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揭露苏轼尊儒反法的两派嘴脸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儒   思想战线   文化大革命   阶级矛盾   儒法斗争   王安石变法   苏轼   民族矛盾  
描述: 九百年前的中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突出地表现为一场激烈的儒斗争,这就是王安石变法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变法斗争。在这场激烈的斗争中,有个很为活跃的人物,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历来一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被尊为大诗人、大敞文家、大书画家。
天人合一:学术、学说和信仰:再论中国哲学之身份及研究取向的不同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文化建构   两种定位   方法论   两种定向  
描述: 研究中则存在着学术研究与现实关怀两种取向。本文以此为理论框架,以天人合一的历史内涵和现代讨论为实例,进一步讨论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和方向问题:一方梳理上一世纪关于天人合一之讨论;另一方则以学术界甚少
论中国佛教的人性善恶观——以天台宗为重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佛教善恶   性具   佛教中国化  
描述: 的“性恶”,指的是人性(佛性)除具备善的因素外,还包含恶的性质,善和恶是心性(佛性)统一体的两;二、台家所说的善恶为性之“所有”,儒家所说的善恶为性之“所能”。在儒释道三教融合已成定局的氛围中,台家善恶观
王充是鸿儒《论衡》宗孔子:兼论学派划分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鸿儒   原则与方法   学派   王充   归属问题   孔子   《论衡》   儒家经典  
描述: 关于王充的学派归属问题,争议颇多。本文认为,王充的思想杂采诸子而有创新,但对儒家继承最多。王充批评过孔孟,但又对孔孟极其尊崇,称孔子为“圣人”、“诸子中最卓者”,肯定儒家经典“万世不易”。王充赞同道家的天道观,但在宇宙观、认识论、政治论、人生论等许多方面却迥异于道家而偏向儒家.王充轻视当时的俗儒、腐儒,但对整个“儒生”阶层尤其是“通人”、“文人”、“鸿儒”又给予高度评价,并自诩当代孔子、董仲舒。所以,王充应该属于儒家。
南京大学出版社 精品推荐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语言   马拉美   亨利·詹姆斯   杜拉斯   后现代主义思想   穆齐尔   精品推荐   普鲁斯特   克洛代尔   儒贝尔  
描述: 《未来之书》[]莫里斯·布朗肖著赵苓岑译定价:48.00元本书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莫里斯·布朗肖的文论集,以富有激情而玄妙的叙述语言,通过对荷马史诗、普鲁斯特、歌德、阿尔托、卢梭、儒贝尔、克
朝鲜许筠“梦”记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流  
描述: 许筠为朝鲜朝中期著名文人。学者,著述甚丰。在其散文作品中,“梦”记尤有特色。他采用了唐人传奇的写作手,“梦”既成为现实生活的投影,又成为失意人生的补偿,并深刻反映了他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意识。通过对这类作品的研究,不但能更清楚地把握许筠其人,而且能对那一时代的朝鲜社会思想有一更客观的了解。
“东亚经济奇迹”的系统分析——关于“东亚政治经济学”的阐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东亚政治经济学   东亚经济奇迹   强大政府   传统文化  
描述: “东亚政治经济学”主要是指东亚“儒文化”国家和地区在其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相当同构性的一套外事哲学、价值标准、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伦理道德,以及相应的宪法原则、政治典章、权力法统、社会规范和行为模式。它构成了东亚经济现代化系统模式的理念体系。其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科学理性的确立、坚定的现代化领导集团及其领导下的强大且具卓越公共行政能力的政府、被市场经济激活进而得以转化和更新的传统儒家文化,是构成这一系统模式、这一理念体系的三大要件。正是这三大要件的相互激荡、融合和良性互动促成了今世人瞩目的“东亚经济奇迹”。
牟宗三儒释道三教的哲学证立与圆教判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道三教   实践的智慧学   牟宗三   哲学证立   圆教判释  
描述: “实践的智慧学”是康德对古希腊“哲学”意义的揭示。牟宗三通过“实践的智慧学”哲学古义的诠释,以及“哲学”与“教”统一性的证明,为中国传统儒释道三教奠立哲学王国中的合法地位,为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和中西哲学的比较融通拓展出理论的地平。在“实践的智慧学”诠释基础上,牟宗三借鉴康德哲学对儒释道三教进行了现代哲学的建构,并展开“圆教判释”。牟宗三的“圆教判释”,是“实践的智慧学”意义上的“哲学判教”。
主持人语:拓展传统研究,参与文明对话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思想文化   佛教   道教   中国   儒家文化  
描述: 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教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汉代以来中国思想学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走向。不了解儒佛道三教关系,不但不能真正了解儒佛道三教各自本身的历史演进和思想特点,而且无法全面把握中国哲学史、宗教史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近年来,随着对儒佛道三教各自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关注对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的研究,这对拓展传统思想文化研究领域、推进对儒佛道三家及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的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老庄对人自身问题的认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道体   人性   庄子   心机  
描述: 先秦诸子对人自身的问题,各有不同的认识,老庄的认识最深。儒家有"荀子性恶说",只是意在立说,对人性的问题并无深见。但自孔子始儒家即有一种"幽暗意识",认识到人自身的昏暗,是政治混乱的根源,此种认识在儒家传统中影响深远。墨家有"尚同"说,意识到人的原初状态,是人人各有私见,相互敌视,需要政治权威才能维持秩序。此说是先秦集权政治思想的人性认识根源,法家进一步发展,至韩非集大成,对人的私心和危险有深刻揭示。但韩非之说同时受道家影响,道家对人自身问题的认识最有深意,却一向未为学界重视。道家崇尚自然之道,以道为天地原初浑然状态,人脱离自然,心智机巧百出,此为社会一切问题之祸根。老子始倡其说,庄子进一步发扬。《庄子》外篇有性自然说,是对人类原初状态的想象。若以人性演进历史为一长河,庄子设想源头清澈,正为对比后来流变的混浊。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对人性的黑暗有最深的洞见,认为人类造恶的根源,即在个体生存方式本身。此说上承老子,下启后世儒学。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