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孙释堂武术思想初探--为纪念孙禄堂先生诞辰150周年而作
作者: 暂无 来源: 搏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的武术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内家与外家结合 我国武术源远流长,开始阶段并无内家和外家之分,直至明清一代才有外家与内家之分。明清之际的学者黄宗羲在《王征墓志铭》中写道:“少林以
明代江南商帮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责编|龚宇特约组稿|木剑客(《今古传奇,武侠版》主编) 文|杨叛国|全景设计|胡蕾 武侠小说中,侠客并非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浪子,《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古龙亦写过江湖第一帮派金钱帮,还借上官小仙之口讲述了赚钱之道。《武林外史》中朱七七是首富活财神的女儿,从她的姐夫做派中就能看出生钱之道。温瑞安小说中著名的金风细雨堂、六分半堂也都注重于以经济扩张为巩固自己的实力之道。 明朝是个很特别的时代。方面它古板僵化,奉行严格的等级制。士农工商中,商人地位最低,也最不受重视;另一方面,它的商税又极低,士绅和官员经商热情极高。这就造成了一个怪现象。大明朝廷厌恶商人,不允许商人参政,可大明商人势力之大,却远超任何一个朝代,并逐渐形成了以地域为纽带的庞大商业势力——商帮。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十大商帮,其中大半都在江南。明代商帮势力最大者有二。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这里的山右,指的是鼎鼎大名的晋商,而新安,则是指徽商。 徽人并不像粤商和宁波商那样,生于海边,天生便具有冒险精神。五胡乱华和金辽南侵,使得中原地区的豪门大族纷纷迂至徽州避难。因为徽州土地贫瘠,山多田少,人口又不断增加,经商便成了谋生之路的唯一选择。 “以贾为生意,不贾则无望。”无数徽州人不得不自幼背井离乡,踏上漫漫的从商之路。“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首略显悲伤的歌谣正是这种无奈命运的真实写照。 这些徽商多以小本起家,不断变换经营内容,以机动灵活的方式牟取利润。他们或沿运河北上,奔走于齐鲁幽燕;或沿长江一线,往来于川楚吴越之间,或经赣江,越大庾岭,入闽粤;或扬帆海上,往来于扶桑高丽,足迹之广,几遍天下。除了经营地域广阔,徽商的经营行业也涉猎甚广,以至于有“其货无所不居”的评价。正是这种无处不在的经营模式和经营范围形成了明代“无徽不成镇”的商业奇观。 像其他各地商帮一样,徽商也是以求利为主要目的,也经常使用放印子钱,从事囤积居奇这样不尽光彩的商业手段。但和其他商帮不同的是,读书在徽商的心目中始终是第一等大事。事实上,很多徽商都是读书不成的士子,是以徽商又有“左儒右贾”的传统。事实上,徽商虽然孜孜以求厚利,但更念念不忘儒家道统,在他们的心目中,“儒”始终是高于“贾”的人生目标。徽商有了钱,首先要做的便是“延师课子”,为自家子弟谋一条科考之路。临终时也不会忘记叮咛子孙好好读书,光大门户。由于徽商的资助和重视,徽州书院之众,甲于天下,文教之风大盛。正是这种重视教育的心态,让明清时期的徽州产生了无数人才,并开创了风行一时的“新安学派”, “新安医派”,“新安画派”。徽墨、歙砚、徽剧、徽菜、徽州版画、徽派园林也都盛行一时。以一州六县之地,能在如此之多的文化领域独树一帜,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即使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国内商人也很少有人如此重视教育和文化产业。中国福布斯排行榜上的那些亿万富翁和几百年前的徽商比起来,虽然见识增长了不少,但在人生境界上还是有所不如的。 徽州商人赚钱很多,但生活却极简朴,有时甚至到了小气的地步。明清话本中,不乏讽刺徽商吝啬的故事。唯独在两件事上,徽商是极舍得花钱的。一件是纳妾,另一件则是打官司。纳妾暂且不谈,爱打官司则是徽商的一大特色。徽人多出于徽州大姓,而大家族中封建礼法气氛十分浓厚。各姓族谱中几乎干篇一律地明示族人遵守法纪。