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一手拿算盘,一手执《论语》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金时代(社会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单位里是“老大”、NO.1,是给员工发工资的人,有人由此趾高气扬,目空一切,其实是把因果关系搞颠倒了。子日:“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即天地于万物生息,居功至伟,但从不夸饰。一个企业家也应“无
双星集团董事长汪海:我是一个幸存者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本刊记者|钟 萍 汪海,1941年出生,在双星集团工作了36年。1988年,他被当时的国家经贸委评选为首届中国优秀企业家,与国家领导人一起游览了中南海。这一批优秀企业家中的马胜利、步鑫生等早已倒下,留存下来仍然活跃在国有企业一线的第一代企业家现在只剩下汪海。为什么汪海能一直活跃,没有像别的企业家一样倒下?谈到这个问题,69岁的汪海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幸存者,不能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了。 事实上,1998~2008年,双星集团由于经营转型,把运动品牌让给了销售人员卖断经营,后来却出现了难以控制的现象。目前,为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这位69岁的商海老将,以股份合作的形式重新收回了双星运动品牌。他还大胆运用各种稀有皮质材料作为高端产品的帮面材料,积极抢占国际安全鞋市场,准备将大众化的品牌,推向更高端。 由大众化向高端化发展 记者:1998年到2008年,您在忙什么? 汪海:我从1998年开始进入轮胎行业,从给人做鞋到给汽车做鞋,中间收购了青岛市华清轮胎公司,后来兼并了东风轮胎厂。这十年间,我们的轮胎企业从小到大,一直发展进入中国的前五强,是轮胎行业杀出来的黑马。期间,我又发展了相关联的机械行业,和其他相关的包装、印刷、房地产、旅游等23个跨行业的企业。总体上,双星成为了中国的综合性制造企业,是中国的五百强之一。 记者:松懈了十年的双星运动板块,为什么想把其收回? 汪海:双星是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市场化运作最早的一个国有运动品牌,是中国的品牌。从1998年到2008年,双星运动产品耽误了十年。我相信我们除了可以把它收回,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它推向更高端。 记者:如何将在消费者眼中大众化的品牌形象转变成高端品牌形象? 汪海:消费者认为双星是一种大众化的产品,这个形象我们还不能丢,除了树形象、卖品牌,我们还要进高端。去年我们已经做了战略调整,以后双星会有更出色的一面展示给消费者。 我们挖掘到了新的空间,做到市场细分。担心的是,首先,因为我们是重新整合,收回品牌,进行了买断,担了很大风险;其次,十年间,我们以轮胎为代表进行了横向发展,但在运动产品方面以前的竞争对手提升了,这需要我们重新认识这个问题;再次,市场上形成对双星的印象,大家都承认是老牌子,它是大众化的,这个概念扭转过来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我们也相信我们能把它做好。 比韩国企业少用一半工人 记者:你们在鞋业制造方面有什么核心技术? 汪海:主要是靠工艺、产品结构的创新。和韩国企业相比,他们用一千个人,我们只用五百人,设备都是引进他们的,但是我们能在他们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我们提出一个口号,外国人能造,我们就能改,我把外国人的设备改了以后又创造,所以生产效率更高了。实际上,我们的新技术和新工艺,韩企一直认为是个谜。 记者:你的经营思路和韩国企业有什么不同? 汪海:思想不同,我们用新的管理办法,吸收他们好的东西。韩国鞋厂协会的主席请我吃了几次饭,邀请我给他们派厂长,我婉言拒绝了。我们是一个伟大民族,拥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在特定的文化下,带领的社会主义企业,就要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继承一切优秀的思想 记者:三十多年的管理当中你有没有遇到特别大的挑战,思想有没有转变的时候? 汪海:我父亲是我们第一代共产党执政的村长,所以我的血统里面党政思想比较根深蒂固。双星能到今天,说实在我认为可以用三句话、八个字、一个经来概括。这与我的年龄和我生长的时代背景有关系。 第一,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把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用到企业管理上。