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脱俗文章笑鹦鹉:殷文圭诗歌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古籍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藩镇割据   安徽池州   墨池   朱全忠   杜荀鹤   衰世   诗歌创作   七言绝句   殷文圭   裴枢  
描述: 晚唐因其朝政腐败,藩镇割据,经济窘困,社会风气衰颓。诗坛上已失去了元气磅礴,光熖烛天的盛、中唐气象。但仍然有人虽生逢衰世,却对现实有着执着的一面。因而他们的诗歌创作在晚唐悲怆婉丽的基调之中不时透露出
“广东第一人”:陈献章与明清岭南诗论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论   白沙   岭南诗坛   挽诗   宋湘   陈献章   心学   诗歌创作   明清   诗说  
描述: 陈献章,世称白沙先生,在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贡献主要在于他的思想导致了宋明理学由程朱向王守仁心学的转折.陈献章在明初谨守朱学的风气中,能自立门户,成为一道学术的分水岭.在陈献章生平中,他先是追随程朱之学,三十岁左右,师事名儒吴与弼,一年后转回乡里隐几兀坐,费十几年功夫,始悟治道在于整治人心,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反响.据张诩《白沙先生行状》记载,“祭酒邢让一日试先生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诗,大惊曰:‘龟山不如也’.明日扬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由是名振京师,一时名士,如罗伦、章懋、庄昶、贺钦辈、皆乐从之游.”(中华书局《陈献章集》下册附录.下引陈献章语,均出自本书.)先后从师于他的学生,既有江门、新会一带的广东籍学子,也有江西、福建、上海、北京一带的学人,影响遍布于各地.
向来忧国泪 寂寞洒衣巾──杜甫诗歌“哭”的内涵透视
作者: 暂无 来源: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伟大的现实主义   杜甫诗歌   现实主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大情怀   诗歌创作   “诗史”   “泪”   忧国   安史之乱  
描述: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他的诗描绘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完整的生活画卷,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杜待今存1400余首,其中大量是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悲苦心情的,诗中直接出现“哭”、“泪”等词语的就有近200首。这些“哭”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诗史”所展示的深刻内容,我们大都可以从“哭”诗中透视出来。走向现实主义的艰难历程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但他并非一开始就在现实主义道路上迈进,而是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杜甫35岁以前的诗作近3O首,其中没有一首有“哭”类词。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的确,杜甫35岁之前正值唐王朝鼎盛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加以“奉儒守官”的家庭,使杜甫很难接近人民生活,因此他诗中展示更多的是个人的才华与自负,从中难以看到杜甫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迹象。困居长安十年,杜甫开始尝到了生活的艰辛,“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②,加上政治抱负的落空,使他看到了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他开始有了“伤心处”,因此,诗中出现了他的泪水—一“此老无声泪垂血”③,也出现了人民的哭声——“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④,因此,诗人开始用他的笔去真实地描绘那个社会,...
始惊儒教误 渐与佛乘亲——孟郊与佛教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僧   孟郊诗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五言古诗   士大夫   中国佛教   诗歌创作   天台宗   贾岛  
描述: 在孟郊的一生中,儒、道两家的思想对他影响甚巨。他早年对国家、民族的命运极为关注,“岂无感激士,以致天下平”(《感怀》),“灵响复何事,剑鸣思戮仇”(《杀气不在边》)。他反复以“剑”和“志士”称道自己,在《百忧》一诗中,表达出自己的雄心壮志,尽情地抒发一个壮士的豪情与理想、激愤与悲哀: 萱草女儿花,不解壮士忧。壮士心是剑,为君射斗牛。朝思除国仇,暮思除国仇。计尽山河画,意穷草木筹。 他倾全力写诗,不只是自鸣其私、自诉其苦,而是为“证兴亡”、“补风教”。他曾明确地说:
杜甫有“轻儒重法”的思想吗?——评《中国文学发展史》(新编)关于杜甫思想的一些论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甫   中国文学   儒家思想   先秦法家   诗歌创作   思想体系   发展史   新编   重法   儒家学说  
描述: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偶题》这是杜甫在五十五岁那年(即唐代宗大历元年)秋天,对自己的思想和创作所作的总结。意思是说,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致力于诗歌创作,思想多取法于儒家。杜甫一生每每以“老儒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杜甫与山东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7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   杜甫   青年时期   李白   封建士大夫   中国诗歌   杜审言   登泰山   诗歌创作   高适  
描述: 杜甫不是山东籍作家,他一生的主要经历也不是在山东度过的,但杜甫与山东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厚的感情。杜甫青年时期,曾经两次游历山东,时间长达五六年之久,其间写下了许多首诗歌记述这两次北游的所见、所闻、所感。直到晚年,杜甫追忆起这段生活,仍然饶有兴味,十分向往。杜甫第一次来山东,是在公元七三六年,时年二十五岁。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封建士大夫家庭。远祖杜预的武功及“好为后世名”(《晋书·杜预传》),祖父杜审言“修文于中宗之朝,高视于藏书之府,
白居易的诗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理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县尉   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   《长恨歌》   现实主义   宪宗   诗歌创作   中唐社会   德宗  
描述: ,“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初为盩厔县尉,作《长恨歌》名噪一时.在此期间,他对统治者的凶残和百姓疾苦加深了认识,促使他走上了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
南宋书院诗歌创作对宋诗“清险风趣”的扬弃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为美   清险风趣   南宋书院   宋诗   诗歌创作   郑振铎   诗道合一   学力为先  
描述: "清险风趣"是郑振铎先生《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对宋诗风格特点的总结。从辨析"清险"二字的源流入手,结合北宋诸诗人的创作实践论析宋诗"清险风趣"的多重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南宋书院诸学者从诗歌创作实践和理论主张两方面对于这种"清险风趣"的扬弃。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