这些从小就接受家规族训的商人们很早便养成了法律观念。经商过程中,面对竞争产生的各种矛盾,他们自然也更善于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利益。《士商十要》中便把守法作为“十要”之首: “凡出门,先告路引为凭,关津不敢阻滞。投钞不可隐漏,诸人难以挟制。此系守法,一也,”在徽商的历史上,不乏因为商业利益被触犯,以民告官的例子。明末江西九江关蠹李光宇等把持关务,勒索盐舟,导致商船羁留日久,屡遭覆溺,盐商们敢怒不敢言。徽商江南能却挺身而出,愤然上告,一番苦斗后扳倒了李光宇。清初徽商吴宗圣更是为了控告额外征税的芜湖榷关主事,劳病殁于京师,徽商们立祠以祀其功绩。由此可见,徽商是各地商帮中最具备法律意识,也最懂得用法律维权的。 徽商之所以能成功,其“士商合一”理念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的“士”,不仅仅是知识分子,而代表了明代整个的士林阶层。因为明代商税极低,达到了“三十税一”的地步。商人只需正常纳税,便很容易大发横财,唯一担心的就是无赖的敲诈和官府的盘剥,加上徽商本身对士人阶层的向往,所以他们结交官府时往往不惜余力,以便形成自己的保护伞。重金收买只是普通的手段,他们凭借“贾而好儒”的习性与官员交友联谊,联姻攀附,甚至重金资助贫寒学子,以期对方一朝中举,便可得到丰厚回报。此外,他们还为官吏们代为经营财货,借此将自身利益和官员们的利益紧紧捆绑在—起。不得不说,徽商们的手段和现在商人收买官员所用的并无二致,甚至还要高明一些。至少,还没有哪位老板热心到资助大学生去考公务员。 有明一代,徽商在江南商界独占鳌头,唯一能威胁其地位的,便是雄踞太湖两山的洞庭商帮,也就是我们现在极为熟悉的“苏商”。历史上,无论商帮如何演变,大都以一省一州为名,如粤商,闽商:小也不过一府一县,如宁波商、龙游商;以乡命名的商帮只有天下独一无二的洞庭商人。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洞庭商帮的话,那么这个词就是“钻营”。洞庭商钻营之能,自古便有记载。冯梦龙曾在《醒世恒言》里写道: “两山之人,善于货殖,八方四路,去为商为贾,所以江湖上有个口号,叫做‘钻天洞庭’”。而民间也流传着“钻天洞庭遍地徽”的谚语, “钻天洞庭”能与“遍地徽”并列,可见洞庭商钻营的厉害。 太湖有东西两山。东山古称胥母山,西山古称包山。和徽商一样,洞庭商帮也是以大家族式的经营为主。两山之民多出商业世家。西山是沈、秦、邓、徐、孙等姓,东山则是翁家和席家。有趣的是,东山和西山虽然同属洞庭商帮,却又彼此不睦。西山商人出身官宦世家,自成一派,号“金庭”,并于明嘉靖年间在长沙建立了金庭会馆。和西山商人相比,东山人“钻营”的能力似乎更胜一筹。明时别号少山的翁篷便是大布商,名声之大,甚至到了“非翁少山布勿衣勿被”之誉。东山席家更是“钻营”之集大成者。席氏有先祖两人,名为席左源和席右源,兄弟二人的名字很有点“左右逢源”的意味。“左右逢源”自明代起经商,声名显赫,家业丰厚。清康熙南巡时,便曾摆驾至席家东园驻跸,由此可见席氏的富有。到了近代,席家更成了洋行买办的代名词。席氏后人席正甫、席立功、席鹿笙、祖孙三代世袭英商汇丰银行买办长达56年,席家子弟还先后担任了上海有利、德丰、花旗、通运、住友、中法工商、华俄道胜等多家洋行买办,从而形成了庞大的席氏买办集团,其影响力覆盖了整个近代金融业。 洞庭商帮之所以崛起,不仅是因为苏商懂得审时度势,钻营得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州得运河地利的缘故。自唐代起,大运河已经成了连接南北商界的运输主干,而毗邻太湖的苏州则是运河中转站。和苏商一样,同样得地利之便而雄起一时的,还有江右商帮和龙游商帮。 江右商帮即是赣商。得益于明代的海禁政策,赣江至鄱阳湖航道成了江南的重要运输动脉。加上江西本地物产丰饶,商业活动自然也随之兴盛。江西人最擅长做手工活儿,江右商帮经营行业也多为百工,《松窗梦语百工记》有云:“今天下财货聚于京师,而半产于东南,故百工技艺之人亦多出于东南,江右为夥。”瓷器、药材、木竹、茶叶、夏布、纸张和大米等江西名产随着江右商帮势力的扩张也随之走向全国。或许是小买卖做多了的缘故,江右商帮中从来没有出现烜赫一时的巨富大贾,也没有像徽商那样在某一行业形成垄断格局。随着海禁开放,江右商帮地利优势不再,便逐渐湮没在浩瀚的历史大潮中。 和江右商帮命运相同的,还有龙游商帮。身为入闽要道,沟通金衢的龙游得地利之便称雄于一时,几乎可与徽商和洞庭商帮比肩。龙游商人做生意讲究一个“快”字。