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学“治国”之“道”与“术”的重新思考
作者: 朱锋刚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化   权谋   德性   利益   天命   治国  
描述: 以"德"与"天命"为核心的世界观支配着儒学的生活世界,直至乡土社会瓦解之前都还适用。随着西学知识体系垄断现象的出现,儒学如何衔接现代社会就成为一个问题。固守传统的知识体系难以对原有的世界观作出令人信服的论证。其中,"治国"是儒学不得不面对的核心问题。儒学治国的主要问题是弄明白如何以德性养成原则为模式来调控政治权力的总体运作,通过对整个社会进行干预使得德性原则在社会每个点上都能发挥调节作用。儒学治理所分析的不是行为活动的策略规划,而是分析实现过程的历史逻辑,试图利用修身养德性来破解各种非道德领域关系。儒学经
东林会讲:康有为与大陆新儒学
作者: 干春松   方旭东   白彤东   齐义虎   陈丹丹   陈壁生   张旭   姚中秋   郭美华   郭晓东   曾亦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十力   新儒学   新儒家   春松   《大同书》   儒学研究   牟宗三   梁漱溟   礼运   儒家传统  
描述: 引言2015年6月21日,上海市儒学研究会举办了第一次会讲,主题是“康有为与大陆新儒学的过去、现状、未来”。为什么确定这个主题呢?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康有为对晚清以来的中国思想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近几年,随着大陆新儒家群体的崛起,对许多问题的讨论都聚焦到康有为身上,而且,这种对康有为的兴趣还在持续增长。第二,干春松教授今年出版了两本关于康有为的著作,即《保教立国》与《康有为与儒学的
“作为天理的民主”:从《政道与治道》到政治儒学的开展
作者: 任锋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治道   天理   民主   政道   牟宗三  
描述: 作为现代新儒家政治哲学上的一种概念突围,牟宗三先生的政道与治道论为现代秩序重构开辟出了一个本源性的理论再生视野。民主理念代表的公共精神被视作儒家天理意义上的现代秩序构造性原则。当代政治理论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反思性资源来审视此种政道论的思想价值与理论缺陷,而由之形成的中国政治传统智慧的再提炼与开拓也需要在一个更为宽广的共和宪制视野中寻找新机。
批判与构建:20世纪4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现代新儒学挑战的回应
作者: 朱庆跃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描述: 20世纪40年代,面对现代新儒学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所构成的挑战,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回避,而是采取了主动式批判与深刻性构建并举的策略。“主动式批判”,即将这种回应置于主动“破”现代新儒学的科学性的实践中,以此来“立”马克思主义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大力彰显了当时日益成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信度;“深刻性构建”,即通过将“形而上”与“形而下”结合起来的思维方式开展系统性地“立”,亦充分体现了当时日益成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的深度性。
唐代墓志中的纯儒形象与思想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宋变革   哲学的突破   古文运动   纯儒   正统与异端   循吏  
描述: 在唐代士人"二元世界观"的大环境下,事实上一直存在着服膺儒学、排斥佛道的"纯儒"士人。尽管从已发现的墓志看来,纯儒士人所占比例并不大,但也正因为如此,纯儒的形象与思想才显得更加独特耀眼。而唐代古文运动中的许多思想观念,在这些寂寂无名的纯儒士人中也不乏发端或者回响。如果将唐宋变革看作中国文化史上继东周之后的又一次哲学突破,那么纯儒便是正统儒学的捍卫者和异端佛道的排斥者,在这场突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儒为主,多元整合:对秋风《一个文教,多种宗教》一文的商榷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化   文武之道   多元整合   教育   宗教   神道设教   三祭之礼  
描述: 儒家之道是文武之道,文武兼备之教。在儒家影响下,中国文化形成了刚柔相济、文武兼备的基本精神。儒家的"教"包含教育、教化、宗教三重含义。儒家或儒教的宗教性或宗教成分通过内在超越和外在超越体现出来。以三祭之礼为代表的"神道设教"是一种典型的儒教形态。以人文理性为主、宗教为辅是儒家的本质特征。今天,儒家的更新发展应以儒为主,兼容诸教,整合多元思想文化,构建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重构新的国民信仰体系,重建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濯足”书写的唐宋转型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宋代文化   濯足   唐代文化   语义流变  
描述: “濯足”书写具有丰赡的文化内涵。先秦至晚唐,“濯足”经由儒、道语境的阐释而进入文学领域,历经虚实相与的语义发展后,凝定了典雅高致的精神主题。两宋之际,“濯足”书写生成了趋向市民审美的新特征,建构了以对适身体验的智性追逐来化解生活动荡的美学策略,从而完成语义书写的宋代转型。“濯足归隐”在唐宋诗叙中的变迁,产生了“主体强调”与“时序紧迫”两种新征状,所折射的是两代士人在心态、身份认同、审美倾向等方面的差异表达。
专题一范式转移与学统重建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律哲学   学术传统   权势转移   现代新儒学   学统   经学思想   时代精神   政治学理论   罗志   范式转移  
描述: 黄光国如果用韦伯的理论来看中国社会,其实中国已经经过三次现代化了。未来我们要做的事,必然是以儒、释、道三家文明作基础,吸纳西方文明精华,重建我们的学术传统。罗志田我们原来以天下为对象的学问现在变成了一个在全球竞争中的民族性论述,原来高居于学问顶端的经学现在变成了“中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一个重大的权势转移。
也论儒学的现代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价值   新儒家   传统   儒学  
描述: 作为一个拥有深远传统并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东亚世界之文化性格的思想理论体系,儒学理所当然地内涵着普适性的人类价值,包含着有助于新型文明建设的原理和法则,然而这些原理和法则只有进入现实世界之中,接受时代精神的灌注,在对民主和法治建设这些民族时代课题的积极应答中,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对话和融通中,才能获得生机从而实现其潜在可能性,否则就只能是一些空洞的信条和有待生发的文化“种子”而已。无论如何“弘扬”,儒学都不会作为一个曾经的知识和信仰体系而复活,也不会作为一个既在的文化传统被零打碎敲地“去糟取精”。儒学不需要拯救,需要拯救的只是我们作为历史与权利主体的热忱和良知!
孔孟儒家论师友之道的精神旨趣与深刻意蕴——重思孔子“无友不如己者”教诲的实质含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友不如己者   孔子   师友之道   孟子   儒家  
描述: 历来注家对“无友不如己者”一句主要有四种解释,即求胜己者为友、不与忠信不如己者为友、与如己者为友和没有朋友不如自己。这四种解读可以说都有各自的道理,但要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此语之实质含义,须结合孔孟儒家论师友之道的整体思想脉络和精神旨趣。孔孟论师说友皆本乎学,以讲学修德、责善辅仁为要旨,重在强调向他人学习的开放观念及态度。孔孟论师友之道目的不仅是个人的修德明道,更在于建立一种师友以道义相交的精神共同体,进而力图在公共政治领域推广此师友之道,以塑造一种协同合作的道义性政治关系来实现治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后儒发扬孔孟之遗意,进一步扩展了朋友一伦的伦理意义。从修养德性、共求道义,到维持人伦,乃至治平天下,皆须师友的夹辅,这体现了孔孟儒家论师友之道的精神旨趣和深刻意蕴所在。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