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注入倍数增长率及其极限增量对高含水储层剩余油分布的研究
作者: 王学立   路永萍   王庆魁   鲁力   来源: 高含水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注入倍数增长率   枣南孔一段   剩余油分布   层间矛盾   极限增量  
描述: 枣园油田枣南孔一段油藏含油层位为枣Ⅳ、Ⅴ油组,平均空气渗透率为165mD,综合含水为89.8%,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为69.7%,剩余油分散.运用注入倍数增长率及其极限增量法对其分布进行研究,综合应用
德教的理性化:读陈志明《马新德教会之发展及其分布研究》有感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遍   林兆恩   德教   理性化   民间宗教   华人社会   三一教   教会  
描述: 陈志明的考证,这种试图综合此三教的最初努力应来自于福建莆田的林兆恩(1517—1598)所创立的“三一教”,林氏因此也被尊为“三一教主”。更为重要的是,此教派远播南洋,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多有供奉[1
孔子“学习中心”教学论思想及其启示
作者: 张传燧   来源: 《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孔子是世界上最早对教学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教育家。他以学论教,围绕学表达了他的教学观。孔子的学习中心教学论思想的层次结构可图示如下:
对孟子修养论的研究:以浩然之气为中心
作者: 吴锡源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现代社会正经历着剧变。由于情报通讯的发达,人类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成为一体,世界多种多样的文化欢聚一堂,通过知识的大众化,人们的智力水平正持续上升。但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所有领域里,由于利己主义和物质万能主义的泛滥,个人主义和物质中心的价值观正持续着恶循环,已达到了精神文化的荒废状态。
《史》《汉》“儒宗”差异探析:以叔孙通、董仲舒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哲学杂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汉书》   标准   儒学   儒宗  
描述: 《史记》以叔孙通为汉家儒宗,《汉书》判定的儒宗达12人。对比儒宗中《史》《汉》均有记载的叔孙通和董仲舒,差异源自判定儒宗的标准不同。在学说价值上,《史记》注重儒学的社会效用,《汉书》强调学术造诣;在致用问题上,《史记》强调对时机的把握,《汉书》突出学问和学养。从根本上,这是《史》《汉》对儒学内容和致用途径理解不同造成的。
宣颖解《庄》方法研究:以《南华经解》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方论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华经解》   以文解《庄》   以儒为宗  
描述: 宣颖的《南华经解》是"清人解《庄》中不可多得者"。在解《庄》时,宣颖主要运用了两大方法:一是以文解《庄》,强调"由文理而及义理"的注解方法,力图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庄子》的基本宗旨;另一种方法是强调以儒为宗,通过融会儒、释、道,揭示《庄子》的思想内涵。
"孝"与"非孝"之争:以墨、道、法三家的非儒论述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哲学杂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孝慈   亲亲则别   至仁无亲  
描述: 比照对观,发现它们思想性格之间的差异.可以说,先秦诸子以"孝"为中心的论辩境域反映了各自独特的言说路向,为我们切近了解诸子之间不同的立论基调提供一个有益的视角.
船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在湖南长沙成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中心   中国传统文化   湖湘文化   佛教文化   长沙市   湖南省   船山   学术研究机构  
描述: 2008年12月6日,“船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在湖南省长沙市宣布成立。国内外近30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海内外佛教界的高僧大德、社会各界人士共300多人出席。“船山佛教文化
宋代新儒学的精神世界 以朱子学为中心
作者: 吴震   来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这是一本关于朱子学国际研讨会的论文集。本书把“朱子学”放在宋代新儒学的精神世界中,从各方面加以多方位的考察和探究。
日本儒学“忠”的思想的发展:以近世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儒学   近世  
描述: 忠是日本儒学中最重要的道德,而中国儒学中最重要的道德是仁,日本儒学没有全盘接受仁的思想,而忠的思想却和日本本土的正直、诚的思想相结合,逐渐扎根日本文化。到了近世,伊藤仁斋、吉田松阴等儒学家又各自提出对忠的理解,丰富了忠的思想体系,并和当时的实际联系起来,在日本明治维新和近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1 2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