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事实上,善于抢占先机,富于冒险精神也是现代浙商崛起的主因。可惜随着近代海洋贸易蓬勃发展,失去地利的龙游商帮跟不上时代,也随之没落,在近代被更强势精明的宁波商帮所取代。 晚明时期,闽商崛起,成为明代商业史上最后的辉煌。和徽州一样,福建也是土地贫瘠,不足以养民。人们只得以海为田,将自己的命运托付给变幻莫测的大海。除了辛辛苦苦地打鱼、制盐外,从事远洋贸易自然成了最好的选择。然而明代的海禁政策却使得闽商们不得不冒着杀头的风险,从事海上走私贸易。除了和官府相斗外,他们还要与海盗、倭寇,甚至荷兰、葡萄牙等西方的远洋舰队搏杀,以争夺贸易权。这就让闽商成了江南商帮中最强悍好斗的存在。在他们眼中,朝廷所代表的大陆商业已是守旧的象征,通番海上,扬帆域外才是大好男儿们真正的天地。这种犯禁的想法让闽商形成了众多亦商亦盗的海上走私集团。这些武装闽商飘忽海上,依靠坚船利炮与官府和敌对势力周旋,并彼此吞并,不断壮大。明末赫赫有名的郑氏集团就是其
《三侠五义》对《水浒传》侠义精神的继承与重铸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文学家·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私交, 以立强于世者。”○ 1 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这些豪侠往往借着侠名进入政界、军界。董卓、孙权、曹操、刘备等, 个个都是豪侠出身或是豪侠之人。这些豪侠重友尚义、知恩必报,虽然和古侠有相同之处,但他
把名字刻在华盛顿纪念碑上的中国人
作者: 暂无 来源: 畅销书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余世存 不同文明之间的最初交往如何发生,如何可能?似乎永远是一个谜。人们的交往沟通如何确立“主体间性”,至今仍是从哲学家到平民大众的难题。一般以为文明间的交往,大致会有几个阶段:最初是无功利性的欣赏阶段,其次是功利性的抵拒阶段,最后是化合为我所用阶段。我国文明跟佛教文明的交往就是如此,先是王朝的上层社会对佛教的欣赏,以为西方圣人释迦牟尼所说,跟我们的圣人孔老所说相似;然后就进入冲突,“沙门不拜王者”,朝廷和儒生先后灭佛辟佛;最后到宋朝,宋人援佛人儒,创理学,为我所用。我国文明跟基督教文明的碰撞,似乎也有这样的阶段,不过,由于基督教文明进入我国方式的特别及其至今的强势,使得我们对基督教文明的态度,欣赏和敌拒混杂在一起,已经一百多年,仍未能进入融合的阶段。而最初抱着欣赏态度的国人,其人生命运之复杂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百多年前,徐继畲因为做福建巡抚而有了了解西方的机会。他的欣赏了解西方是办洋务,跟洋人打交道时,不耻下问问出来的。他著书《瀛寰志略》。后人称说,清朝以后国人的思想,较之明朝徐光启、李之藻的世界眼光后退多多,又退回到了《中国论》和《华夷图》时代,从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到魏源的《海国图志》,都没有走出天下观和《华夷图》的视野,只是到了徐继畲,才开始走向世界,从天下观走到了地缘政治,从朝贡国家体系走进了民族国家体系。 徐继畲的书比较系统、详细地介绍了世界近八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和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特别是对于中国人很少了解的南美洲、大洋洲及非洲都有所记叙,而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介绍尤为详细,每个欧洲国家的面积、人口、财政收入和陆、海军规模都有具体数字介绍。徐称赞欧洲诸国“长于制器,金木之工,精巧不可思议;运用水火,尤为奇妙,火器创自中国,彼土仿而为之,益加精妙。铸造之工,施政之敏,殆所独擅。造舟尤极奥妙。篷索器具,无一不精。测量海道,处处志其浅深,不失尺寸。越七万里而至于中土,非偶然也。”在书中,徐继畲还介绍了英、美、法、俄、瑞士等国的选举制、议会制和立宪制,对于议会的组成、职权范围等,都作了较详细的叙述。他指出,实行议会制是欧洲各国的共同体制,“不独英吉利也”。徐对欧洲国家的先进文明多有赞扬,如称赞瑞士“国无苛政,风俗简朴淳良,数百年不见兵革”,是“西土之桃花源”。 