做好产品质量是最大的任务。我们认为做好每一双鞋就是“积德”,这双鞋做了以后,穿三天坏了,就是“缺德”。在中国人字典里,你可以说这个人不好但绝对不能说这个人缺德。 第二,要借鉴和吸收先进的东西。不管是国外的、同行业、外行业的,先进的我们都应该虚心学习。 第三,在借鉴和吸收先进东西的时候,我们要有所创新。用在我们自己身上,就必须创造出自己的东西。只吸收先进的、借鉴先进的还不行,得创造出自己的。所以双星走了一条自己创造的路。 八个字,道、佛、儒三大文化,都是中国文化,这三大文化就是教育人做好事,行善积德;还有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他们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实事求是。必须与中国国情结合,结合企业实际,首先是民族的,然后创造出自己的东西。 一个经就是政治经济学这个经不能丢,政治和经济永远分不开。没有市委领导支持,我就完了 记者:有很多反面的例子,比如张家岭、步鑫生等都倒下了,而你为什么能够走到今天? 汪海:从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干到现在,我做了36年,但是不要把自己估价太高,我认为我只是一个幸存者。我的个性,一部分人是很看不惯的,但是我生存下来了,发展了。 记者: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谁提携过你? 汪海:环境很重要。还是应该感谢当时从山东省副省长到青岛来当市委书记的刘鹏,还有俞正声书记。作为国企,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没有政府领导的支持,想成功是很困难的。所以说双星到今天,我能到今天,可以说是碰到了两个好领导。46岁时,政府给了我一次从政的机会,后来我下决心还是不打算进官场,因为我的个性不适合。同年,领导想提拔我,到50岁的第二次提拔。我还是谢绝了。 记者:有哪些人是你比较佩服的? 汪海:毛泽东,邓小平。毛泽东建设新中国、打造新中国,邓小平小平改造了新中国,这两个伟人一直是我比较佩服的。 记者:你在双星有没有持有股份? 汪海:我在双星集团里没有什么股份,在集团里国家占20%的股份,国家不绝对控股,这是历史形成的体制。我们成立的双星名人公司中,我有21.88%的股份,不占大股东,双星现在整体还是国有为主。 记者:双星现在的年销售额100多亿元,三五年后计划发展到多大规模? 汪海:市场在变化,形势在变化,我们永远是市场上的一个兵。我们在继续努力,希望三年以后能达到200个亿。
招办拒破格录取“偏科奇才”素质与公平谁更重要?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春男女生·妙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 四大质疑:孙见坤是不是“国学天才”? 质疑11 0年能阅读2000多本古籍? 《中国青年报》报道提及孙见坤从8岁开始,“熟读2000多本经史典籍”,方舟子在微博揶揄:“从8岁
桑火尧 浮动的意义——桑火尧绘画的符号学意义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不多,言简而意赅,却宦含意义,令人玩索无穷。作者曾多次引用法国艺术大家安尔的名言 “线与形愈是简练,就愈富有美的魅力。”在“尚简”的绘画“言语”中蕴藏着作者不简单的积累与思考,源于作者富于个性的视觉
开车去淘宝,游工在艺林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全与健康·人车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一扇古朴木门把文化村分为两部分。木门前是展示厅,迎门一巨幅毛泽东挂像,厅内布局摆设别具一,靠墙展示柜里珍藏不少宝贝。木门后,庭院的藤架下摆满了各个朝代款式不同的水缸,水里枝蔓纠缠,花叶摇曳,藤架
山阴公主,奉旨拥有30个男妾
作者: 暂无 来源: 爱人·月末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文/咪蒙 自从泰·伍兹被爆出有十几个情妇之后,媒体大为惊恐,纷纷纳闷一个黑人怎么能睡到这么多的女人。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十几个而已嘛,跟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女权斗士——注意了,可不是武则天
新单车少年之梦
作者: 暂无 来源: 足球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的罗比尼奥、甘 内马尔在29场比赛中打入27球。2009年和2010年,他为桑托斯出战74场,,进41球。2010年4月,在一场巴西杯比赛中,内马尔个人独中五元,帮助桑托斯以8比1狂胜瓜拉尼在
异龙 在水一方——石屏县异龙镇
