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古代书院学规的起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史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禅林清规   学规   书院  
描述: 南宋书院的复兴与重建主要得益于理学家们对于书院教育的提倡和直接参与。伴随着南宋的书院复兴运动,学者为书院撰写和厘定学规的风气日益兴盛。撰写书院学规可以借鉴的制度资源有二:一是蕴含儒家伦理精神的禅林
吕祖谦的教育实践及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史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实践   2010年   经世致用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学内容   教育活动   教育科学   吕祖谦  
描述: ,其目的合一而内容“博杂”,体现出他成己成物、经世致用的特质。在中国学术、书院、科举、文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也无疑为当前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树立了楷模
中国教育的思想遗产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教育史   政府特殊津贴   思想遗产   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系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教学与研究  
描述: 郭齐家 教授,博士生导师,1938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并留系任教。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政学院,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会顾问等职。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与研究,主讲的中国教育史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中国教育的思想遗产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教育史   政府特殊津贴   思想遗产   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系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教学与研究  
描述: 教授,博士生导师,1938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并留系任教。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政学院,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会顾问等职。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与研究,主讲的中国教育史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郭齐家:中国教育的思想遗产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史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教育史   齐家   政府特殊津贴   思想遗产   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教学与研究  
描述: 教授,博士生导师,1938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并留系任教。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政学院,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会顾问等职。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与研究,主讲的中国教育史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略论越中“慎独”儒风之传承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史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范教育   慎独精神   刘宗周   绍兴  
描述: 晚明教育家刘宗周开创蕺山学派,建立了以“慎独”为宗旨的儒学思想体系。越中“慎独”之风从蕺山书院而进学堂,经百年传承,逐渐成为绍兴师范学校养成学生人格理想的宗旨。从鲁迅先生担任山会师范学堂监督(校长
元代的蒙学教育与教材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史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代   蒙学教育   蒙学教材  
描述: 元代的蒙学教育是中国蒙学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元代的“童子师”中有不少名学硕儒,还创作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童蒙教学法的著作。中国传统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系列教材“三、百、千、千”首次在元代
安萨里与朱熹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安萨里   中国   教育思想   伊斯兰  
描述: 是什么?他们教育思想所反映的共同价值观是什么?本研究是受到中国明清时代形成的“回儒”传统启示的一项研究,本研究力图为促进伊斯兰文化和儒家文化对话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史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朝   汉族官僚集团   儒学教育   中国   国子监   古代教育史  
描述: 忽必烈登基汗位并建立元朝,其文治方针显现出树立蒙古文化正统地位的倾向。汉人儒士为维护汉法和争取儒治,也在努力弘扬儒学的道统地位。色目贵族则为了显示其政治特权,也绝不肯放弃在教育上的一席地位。元朝国子监的创办就是在这种多元政治势力的较量中经过三次较大的抗争而产生的。
日本孔庙儒学教育的传承与创新——以“多久圣庙”为例
作者: 上山爱   来源: 教育史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久圣庙   儒学教育   传承与创新  
描述: 社会后,“多久圣庙”逐渐创新儒学传承特点,融合终身教育的需求,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开展新的教育形式,成为日本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