尽管徐为了“中国国情”,在书中做了不少妥协,包括在引言中写道:“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但徐书在当时人眼里,仍不被理解。这书一问世,就招来了一片非议,他的好朋友也批评他失了“夷夏之大防”,混淆了内外有别的“春秋大义”。他的政敌,包括林则徐一派,则断章取义,以他书中论日耳曼联邦有“西方王气方兴未艾”之语,而欲将其置于死地。就连曾国藩,也说他的书“颇张大英夷”,而不以为然。徐“遂而负谤至今”。他的命运可想而知,“称颂夷人,献媚夷酋”,丢官不说,书也被毁,不让出版。 《瀛寰志略》问世后,虽然在国内被禁,却在日本被一再翻刻,普及至一般读书人之中,于其明治维新,大有助焉。二十年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瀛寰志略》在国内的地位开始提升,总理衙门重印《瀛寰志略》,“中外(指京师与地方)奉为指南”。他的老朋友郭嵩焘,初读《瀛寰志略》,也觉得徐继畲赞美西方言过其实,刻意夸大其词,后来他出使欧洲,方知其言非虚,遂叹日:“徐先生未历西土,所言乃确实如是,且早吾辈二十余年,非深识远谋加人一等乎?”康有为、梁启超、丁日昌、薛福成等主要维新人物,都从《瀛寰志略》中接受了新的世界观。可以说,19世纪我国后半世纪的思想家们都从中受益。作为变革维新的微妙宣言,它为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奠定了根本的思想基础。 徐继畲对西方文明的欣赏是显而易见的,如前所说,他的欣赏仍得以我们文明中的理想状态相参照。 在书中,徐继畲告诉国人,地球的另一边,有一个与中国完全不同的世界。他以赞美的笔触写道:“乾隆四十七年,华盛顿立国,谢兵柄,欲归田,众不肯舍,坚推立国主;但华盛顿却认为‘得国而传子孙是私也’,‘当择有德者为之。…“其总统以四年为任满,再任则八年耳”,徐告诉国人,只需有“德”,美国的任何一位平民皆可能被推选为“国主”。而中国世代“得国而传子孙,是私也”。徐继畲认为,美国国家政治的民主共和制虽属原创,却与中国“三代”政治中的“禅让”“天下为公”等古道不谋而合,西方民主制度之内涵“符合孔子遗意”。徐还预言说,美国所实行之“世法”,“必传于世无疑”,因其所代表的是世界发展的必然大趋势。曾国藩后来深受徐继畲的影响,他在南京专门修建了三间大房子,摆设地球的巨大模型,他通过《瀛寰志略》了解美国。据说,徐继畲对美国的评价感动了他,将美国理想与三代之治联系起来,曾国藩认为这样的评价很真诚。 19世纪40年代,美国政府决定建造华盛顿纪念碑,并向全世界广征纪念物。当美国政府向中国征集相关的纪念物时,由于我国的封闭和国中人士视野之狭窄,竟无相关可用之物,美国政府颇为失望。当是时,丁韪良在与徐继畲的朋友张斯桂交往中,得知徐对华盛顿不仅非常了解,且发表过相关评论。于是,他购得上等石料制碑,并通过张斯桂得到原文,汉字碑乃成。1853年,此碑漂洋过海到达美国,赠予美国华盛顿纪念馆。碑文文字:“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1862年,美国传教士伯驾将碑文译成英文后发表,使徐继畲的言论事迹在美国传开。1867年10月21日,美国第十七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和国务卿西沃德,特请著名画家普拉特摹制斯图尔特所画华盛顿肖像一幅,由驻华公使蒲安臣代表美国政府赠送徐继畲,并举行了隆重的赠予仪式。蒲安臣公使致辞说:“华盛顿与中国人民一样,坚信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呼吸自由的空气;与中国人民一样,坚持孔子在二千三百年前就提出的一个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十年前,你出版了一部关于各国历史地理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倾注了你大量的劳动,正确的判断,以及你们国家的了不起的学问。你考察了各个国家的伟大人物,却把华盛顿置于一切伟人之首。你对华盛顿的评价,已经被充满感激之情的美国人民所翻泽和引用。为了表达谢忱,总统特地让国务卿请一位卓越的艺术家,制作了这幅画像。今天,我以美国人民的名义,带着一切美好的祝愿,赠送这幅画像。”蒲安臣还说道:“盖为我国之民所敬仰而深慕者,独有兄台一人而已!” 徐继畲的答辞是,“覆迳启者:昨读琅函,猥承奖誉,并以贵国开国之华盛顿绘像见赠,展观具见雅仪,欣羡之余,弥殷钦佩。