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儒家文化的碰撞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论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碰撞   儒家文化   现代主义文学  
描述: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与碰撞 ,主要表现为理性与非理性、善与恶、现代人学观念与儒家人学观念之间的冲突 ,通过冲突与碰撞在中国文学中确立了的道德观念、人学观念和审美观念 ,完成了中国文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华夏宗教的超越突破——儒佛道三教并存格局的起源”通过鉴定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宗教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道   宗教学   超越性   政教   研究员   宗教研究   并存   承担   华夏   突破  
描述: 由宗教所钟国发副研究员承担的上海市“九五”规划中长期项目的最终成果《华夏宗教的超越突破一儒佛道三教并存格局的起源》已经完成。2001年6月21日下午,在宗教所召开了由上海市宗教学会会长刘建、上海
古吉黑带拼接带地球物理特征线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地质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吉黑造山带   地球物理特征线   拼接带  
描述: 吉黑带拼接带的地球物理特征线,在重磁图上为伊通-吉昌-桦甸、贤儒-安图-开山屯一线.它分割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地球物理场区.与两侧中元古宙-早三叠世不同的地质发育历史相呼应;和石炭-二叠系安哥拉与华夏植物地理区系的界线相一致.这是有别于前人而为更多的地质资料所支持的认识.
《东坡易传》论“道”与“”——兼论其中儒佛道三家关系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坡易传》  
描述: 着重考察了苏轼在《东坡易传》中对“道”与“”的论述 ,发掘了其易学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内涵 ,即以佛道解道、 ;与认识论上的内涵 ,即以庄解道、。并指出苏轼易学哲学的特点在于“诸家并举 ,会而不通
《未知死,焉知生——新时期小说死亡形态论》(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精神分析理论   中国传统   生命哲学   形态论   硕士学位论文   死亡形态   生死哲学   本体形态   死亡描写  
描述: 事件或必然来临状态。有时 ,死亡形态也定格为隐喻的审美化造型并传达着作家“静美”的美学风格追求。死亡的超越形态暗合着人类精神境界中“生也酣畅 ,死也坦然”的人生哲学 ,寄托着作家主体的生命沉思 ,它是对死亡传统描写方式的升华 ,寄托着作家浓浓的诗意和宗教的?
先秦儒家对于“情”的理论探索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情观     情感     伦理思想  
描述: 情或情感要素在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郭店楚简先儒文本的发现,于这一研究又增添了的材料和活力。“情”、性情观念是如何进入先儒的伦理视野,以及性情观和与其相关的理念在先儒思想史上如何逐步地获得展开,构成了本文的主要论题。
先秦儒家对于“情”的理论探索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情观     情感     伦理思想  
描述: 情或情感要素在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正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郭店楚简先儒文本的发现 ,于这一研究又增添了的材料和活力。“情”、性情观念是如何进入先儒的伦理视野 ,以及性情观和与其相关的理念在先儒思想史上如何逐步地获得展开 ,构成了本文的主要论题
《北山移文》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真实   拟神化   《北山移文》   假隐士  
描述: 孔稚圭的《北山移文》所批评的是假隐士、真官迷,不一定针对周颙一个人。因此没有必要以与周氏事迹不符合而指责孔氏失真,并贬低孔文的意义。艺术典型不能以历史真实来要求。孔文的艺术特色王要在于假托神灵谴责世俗,不同于一般的动植物拟人化。孔文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在于讽刺先贞后渎的变节者。
新时期杜甫研究述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展开   突显   杜甫研究   新时期   述略   99年   传统   著作   复兴   杜诗学  
描述: 发展史》(“文革”改写本)杜甫部分和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的批评。前者以陆侃如《与刘大杰论杜甫信》(《文史哲》1977年4)为代表,后者以萧涤非《关于〈李白与杜甫〉》(同上1979年3)为代表
人学研究的成果--读《人性及其根据》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人性及其根据》   中国哲学  
描述: 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一项成果。本书的一个特点是“中、西、马”的结合。在我国过去一个时期,人们讨论人性、人的本质、人道主义等问题时,人们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进行研究和概括,而对中国和西方的历史上
< 1 2 ... 45 46 4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