以实心行实政”。考察二曲对政治根本问题的探讨,可以对我国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儒道互补"原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   儒道互补   生命价值  
描述: 的根本点,则在于儒家在将道确认为存在之本体的同时,又将它确认为道德的本体,故生命价值必借道德践履才能充分实现;而道家则将道还原为生命本身,故唯有向自然生命之本真状态的回归才可能是通达于道的真正途径.但亦正因此故,儒、道两家遂开辟出了既具有本质同一性而又具有实践差异性的两种不同的生活世界与价值世界.
试论韩国儒学的特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学派   道德   韩国儒学   学派分化   心性  
描述: ,使得儒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学问,而成为了指导阶层的统治理念、士人阶层的权斗工具。朝鲜儒学者对人的道德心性的深入探索、士人们强烈的历史和现实意识以及学派的分化和党争都与此息息相关。
长江流域傩面具艺术造型及其文化审美根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   程式化   审美取向   伦理观念      
描述: 儒、释、道三家造像样式的影响决定了长江流域傩面具造像的基本样式:线条柔和,造型饱满圆润,注重写实,夸张有度,色彩对比强烈而又纯朴凝重,装饰性不强,个性不突出的程式化倾向;而经济文化的普及与发达则使得长江流域审美取向的普遍接受度很高,这又从另一个方面决定了傩面具造像的程式化倾向。
吴伯朅先生与古典蜀学终结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代表人物   终结   公羊   道德   巴蜀文化   四川   文字   古典   儒家   名山  
描述: 一、伯朅先生是继承和弘扬蜀学的杰出代表吴之英字伯朅,博通群经,尤精《三礼》。所著有《寿栎庐丛书》十种,《诗》、《书》、《易》、《公羊讲义》若干种。文行素
杨时学术思想简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物致知   中庸   学术思想   道德   二程   收集整理   程颐   孟子   伊川   理一而分殊  
描述: 有宋一代,学派林立,各学派彼此争相辉映,学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即使是盛极一时的荊公新学,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也日趋黯淡、没落。而二程所创立的洛学虽经历了党争,遭
北宋中叶的尊孟思潮:苏辙《孟子解》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   孔子   修身   孟子   意涵   北宋中叶   思潮   仁者   儒家   君子  
描述: 苏辙(1039—1112),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同为北宋著名的大学问家。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迁谪。晚年定居颍川,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参禅为事,过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