因思贵国中华盛顿首建奇勋,创为世法,以成继往开来之功,其必传于世无疑也。专覆并谢,即颂吉祉。”从英文回译的大意是:“您对我的高度赞扬,使我深深感到自己其实难副。当我一遍又一遍地端详着这件精美的赠品的时候,华盛顿,仿佛就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的喜悦和感激之情,竞一时难以言表。在奠定贵国的基础方面,华盛顿显示出惊人的能力。他已成为全人类的典范和导师。他的贤德,已经成为连接古代圣贤和他以后各代伟人的一条纽带,因此,他必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1868年3月29日,《纽约时报》刊登重要评论,论述徐继畲因研究科学被撤职,并遭到皇帝放逐,长达十八年。其科研成果是一部世界地志专著,名《瀛寰志略》,从此“中国历史悠久的地志体系,被这位东方伽利略改革了……对中国人来说,研究夷人历史,肯定险象环生,而这位地理学家,正直勇敢,不怕重蹈伽利略的覆辙”。 1998年6月25日至7月3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问我国。6月29日,他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在谈到中美关系时,克林顿提到了一个插曲。他说:“从我在华盛顿特区住所的白宫往窗外眺望,我们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纪念碑高耸入云,这是一座很高的方尖碑,但就在这个大碑上有一个小石碑,上面刻着赞颂美利坚的话语:美利坚‘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这话并非出自美国人之口,而是由中国福建巡抚徐继畲所写。1853年中国政府将它作为礼物赠送给我国,我十分感谢这份来自中国的礼物。”克林顿还表示,这块汉字碑是“一百五十年前美中两国关系沟通交往的见证”。 (摘自《中国男》,九州出版社2010年3月版,定价:30.00元。)
人物:叶茂中:狼道营销
作者: 暂无 来源: 市场观察·广告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着跟进。戴军帽、喜欢画画的叶茂中最终无缘成为战士,也没有成为画家,不过其尚武精神、文艺心态,却无法被外力所销匿,而是通过与时代相契的另外一种形式实现了张扬。 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泰州濒长江,北
民国词社的传承以及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专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近似:“国内频年丧乱,士大夫多流寓于外人租借地,冀得苟全。有上海,北则天津,并为畸士文人栖身息影之所。借文酒之会,以遣优生念乱之怀。”《烟沽渔唱》,是须社的社刻,当时蕲水陈恩澍、宛平查尔崇、汉军驻防李
十大连续帽子戏法
作者: 暂无 来源: 足球之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主场8比O血洗卢森堡联队,阿尔塔菲尼在第8、11、34、44、67分钟独进5球。次回合,米兰再以6比0获胜,巴西前锋在第34、42、90分钟再进3球,冠军杯首个连续帽子戏法就此诞生。1/4决赛,米兰
民间 和胡爷聊关公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晋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胡小伟是个闲不住的人。算起来,这是他关注并研究关公文化的第25个年头,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关公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人称“国内关公文化研究第—人”。 文 本刊主笔刘杰 图 摄影记者魏停 全晋会馆一楼,山西文化礼品馆洪鼎茶堂内,胡小伟正在借助投影仪和激光笔现场讲解他的“十年规划”。这是会所常设的“关公文化”专题研讨会上的一个场景,此前这里刚刚接待了来自文莱的华侨商人关英才先生,及其随同刘芳女士等。 88岁高龄的关先生国语不是很流利,但精神异常矍铄。身为关公后裔(第七十二代孙),老先生至今仍在为弘扬关公文化四处奔走,殷殷之情天地可鉴。