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探赜“君子”人格
作者: 彭彦华   来源: 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君子  
描述: 指统治者,一是指有道德修养和实际能力的人。在孔子学说中,虽然有些地方"君子"的含义是前者,但更多的却是后者。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矣;得见君子斯可矣。"(《述而》)"所谓君子
清代学术“开端”
作者: 李纪祥   来源: 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宋学诸儒";江藩另撰《国朝宋学渊源记》,意图安置"国朝学术"中的"宋学"。江藩此书,攸关清学"开端视野"之争议者。由此,遂开启迄今仍未能决未有定论"清学史"、《国史儒林传》、《清史
“欲觅存心法,当自尽心求”:从南宋理学对词的影响反思当代儒学
作者: 陈丽丽   来源: 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儒学自产生后,便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南宋淳熙年间,位于江西铅山境内的鹅湖,无论在儒学发展史,还是在文学发展史上,都为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其原因是两次著名的"鹅湖之会":其一是淳熙二年(1175),由吕祖谦发起,朱熹与陆九渊在此展开激烈讨论,"理学"与"心学"产生直接碰撞,成为哲学史上的一次重要论辩;另一次是淳熙十五年(1188),辛弃疾与陈亮、朱熹相约鹅湖,探讨国
让世界了解儒学真面目必经中西哲学阐释
作者: 田辰山   来源: 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当今,中国人并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儒学解释清楚,不晓得如何才能让外国人理解儒学精神;我们正处在一种困惑境地。走出困境,提高儒学跨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力,是中国人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为什么缺乏跨文化能力?中国人缺乏让儒学跨文化的能力,究竟是什么问题?儒学说到底是利于世界和谐的文化思想;可为什么让外国人不理解?深思起来,笔者以为,其实这不是今天才有
儒家思想对当前文化生态的省察:关于“后新儒学”对“后现代”的反思
作者: 林安梧   来源: 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前言:提倡"公民儒学"做为"后新儒学"的社会哲学向度约莫有二十年了,我提倡"公民儒学"作为"后新儒学"的社会哲学向度。~①我的想法与当代新儒学所说的"外王开出说",或有所承,但根本上是不同的。我以为他们强调的是"由内圣开出新外王",我则偏重于"由新外王而重新调理一新内圣"~②。这关键点就在于"君子"与"公民"这两个概念的差异。以前的新儒学强调的是"君子儒学",而我强调的是"公民儒学"~③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实指
作者: 周燕   来源: 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古今学者《论语·述而》中的"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阐释存在不少分歧,其中很多说法不甚通达。此句的解释大致有下面几种。何晏等注《论语》日:"周曰孔子在齐闻习韶乐盛美,故忽忘于肉味。"~①此解对
东南亚华人·从礼入门而成就德
作者: 陈启生   来源: 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东南亚华人  
描述: 自从华夏文化断层之后,温良被狠心取代、博大被狭隘了、纯朴被心机吞噬,只有浮躁在浮华里,更坏的是失去"敬畏"的节制,人的脑海中没有别的,只有图利一事,为了利,不择手段谋取,欺瞒蒙骗、抢拐偷盗,如今更是把发达的科技全给用上,沉沦严重;下位者不畏造假暴取,上位执法者不忌弄权贪腐,急不可待以权分利。广大的生活群,只好仇富仇官,走上与汝同亡的极端事也时有所闻,掌权者只好再加强
民本与仁爱:金朝杖刑彰显出的儒学人文关怀
作者: 李玉君   何博   来源: 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很早就已形成,历代因袭而略有变化。奴隶社会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通行一时的所谓"五刑(墨、劓、刖、宫、大辟)"制,然而其中却不见通行后世的杖刑的踪迹。《唐律疏议》认为杖刑源于先秦时期
林文庆的儒学思想体系
作者: 严春宝   来源: 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林文庆一生中撰写了大量专述儒家思想的中英文论著,从不同的侧面分别说明了儒家的基本原理和儒家对相关问题的观点与看法等。这些著述围绕着儒家思想这个核心问题,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较为完整的儒学思想体系。这在中国哲学史和儒学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一种现象,因为,从方法论上来看,林文庆的儒学思想体系基本上符合西方哲学的一般建构模式,而从其内容上来说,它所反映的核心思想,却无疑又是
为往圣继绝学:谈儒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提纲)
作者: 李学勤   来源: 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北宋大儒张载的名言四句:"为天地立,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大家都熟悉的。然而这字数寥廖的四句话中,实包含有深邃的哲理,今天限于时间,不能深入阐述,只就"为往圣继绝学"一句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