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学与政治之间:论董仲舒
作者: 连瑞霞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   徐复观   董仲舒   儒学  
描述: 是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后半生的学术生涯主要致力于汉代思想史的研究。董仲舒是汉代公羊学大师,汉代儒学思想特性的塑造者。以中国思想史的思想演进历程在汉代所具有的阶段性特点为依据
儒岙镇:村监会履职能力有提升
作者: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儒岙镇:村监会履职能力有提升
儒子耕陶
作者: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儒子耕陶
董仲舒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衡水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秋繁露     董仲舒  
描述: 《春秋繁露》一书中出现“”字多达67次,“”字在《春秋繁露》中的频繁出现体现了它在《春秋繁露》中的重要性。通过对“”的主要意思、主体、内容与目的以及方式等方面的逐步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春秋繁露》中董仲舒学术思想的了解。
反之道:《老子》与〈剥〉、〈〉二卦诠释视域的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宇宙本体   复反     阴阳  
描述: 「復反」,是儒、道哲學體證超越性本體的方式,經由形上理則的「道」或「天」為本體,作為體證天道與心性修養的原則。其透過自然萬有生死循環的認知,認為形下現象中無一不變之理,人的形軀生命亦為命限所設,轉而復求道德價值的永恆。 然而,不同進路下,觀點亦有殊別。《老子》在體證「符號之後」過程中,認為唯有復反於形上本體,才能掌握與統觀事理之幾。故講求不爭、守柔,消極地應對事理以積極超越地靜觀道體。《周易》適反,由〈剝〉而〈復〉觀察中,則偏重視陽剛的積極性意義,將正面價值建立在人情事理上,並告誡君子知時中與權變之道,該隱則隱,該進則進,非僅復守本體。所以,從中可透顯「復反」在不同哲學思維下的分殊性詮釋,亦開出兩種形上思想體系的進路。
德凝:专业修复“古建筑” 涵养修复“心灵”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企业教育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园林工程   中华传统文化   大学生   古建筑修复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大连   城市建筑   城市建设   心灵  
描述: 半生从事古建筑修复,让我对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刻的领悟。这种文化思想不仅要渗透到我们的心灵之中,要在我们的城市建筑中得到体现,还要将这种文化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
儒学在中国民主转型中的困境与出路:梁漱溟与民主思想比较的视角
作者: 李秀丽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主思想   新儒学   徐复观   梁漱溟   文化思想  
描述: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了现代化运动,先是经历了学习西方器物的“师夷长技以制夷”阶段,后又致力于“变政”,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国成立以后,中国政治并未走上民主轨道,知识分子开始认为中国真正的问题在于文化。于是生发民国八年随五四运动而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激烈的反对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从根本上否定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在此背景下梁漱溟首先站出来重新倡导儒学传统,他在民国九、十年间进行“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演讲,直接与此西化风潮相抗衡,也由此开创了现代新儒学的研究。
孔子“兴观群怨”文艺思想浅述
作者: 阳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孔子    
描述: “兴、、群、怨”是孔子文艺理论的集中概括,是我国较早的、最为全面、完整和深刻的文学艺术理论。它从具体的社会内容和社会环境出发,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和社会实用功能,同时也涉及诗歌的审美意义,对后世众多
徐霞客衢州赞奇观
作者: 吕锡生   来源: 2001舟山徐霞客旅游文化研讨会暨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人们在阅读《徐霞客游记》时,对徐霞客笔下的名山,如黄山、匡庐、五台、鸡足及四岳之景,称之甚详;另外,对徐霞客的浙游记胜中,诸如雁顶探湖,金兰探洞也叙之甚多。可是,大家对徐霞客在浙江游踪往返次数最多的衢州,以及曾留有精彩游记片段的江郎三石,却提之甚少。本文就徐霞客的衢游进行一些探讨,以
晋祠中的祠庙寺观建筑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联系       融合   转化  
描述: 通过对晋祠中祠庙寺观的分析与研究,运用祠庙寺观的分类方法,探讨了晋祠从一座祭祀唐叔虞的祠堂演变成集儒、佛、道于一身,汇祠、庙、寺、为一体的古代建筑群的发展过程;总结出晋祠中的祠庙寺观是如何在各归其位的同时又互相联系、融合、转化,从而汇聚成为了今天晋祠与众不同的独特风貌。
< 1 2 ... 1231 1232 123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