和关先生相类似,66岁的胡小伟先生同样中气充沛、精力过人,常年过着“空中飞人,’般的生活一—几天前还在山西,转眼就飞到了海南,再通话时已到了河南…… 痴迷关公文化的胡爷 胡小伟是个闲不住的人。算起来,这是他关注并研究关公文化的第25个年头,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关公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人称“国内关公文化研究第一人”。有趣的是,他的学术身份反倒经常被大多数人所忽略一一 作为新中国早年培养的大学生之一,出生于1945年的胡小伟,1967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1981年获文学硕士,以后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直到2005年正式从工作岗位上退休。早年间,他在CCTV多个电视栏目做策划、撰稿、特邀嘉宾和特邀主持人,以后又在凤凰卫视担任特邀主持人。这样的经历,可以直逼今天红到发紫的学术明星。 这是胡小伟第二次正式来山西。几个月前,他应山西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单位的联合邀请,为省级领导讲授了一堂有关“关公文化”的专题课程。这—次来山西,受邀参加“中国运城第21届国际关公文化旅游节”暨运城建市10周年庆典活动前,特意抽出时间来到洪鼎茶堂,与山西文化礼品馆总经理张海燕女士,以及省内多家媒体圈朋友,共话“关公刘匕”,共品武夷岩茶。 胡小伟是如此的痴迷关公文化,以至于为了看到一尊较特别的关公造像,都肯飞越几千公里赶过去。“日本人也崇奉关公,”他向《新晋商》介绍说:“江户时代他们所塑造的关公像,白衣白袍,潇洒利落,这是对关公最高的礼遇一一白色是日本皇室使用的颜色。”胡小伟认为,由于关公在日本人印象中是中国的战神,所以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特意发起一个“去关公化”。 与此同时,刚刚建立不久的新中国,因为急切地想加入现代化国家阵营,陆续开始了对当代“封、资、修”等所谓落后文化的大力鞭挞……一场文化浩劫之后,非但“武圣关公”销声匿迹,就连“文圣孔子”也被全社会轻佻地称作“孔老二”了。当年,被迫蒙羞的传统文化,宛若被小闯将们砸烂的释、道二家神像一样,哪里有今天和谐社会中百般尊崇与信众香火! 传统是否一定与现代对立?赶超现代化是否一定要“去传统化”?1985年,刚到不惑之年的胡小伟因私前往香港,探亲访友的同时也找到了核心答案。“我第一次体会到,传统和现代化并不是对抗的关系。”他说:“某种意义上,国家和民族道德是无法引进的,所有这一切必须基于文化的传统的东两,才能够完美形成。”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胡小伟将“关公文化”正式纳入了自己的学术研究范畴,并持续到今天。“那时候,我们这一辈人普遍地对历史文化感到迷茫,真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他说:“关公穿越一千多年的历史来到我们身边,但我们根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儒、释、道三教,包括藏传佛教都在供奉他。人们更不理解,为什么一个三国时候的战将居然能圆融三教、亲睦民族。” 一句话,我们对“关公文化”缺乏系统的、正确的理解,也缺乏必要的历史文化的薪火传承。于是,当一个文化断层开始出现后,人们往往只能借着依稀存在的坊间记忆来延续香火。“老百姓心目中的神灵崇拜,必定经历了一个非凡的过程。”胡小伟说:“首先,他是个能代表传统的核心价值观的人物。其次,他一定要在大义归天之后,才能够在人们心曰中复活和永生。” 因此,关公生前是万军之中轻取上将首级的三国骁将,是那个时代忠、义、仁、勇的具体代表和典型。而当关公壮别人世后,也就恰如其分地为帝、为君,褪尽尘世间的铅华,成为宝相庄严、护佑众生的神灵。胡小伟至今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在云南大理的一座古庙庆典仪式现场,一位白族老太太虔诚地等待着庆典活动结束,好赶紧给“关老爷”上香。 “据我了解,绝大多数民族都有关公崇拜。在明代几乎覆盖了全部民族,更延及海外如日本、韩国、欧美各国等。”他说:“更不必说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的先民了。