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呻吟语
作者:     吕坤   来源: 扬州:广陵书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心,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以及问学方面的“读书能使人寡过,不独明理”,治道方面的“兴利无太急,要左视右盼;革弊无太骤,要长虑却顾”等等,都体现了洁身自好、实用通融的思想。 《呻吟语》以语录
南怀瑾选集 全12册 典藏精装版
作者: 南怀瑾先生   来源: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中国文化泛言》。第八卷《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学佛者的基本信念》。第九卷《金刚经说什么》、《楞严大义今释》。第十卷《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楞伽大义今释》。第十一卷《原本大学微言》。第十二卷《南怀瑾讲演录》、《南怀瑾与彼得?圣吉》、《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南怀瑾选集 全12册 典藏皮质封面精装版
作者: 南怀瑾先生   来源: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中国文化泛言》。第八卷《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学佛者的基本信念》。第九卷《金刚经说什么》、《楞严大义今释》。第十卷《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楞伽大义今释》。第十一卷《原本大学微言》。第十二卷《南怀瑾讲演录》、《南怀瑾与彼得?圣吉》、《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十三经译注 6卷
作者: 邹博   来源: 北京:线装书局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左传》重在史事的陈述,《公羊传》、《谷梁传》重在论议。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孝经》为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阅读《十三经》。
中医古籍名著丛书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2本
作者:   战国   佚名   来源: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黄帝内经素问汉末张仲景撰《伤寒卒病论),始有《素问》、《九卷》之称。魏晋皇甫谧《甲乙经》序中言:“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即《内经》也。”西晋王叔和撰《脉经》,云出《素问)、《九卷》。《隋书·经籍志)乃以《黄帝素问》九卷、《黄帝针经)九卷代(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于魏晋时即亡一卷。全元起首先为之诠注,史载其“悉祖《内经》,以医鸣隋”。唐代王冰自号启玄子,因感《素问》“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乃“精勤博访,历十二年”而重予注释,于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撰成。并以“旧藏之卷”,补之,即“天元纪大论”以下七篇,而为二十四卷,八十一篇。惟“刺法”、“本病”仅存篇目。诚如宋代林亿、高保衡所言:“迄唐宝应中,太仆王冰笃。好之,得先师所藏之卷,大为次注,犹是三皇遗文,烂然可观。”?黄帝内经灵枢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乙亥(公元11纪年),锦官史崧校正“家藏旧本”《灵枢经》九卷,八十一篇,并增修音释,附于卷末,刻为二十四卷(后人改为十二卷),即为流传至今之《黄帝内经灵枢》。本书所论医理,与《素问》属于同一体系。所不同者,除阐发阴阳五行、藏府气血、病机治则外,着重论述了经络、输穴、针具、刺法等。明代马玄台深得《灵枢》之精蕴,于《灵枢注证发微》中谓其“大体浑全,细目毕具,犹儒书之有大学,三纲八目总言互发,真医家之指南,其功当先于《素问》也”。《灵枢》刊行后,流传甚广,复经多次重刻。现存主要版本有:元胡氏古林书堂刻本、明嘉靖赵简王朱厚煜居敬堂刊本、明熊氏种德堂刻本等。此次校点以赵府居敬堂本为底本。只留正文,删去音释。参校胡本、熊本、日刊本、正统道藏本等。并参阅《太素》、《甲乙经》、《脉经》、《金要方》、《金翼方》、《外台秘要》、《类经》、《永乐大典》及马注、张注、黄注等。
王立群百家讲坛读史系列套装 全6本