作者: 暂无 来源: 云南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州衙老街是以古州衙为核心辐散古城最为“时尚”的一条经典古街,而矗立于其中最别具一的古民居便非李恒升故居莫属了,它挨着古州衙侧门:游历其中,隐约可见当年石屏经济的富庶,不知是否被“文献名邦”悠久和深邃
人与事 刘再复:大洋彼岸说“红楼”(上)
作者: 暂无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作者:《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杨天报道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近期在各地电视台播出后,来自学界和民间的各种质疑和批评此起彼伏,从另一角度佐证了《红楼梦》的恒久魅力。 作为读者或观众,究竟可以从《红楼梦》中得到什么? 自《红楼梦》问世226年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和议论一直在延续,以至逐渐形成一门显学——“红学”。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首创从哲学与美学角度评论《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其所著《红楼梦评论》被视为“红学史”的里程碑式著作。 “五四”之后兴起的“新红学”是考证派的天下,从胡适、俞平伯直到周汝昌,均更多地关注作者、版本问题,注重文献资料,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红楼梦》。 近年来,著名旅美学者刘再复,在《红楼梦》的阅读与探索上独辟蹊径,如其所言,将《红楼梦》“作为生命感悟和精神开掘的对象”而非“学问对象”。在他看来,“《红楼梦》本来就是生命大书、心灵大书,本就是一个无比广阔瑰丽的大梦。梦可悟证,但难以实证,更难考证。” 他试图把《红楼梦》研究拉回文学和人生的意境。 现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客座研究员和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名誉教授的刘再复,曾经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著有《性格组合论》、《论文学主体性》等名作。上世纪80年代末,他旅居美国,离乡别土之际,包中仅放两本最心爱的书,其中一本就是《红楼梦》。漂泊异乡二十载,他对《红楼梦》的醉心有增无减,甚至将其视为“袖珍祖国”和“袖珍故乡”,是自己的“心灵存放之所”。 2009年初,北京三联出版社出版了刘再复所著的“红楼四书”(《红楼梦悟》、《共悟红楼》、《红楼人三十种解读》、《红楼哲学笔记》),在这些书中,刘再复一再透过《红楼梦》体认个体生命价值,用心灵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 近日,本刊记者就《红楼梦》的有关问题,通过电子邮件独家专访了身在大洋彼岸的刘再复。 在洋洋数千言的回复中,刘再复谈及以“悟法”读《红楼梦》的因由,也揭示了《红楼梦》作为一部“心灵大书”对当代中国人的意义——“《红楼梦》每一页都在告诉中国人,人生的根本在于心,而不在‘色’,不在于物,千万不要心为物役”。 对《红楼梦》,他不吝赞誉,将之与《西游记》并视为中国的“原型文化”,认为这两部书是中国文学正典;而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他则认为是变质变态的“伪型文化”,是中国文学“负典”。 刘再复指出,充分尊重每一个体尊严的《红楼梦》,乃是“中国现代意识的伟大开端”,与“五四”运动灵魂相通,“如果说,‘五四’是中国现代意识的觉醒,那么《红楼梦》早已为这一觉醒拉开了序幕。” 访谈全文近万字,本刊将分两次发表,本期发表上半部分。 “红楼之心” 《望东方周刊》:当年去国离乡时你仅携两本书,其中之一就是《红楼梦》,你把它视为自己的“袖珍祖国”与“袖珍故乡”,为什么这么说?在海外这么多年,《红楼梦》对你的意义是什么?在你看来,《红楼梦》对于当代中国人的意义又在哪里? 刘再复:《红楼梦》第一回就嘲笑世人“反认他乡是故乡”,也就是重新定义故乡。受其影响,我也一再定义故乡。界定来界定去,中心意思是说,故乡不仅是我的诞生地,更重要的是我的心灵存放之所。哪里可以存放我的本真本然的心灵,哪里就是我的故乡,哪里就是我的祖国。在海外漂流二十年,《红楼梦》和我一起浪迹天涯,有它在,我就感到心灵有落脚之处,有存放之所,所以它就是故乡和祖国。 我一直把祖国分解为表层祖国与深层祖国。表层祖国是江河土地、田园城乡,深层祖国则是中华文化。而《红楼梦》正是中华原型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儒、道、释三大文化精华凝聚的晶体,带着它东西穿行,总是感到祖国和我一起漂泊四方。这一意义的祖国,只是一部书籍,所以可称它为“袖珍祖国”。“袖珍祖国”是德国诗人海涅的概念,我只是借用它来表述一种情感。我常说,一个人,重要的不是身在哪里,而是心在哪里。我觉得自己的心灵存放在《红楼梦》之中,也就时时连结着自己的祖国。 