那时候,关公几乎是每一个社会聚落的神祗,而关帝庙就像现在一个国家的使领馆一样,遍布国内各地,以及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 推动“十年规划”的胡爷 洪鼎茶堂酽酽的茶香中,听‘胡爷”讲关公文化,是一段难得的优雅时光。在这里,一切尘世的浮躁似乎已尽去,洋溢于空中的是一种平素鲜见的激扬之情。2010年是关公诞辰1850周年,到2020年的时候,又是关公大义归天1800年。如果我们更注重“关公文化”的实质,更在意寻找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也许当在十年后的今天,再度畅叙一种文化的脉动与延续。 此番洪鼎茶堂论道,胡小伟更为关注的是“关公文化”的薪火传承问题。他可能平生第一次察觉到,自己毕竟要一年年老去,而这项事业也已到了需要70后、80后广泛参与的时候。为此,胡小伟开始构思他的“十年规划”。 在这个规划中,他将广泛联络国内的媒体圈和“关公文化”研究机构,从多方呼吁各地恢复重建业已损毁的关帝庙开始,继而组织不同阶段的纪念关公大义归天1800周年“重走关公路”活动,借助于为期10年的活动规划,胡小伟希望能将“关公文化”做更深入地弘扬与发展,让“关公文化”中所富含的营养,滋润或者说哺育我们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圆融社会、和睦乡里。 这个规划的整体内容,将涉及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湖北等省,继而延及新疆、西藏等地。以一种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记忆的历史文化或文明,作为重担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起步。在这个宏大叙事般的“十年规划”里,有着胡小伟25年研究“关公文化”的足迹:从北京城区的老街老巷,到河北涿州传说中的桃园,以及山东东平、江苏徐州、河南许昌、湖北赤壁、湖南益阳、山西解州……这些,都曾是关公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详细解说之后,关掉电脑、收起投影仪的刹那,现场媒体工作者及特邀嘉宾们始而沉默,继而掌声如雷。嗓音清亮、面色红润的“胡爷”笑吟吟地端起一杯茶,细细啜饮。又在山西文化礼品馆张海燕女士的陪同下,饶有兴致地观赏了馆内的“关公文化民艺专区”,对民间的各类关公题材剪纸、堆锦、紫砂陶艺、国画等赞不绝口,并一一评介各类艺术品的细节表现功力如何。 山两文化礼品馆,是江南餐饮集团与山西洪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携手创设的一个“山西特色民间艺术品陈设中心”,省内餐饮文化的先行者之一,与昔日成功协办过首届中国(太原)煤博会、首届山西面食文化节的文化传播机构强强联手,意在把山西的地方文化实现产业化,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首先需要有一个相对容易操作的入口。也许,未来山西文化的产业化步伐会从这里轻松起步。以此而论,源自洪鼎茶堂的一小步,将会是山西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一大步。
对传统常怀敬畏之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儿女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法作品   精神寄托   传统   “粉丝”   石景山   敬畏  
描述: 。” “士大夫”情结 赵易之祖籍浙江,出生于北京,按照族谱上的记载,他这一脉都是北宋皇室的后裔。宋室迁以后,他的祖先从中原地区来到了浙江,最后定居在了绍兴。南宋灭亡以后,族人沦为平民
2000年第9卷总目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126) 静脉滴注氟罗沙星致片状皮下出血1例 邓洁王(178) 肌肉注射盐酸山莨菪碱致剧烈头痛1例 林俊先(178) 氯氮平致荨麻疹1例 温预关胡号应郭建雄(182) 口服氢氯噻嗪致寒战高热1
< 1 2 3 ... 282 28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