作者: 王立群   来源: 郑州:大象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与暴君于一体的帝王。他就是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提到的“秦皇汉武”中的汉武大帝。《吕后》:《王立群读史记>之无冕女皇吕后》(修订版)2013年12月出版,2014年1月份上市。本书采取传记特点
聊斋志异
作者: 陈方注   来源: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清代   中国   笔记小说  
描述: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山东淄川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至其父亲蒲槃弃儒经商。后家境衰落,生活清寒。他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入为秀才。但此后却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援例出贡,五年后去世。他一生除当过江南宝应知县孙蕙的幕僚外,终身都在本乡设帐授徒。这样使他有机会大量接触下层民众、读书子弟和乡绅地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情感。从20岁开始,他注意收集各类传说故事,据说他在大路边设置烟茗,邀请过客述奇说异,然后加以润饰创作(见邹瞍《三借庐笔谈》)。按他自己话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简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聊斋自异》)。经过二十多年苦心勤作,写成《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里面的故事环境基本上发生在冥界仙境,故事人物大多是花妖狐魅。蒲松龄以他超凡的想像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构筑起一个亦真亦幻、亦人亦鬼的幽冥世界,从社会批判角度观照,这个幽冥世界乃是人间社会的真实投影,它揭示人世辛酸悲凉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偃蹇惨痛的生活经历;从美学理想角度观照,这个幽冥世界乃是人世理想的梦幻体现,它揭示出对人世善恶的最后清算和对人生憧憬的重新开始。因此,聊斋故事无论在情节曲折和环境奇幻,还是在人物遭遇和场景迷离等角度品赏,都会引发人们强烈的政治义愤、道德感怀和艺术遐想。 聊斋故事集中在几个主要题材上。第一类是揭露题材。首先揭露封建朝政,把持国政的尽是丑物,人越丑官越大,当宰相的“双耳皆背生,鼻三孔”,当大夫的“率狰狞怪异”(《罗刹海市》),权臣贪污舞弊,结党营私,横行霸道(《续黄粱》),连皇帝也只用心于斗蟋蟀(《促织》),似如此君臣朝政焉能不昏暗?其次揭露虎狼吏治,整个统治机器全是虎狼把持,“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梦狼》)。公堂上毫无公理可言,从冥王到郡司和城隍以至小小的隶役,无不为非作歹,残民以逞(《席方平》),虎狼吏治实际是迫使百姓触刑就犯,强化残暴统治。在这种险恶条件下,豪绅恶霸正好仗势欺人,像金和尚(《金和尚》)、宋御史(《红玉》)、庄公子(《向杲》)之流的行径实在令人发指。蒲松龄这类揭露性铁笔展现出故事深邃的政治含义。 聊斋故事第二类是科举题材。蒲松龄从其切身感受尽情暴露科举制度之可恶和科举士子之可笑。作为封建教化体制,科举不过是一个专门割秀才髀肉的“考弊司”(《考弊司》),把持科举的所谓“司文郎”考官,尽是“盲于目并鼻盲矣”的目盲鼻塞之辈,从他们眼里不可能选出真正的人才(《司文良郎》)。科场士子则终生沉溺其中,永远处在王子安式的恍惚状态(《王子安》),可怜兮兮,郁郁而终,就连变成亡魂也得去应试(《叶生》),其酸腐庸碌之态实在令人生厌。蒲松龄突发奇想,让老虎把这些社会寄生虫逐个吞噬(《苗生》),可见他对科举厌恶已极。 聊斋故事第三类是婚爱题材,在全书占据重要比例。里面的男女青年都强烈追求自由恋爱,青年女子尤其突出,像鸦头、聂小倩、红玉、黄英等,都积极争取自身的感情幸福。蒲松龄不仅强调他们的性爱追求,而且更强调他们相互拯救的命运结合及其献身精神。像娇娜和孔雪笠,青凤和耿去病,连城和乔生,晚霞和蒋阿端,都是同甘共苦,共抗恶俗。他们不仅是知己,还是知交,蒲松龄强调超越性欲的精神沟通,像娇娜对孔雪笠,连城对乔生,龙女对马骥(《罗刹海市》),即所谓“腻友”、“良友”,“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娇娜》)。这些都不能不是《红楼梦》男女们的先声。 诚然,蒲松龄决非只是讲个故事娱人耳目,而是想通过故事表述态度和寄寓情怀。所以,他在借鉴史传体叙事的同时,也承袭了史乘的春秋笔法,借“异史氏日”表达立场。他警告皇帝:“天子一跬步,皆关人命,不可忽也”(《促织》)。指责官场“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罗刹海市》)。提拔女子等同名相“唐太宗谓魏征更饶妩媚,吾于鸦头亦云”(《鸦头》)。