在海外这么多年,《红楼梦》对我的意义非同一般。这除了我在《红楼四书》的总序中所说的,没有讲述《红楼梦》,生活就没趣,呼吸就不顺畅,也就是《红楼梦》与自己的生命息息相关之外,我今天还想说,《红楼梦》一直是我的“护身符”与“文学圣经”。 说是“护身符”,是因为有它在,我就能赢得身体的健康与灵魂的健康。有一点才能,读一点书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心灵方向,《红楼梦》就启示我心灵的方向。 我把《红楼梦》当作“文学圣经”,第一意义也在于《红楼梦》给了我对于真、对于美的信仰,即推动我的心灵向真向美靠近,然后才是第二意义—— 把《红楼梦》视为最高的文学典范与最高文学参考系,以此参考系来看文学,才明白文学为何物,也才明白各种文学作品的优劣。《红楼梦》在我心灵中不断“积淀”,这对我生命质量的提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我相信,《红楼梦》对中国的未来的影响将不可估量。如果暂时放下“未来”不说,仅说对当代中国人的意义,其意义也极为重大。这意义首先是调节文化心理,当下的中国追求财富的潮流席卷一切,物质崇拜、金钱崇拜、品牌崇拜正在成为时尚,在此语境下,《红楼梦》这部心灵大书,书中蕴含的心灵光辉对于抑制人的物化与异化将起巨大的调节作用。《红楼梦》每一页都在告诉中国人,人生的根本在于心,而不在“色”,不在于物,千万不要心为物役。 我国古圣人说要“为天地立心”,我们不敢作此妄念,但可以给自己和帮助同胞立心。我认为,立《红楼梦》就是立心。“红楼之心”一旦立起来,就不怕被俗气的潮流所吞没,所异化。《红楼梦》可以帮助当代中国人对物质潮流保持一种批判性的距离。 “槛外人”是现代“局外人”的开端 《望东方周刊》:你从《红楼梦》中感悟到了哪些深刻内涵?为什么说它是“中国现代意识的伟大开端”?你认为曹雪芹是与“五四”新文化灵魂最相通的,为什么? 刘再复:关于《红楼梦》的深刻内涵,我在《红楼四书》中作了比较充分的表述,今天很难再作简化性说明。但我可以借你访问的机会,再强调一下,我从哲学上感悟到两点最重要的东西,即“最高价值”与“最高智慧”。 第一是最高价值。《红楼梦》启示我:人世间最宝贵的无价之宝是真情感,真品格,换句话说,人间最宝贵的是心灵。不管你是出身豪门还是出身寒门,不管你身处什么社会地位,从事什么职业,最宝贵、最有价值的还是内在的心灵。心灵高于一切,心灵重于一切。心灵不仅高于财富、功名、权力,而且高于知识和学问。 做人最难的是像贾宝玉那样,在什么都有(有钱有势有地位等)的时候仍然保持着质朴的内心,社会的泥浊无论如何也污染不了他。这位小说主人公五毒不伤,永远不会生长出世人普遍具有的,诸如嫉妒、贪婪、仇恨、猜忌等负面生命机能。贾宝玉的心灵是中国最美的心灵,所以我说他像创世纪第一个黎明出现的婴儿。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最高智慧。《红楼梦》充满人间智慧,但最高的智慧是中道智慧。“假作真来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中道。开篇借贾雨村讲历史哲学,也是排除大仁大恶的中道。中道是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也是浸透于《红楼梦》的最基本的世界态度与人生态度。中道不走极端,它超越世俗社会中互相冲突的两端,站在更高层面用悲悯的眼光加以审视,对冲突双方的理由都给予同情的理解。
宋代书院与文学
作者: 李光生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教学内容   文学   书院制度   书院文化  
描述: “宋代书院与文学”,既非单纯的教育史研究,又非单纯的文学史研究。本文的基本思路就是寻找宋代书院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各种关系。 “书院”之名起于唐代,原为修书、藏书的机构,后来演变为具有教学、研究功能的组织,进而形成中国教育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私学”制度。书院制度在宋代发展成熟,后世书院的性格及发展的可能性,在宋代书院所立下的规模和所具有的性质中都可略见端倪。就宋代历史而言,书院的发展,其实是政治、社会与文化三方面的交集点;而政治、社会与文化俱在当日文学中深有体现。宋代书院与文学在很多层面有着内涵丰富的互动关系。文学是书院教育的重要内涵,书院教育往往是文学人才成长的基础。书院教师通文学,许多文士常造访书院,不少文学家出自书院又归于书院。书院,往往是一地之文化中心,影响该地之学风、文风,作为地域书院的特殊面相,家族书院往往与文学家族相关。宋代书院背景下理学与文学交互作用。书院“语录”等教学内容及方法促进了语类体等散文文体的发展;书院的编书活动对宋代文章学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科举制度已然成熟的宋代社会,书院与科举的相容关系共同对文学产生影响。