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调情理”看冯友兰的儒道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道观   道德   情理  
描述: 冯友兰先生在《新世训》"调情理"篇中,评述了儒道两家对于情与理关系分析的各自特点,从中可以看到冯友兰先生对于儒道两家思想的理解与态度,两家思想虽有不同,但在发展过程之中是相互影响、融合的,因而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思想是接着儒释道思想融合成果——宋明道学讲的。
浅析“恶”之起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道德    
描述: 人性是善是恶的探讨在理论界异常激烈,人性道德善恶标准是社会主体根据一定的普世价值做出的评判。本文对此一问题不做深入研究,仅对“恶”的问题加以分析,试图探寻犯罪行为的根源。从“恶”的含义入手,对比儒、释、道三家“恶”观点,探求“恶”之起源。
中西方比较下看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与道德——评《中国传统社会下的法律与道德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制博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道德   传统   法律  
描述: 中国与西方不同,其古代法律受儒、法、道等各家的学说的影响,儒家思想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更是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下,社会道德方面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并通过法律的方式加以实践表现,从而
情感与人生:论儒学的情感特质与当代启示
作者: 华军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   情感   人格   人生   儒学  
描述: 志与心智的统一是儒学实现情理合义、彰显情感自由、成就道德人格的路径儒学情感特质的丰富思想意涵为当代社会深入思考人的真实而合理的存在方式、探讨具体情境下理想人格化成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传统儒学现代转化的早期尝试:以汤用彤的理学救国论为例
作者: 赵建永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儒学   道德   汤用彤   学衡派   理学  
描述: 汤用彤在清华时期发表的《理学谵言》等儒学论文,是探究新儒家和学衡派产生渊源的重要文献。他以道德为立己和立国的基本,阐发以道德实践为本的宋明理学救治时弊的效用和它所具有的普遍价值。辛亥革命后从"反传统
儒佛孝道观的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道德   父母   孝道   儒家  
描述: 的。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孝道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基础和最高的准则,一切教化都是由孝道产生,其目的是要达到"家国同构"。佛教虽然也认为孝道是很重要的伦理道德,但是业果轮回才是佛教伦理道德的根本和基础。其
孔子怎样解构道德——儒家道德哲学纲要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儒家道德哲学   道德   孔子   重建  
描述: 孔子没有后儒那种形而上学的“德性”概念。孔子所谓“德”有两种用法,一是“至德”,是比道德更根本的精神与原则;二是现代汉语“道德”的涵义,就是对既有伦理规范的认同与遵行。换言之,道德的前提是社会规范
从意识经验到道德良知-儒佛观点的初步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世纪宗教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验   佛教   道德   良知   意识   儒家  
描述:道德行为。其次,就佛教的观点来说,苦痛是经验界的事实,佛教之「苦谛」概念已然预设意识经验必然存在,而也因为苦的感知,才易有道德意识的生起,而这样的道德意识暨心识品质直接关乎「业」的轮回或解脱,显示心理
元代“耆宿”郑元祐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硕儒   道德   文章   耆宿   郑元祐   生平  
描述: 郑元祐学问“淹贯而博洽”,行为“纯诚而笃实”,见识“高明而正大”,文章“雄深而雅健”,书法“严劲而端丽”。作为元代中后期的“耆宿”“硕儒”,他堪称“一代之伟人”“天地之全人”,值得今人学习和研究。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