慨叹自己功名不立“顾茫茫海内,遂使锦绣才人,仅倾心于蛾眉之一笑也。悲夫”(《链城》)!这些评论对理解故事旨义颇具引导性。对于一些带警喻性的寓言故事,像不下苦功学道的劳山道士,披着画皮的美妖,“借人命以神其术”的卜者(《妖术》),蒲松龄都有意味深长的告诫。 《聊斋志异》的艺术技巧达到文言小说的巅峰。首先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像席方平的倔强正气,婴宁的天真活泼,小翠的机智伶俐,窦氏的善良凄酸等等,无不深叩读者心扉。恰似鲁迅所说:“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中国小说史略》)。其次是描写技术,场面如龙窝君检阅各部歌舞(《晚霞》),景物如王子服访寻南山(《婴宁》),人物如成名捉蟋蟀(《促织》)等等,无不佳妙。还有,蒲松龄对古文语汇的娴熟运用每每令人击节不已。 《聊斋志异》在作者生前已有抄本传世,乾隆十六年(1751)铸雪斋抄本是较早一种,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会校会注会评本,共收491篇。现据此本,参照别本,选出40篇注译。注释重在专名僻词,凡先出者已注,后出者不再注,词义可在译文展示则不注。译文力求把握本意,直译直说,不乱原文辞序,照顾原文整句齐语。
科普系列图书 套装共4册
作者: 曹寇   胡刃   成实宗   来源: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图书除外)合格购物商品超过1件,同时购买《美国语文(英文原版)(套装共6册)》可享受¥8.00元的优惠在订单确认页面输入N27XHU8P点此查看如何获得促销优惠(促销说明
钟茂森博士儒释道经典讲座文集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研习报告 》《佛说阿弥陀经研习报告》《地藏菩萨本愿经研习报告》《三十七道品研习报告》《佛说盂兰盆经 细讲六和敬 研习报告》 套装共5册
作者: 钟茂森   来源: 北京:团结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古代   中国   哲学思想  
描述: 《弟子规》《太上感应篇》《佛说十善业道经》被誉为“中华文化的三个根本”,《弟子规》为儒之本,《太上感应篇》为道之根,《佛说十善业道经》为佛之根。这三部经典经文不长,内容易懂,容易受持,因此广为传诵。然“三岁小孩皆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得”,要将经典中的教诲落实于生活中,则非易事,看似浅显易懂的文字背后,实则蕴含着深广的义理。《佛说盂兰盆经》和《地藏菩萨本愿经》同被誉为“佛门孝经”,这部经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要启发众生的孝心,借弟子大目犍连尊者欲报亲恩这个事件,给我们留下这种垂范。经中为我们讲述了盂兰盆法会的由来和意义,帮助我们了解如何如理如法地行孝,以达到至孝。《细讲六和敬》是作者承恩师慈命,对《六和敬僧团倡建书》所做的十个小时的详细报告。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叫做“六和”。无论在家出家,以“六和敬”做为修行准则的四人以上的团体,就叫僧团。六和敬僧团出现的地方,一定会得到诸佛护念,龙天拥护。本报告中,作者为我们详细开解了“六和”的真实义理,并告诉我们如何落实“六和敬”、建立“六和敬”团体。“三十七道品”是佛法修学的纲领。道品为梵语bodhi-pak?aka之意译,又作菩提分、觉支,即为追求智慧,进入涅槃境界之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又称三十七觉支、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助道法、三十七品道法。循此三十七法而修,即可次第趋于菩提,故称为菩提分法。三十七道品即指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地藏菩萨本愿经》被称为“佛门孝经”,是学习大乘佛法的基础。在佛法里,有四位菩萨是大乘修学的代表。地藏王菩萨代表孝亲尊师,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本书是钟茂森博士于2007年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研习报告。正如作者所言:“我们发心学佛,一定要重视孝亲尊师、修十善业的心地法门。要以一种特殊的、殷切的心情学习这部伟大的经典,感受地藏菩萨那种孝慈心以及为法献身的精神,效仿地藏菩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众生做一个孝亲尊师、修十善业的好样子。”《佛说阿弥陀经》是“净土三经”之一,这部经原名叫做《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佛说阿弥陀经》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这部经的时候,给它安上的经题。《阿弥陀经》这个“阿弥陀”是佛的名号,是梵语,翻译成中文,“阿”翻作无,“弥陀”翻成量,“佛”翻成觉,所以“阿弥陀佛”中文的意思就是无量觉。这个无量是代表自性的智慧、德能、相好。所以,“阿弥陀”这个名号就是自性的德号。本书是钟茂森博士于2008年所作的《佛说阿弥陀经》研习报告,依据明代高僧蕅益大师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将《佛说阿弥陀经》的微妙义理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撞见未来