以书院为题材而大量出现的书院诗、书院记,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本文各章要点如下: 第一章蝉宋代书院发展概况”主要分析了宋代书院兴盛及原因、宋代书院之分布及特点、书院制度之确立及宋代“四大书院”之说等内容,缘于对“书院”界定的思考,本章还对书院统计数字进行了谨慎的检讨,并从接纳与纪念的视角对宋代书院功能提出新说。本章是研究“宋代书院与文学”关系的基础铺垫。 第二章“宋代书院的地理分布与文学”以文学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以颇具代表性的宋代江西等地书院为考虑对象,分析了宋代书院的地理分布(也可理解为教育的区域性)对文学的影响。书院的兴盛与发达是文学家生成和文学繁荣的重要原因,而文学家对书院发展并提升书院的文学品质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就书院的地理分布与文学而言,家族书院与文学家族的关系成为论述的亮点。在家学和科举这两大要素相互作用下,家族书院培养了家族成员的文学才能,为成就文学家族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本章还认为,北宋书院的南北差异与北宋文学的南北差异存在密切的关系。书院是一地之文化中心,影响着该地的学风、文风和士风。北宋书院数量上的南北巨大悬殊不仅反映了南北教育的不平衡和文化重心的南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且影响着南北文风之差异。 第三章“宋代书院与理学及文学”南宋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使得南宋书院与文学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衍化为理学与文学的关系。书院授业者多兼教育家、理学家与文学家于一体,因而,他们在讲学传道之余也从事文学活动,并由学派衍为文派,此以朱子一派最为典型。书院多处山水胜地,名儒名师讲学于斯、游历于斯,面对优美的山水景致和书院的文化传承历史,往往有感于心,咏之于诗,著之于文。其授业经历的经验感受与升华本身也往往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部分,同时也倾注了对诗文品评的关注,讲学布道有时也是文学见解的发抒,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文道观”问题多在书院讲学中得以阐发。朱张会讲及伴随而生的“南岳倡酬”,既蕴含着学者深刻的理学思辨精神,又沾溉着文人浓郁的人文言志情怀,既是思想的碰撞,也是诗性的言说。书院大师借鉴禅林制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了语录体、日记体散文的发展。作为书院制度的产物——语录体,其文学性的缺乏乃至丧失往往招人病垢与批评。 第四章“科举背景下的书院与文学”在科举文化已然成熟的宋代社会,应举可以说是士人生命中所固定包含的路途,也是士人普遍追求的最高价值。科举制的渐趋完善,又成为刺激士人步入学校的主要目的。书院作为宋代官学之外的另一种重要教育机构,不可避免地受到科举强大的冲击与影响。宋代科举考试科目(经义、诗赋、策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书院教育的文学性内容,这客观上提高了书院学子的文学功底,为其日后成长为文学家提供了切实的可能。同时,书院老师应学子举业之需,不仅向其传授作文之法,而且会依自身之心得编写书籍,这类创作,熔铸了书院和科举交互作用的元素,然客观上却成为文学精品,并被后世奉为圭臬,如吕祖谦之《古文关键》。在科举这一脉络下,书院教育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第五章“以书院为题材的文学创作”大量的书院诗、书院记,是宋代值得关注的教育现象和文学现象,其极大地丰富了书院的人文品质和文化内涵,丰富了宋代文学的题材类型,也是宋代书院与文学关系最直观的表现。 本文还附录了四篇小论文,《宋初江南三书院的文化阐释》主要从文化生态学视角论述了宋初江南三书院——华林书院、雷塘书院和东佳书堂,由扬名天下到渐趋式微的过程及文化意蕴;《宋代书院教育与文学平民化》一文,主要阐述了宋代书院的平民化教育对宋代文学平民化倾向的影响;《宋代书院与祠官关系的文化考察》一文,关注于宋代祠官寄居书院讲学或兼任书院山长这一文化现象,揭示了宋代士人的淑世精神和宋代书院制度化乃至官学化发展趋势。就祠官寄居书院而言,宋人的淑世精神体现为宋代士大夫在政治之外对经世之志和生命意义的另一种实践与诠释。《宋代书院语境下的文学传播——以朱熹<白鹿洞赋>为考量》一文,尝试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探讨宋代书院与文学的关系,书院不仅是讲学之所、文学生成之乡,也是文学传播的上佳媒介。书院语境下的文学传播有着理学的深刻烙印。
< 1 2 3 ... 277 278 279 280 28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