作者: 刘广迎   来源: 北京:新华出版社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中国   散文集   当代  
描述: 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撞见未来》(2017年3月*版)一书多维度、立体化地对“未来”作了深度思考,从人性、哲学和科技的角度为大家定义和重构了“未来”,为我们如何走向未来、拥抱未来设置了全新的场域,提供了指向。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人类的解放事业、人类的建设事业、人类建设事业的机遇和挑战,共计十五章。作者在书中广征博引,哲思探幽,既立足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研究和探讨,又从网络时代、科学技术革命和人工智能等时代命题中探究关于未来的趋势。全书始终贯穿着对人或者人类的关怀,充满了哲学的思辨和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理性分析,在开拓视野的同时直达内心,让人阅读之后颇感震撼。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撞见未来》(2017年3月*版)一书多维度、立体化地对“未来”作了深度思考,从人性、哲学和科技的角度为大家定义和重构了“未来”,为我们如何走向未来、拥抱未来设置了全新的场域,提供了指向。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人类的解放事业、人类的建设事业、人类建设事业的机遇和挑战,共计十五章。作者在书中广征博引,哲思探幽,既立足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研究和探讨,又从网络时代、科学技术革命和人工智能等时代命题中探究关于未来的趋势。全书始终贯穿着对人或者人类的关怀,充满了哲学的思辨和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理性分析,在开拓视野的同时直达内心,让人阅读之后颇感震撼。《撞见未来》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对*科学技术的把握、分析和预测,更有各种哲学思想的集成,还有作者对于物理学等学科的钻研成果,其中融合了西方哲学,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等等,在庞杂但条理清晰的叙述中,本书始终关注着人类的终极命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作者在书中抛弃了相对机械的进化论,立足发展理论体系,用预测手段分析到我们即将告别物质短缺时代,人将从被资源有限性、劳动必须性和生命有限性共同异化的动物变异为超人,而且分析出在这其中起关键推动作用的就是科学技术。科技进入量子时代,“未来”的大幕正在向人类层层拉开。科学技术以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等形式挣脱了人类的股掌之间,正在重构着这个世界,重构着人类,重构着所有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在这重构的过程中,人类或者升级为超人,或者创造出超人,整个世界*终将成为超人的世界。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始终坚持学习和研究,《撞见未来》是其继《解放自己》出版三年多之后的又一呕心力作。本书发轫于作者对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思考和探讨,起源于他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积累与沉淀。但由此而生发出在未来学和哲学等概念下的如此庞大的体系,足以见作者深厚的知识功底和强大的底蕴。凭借这种能力将“未来”置于时代背景之下,作者不留痕迹地引爆了我们的思想和意识,这需要洪荒之力和惊天勇气。在N次元时代,四处飘浮无处不在的传统概念终将尘埃落定,作者所给予的关于“未来”的答案凸现出来。这样看,本书不仅为我们怎么认识“未来”设置了全新的场域,也为我们如何看待人和人类提供了全景视角。显示全部信息
< 1 2 3 ... 79 80 81 8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