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跨世纪台湾图像诠释的意义及其脉络-从现代诗创作抽样检视台湾图像的变异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意识   台湾图像   超台湾   区域文化  
描述: 台湾现代诗文化成为当代世界华人社会最杰出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因素就是对始终未曾中断的中华文化的传承。本文试图从台湾现代诗整体概观(抽样)呈现当代意义的角度,诠释台湾图像;同时,从其诠释的台湾图像反证它的当代意义。,另外,就跨世纪以来,现代诗多媒体化创作趋势的发展、不同世代诗人的创作现状,汇聚杂陈呈现的图像意义作初步解析。 关键词:台湾图像:超台湾;台湾意识;区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 2010) 4-0072_08 自古以来,中国国土宽广,各区域由于历史沿革、地理环境与人文因素的殊异,形成不同质态的地方文化,例如有所谓“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陕秦文化”、“三晋文化”、“闽台文化”……等;各区域文化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①。本文提到“台湾图像”,也就是“闽台文化”的呈现,包含了历史上不同阶段所呈现的、存在过的当时民众的生活风貌、文化内涵及社会动态。本文的题旨,在于透过各年代台湾现代诗作品(抽样)反映该阶段的“文化特征”,呈现当时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生活风貌、文化内涵及社会动态。河洛中原文化是台湾历史、文化的渊源 日据时代,台湾人的传统汉诗社,最多曾经达到三百多家,主要目的就是要抗拒日本的殖民统治,延续中国汉族文化;台湾汉族社群流行的河洛话,正是传承自夏商周时期中原河洛地区的语言,是正统的中原文化。中国的传统诗歌,必须用河洛话朗诵,才能生动、动听,北京话(普通话或国语)反而无此魅力。 事实上,一般人都误以为传统汉诗已经没落。但有数据显示,直到千禧年之前,台湾传统诗社的数量,独步全球②。他们的成员包括各行各业,分布各地,活动频繁,只是缺少媒体的传播。当今的现代诗社团与之相比,则要膛乎其后。 这里必须强调,传统汉诗在台湾能够活跃如昔,只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获得传承的证明之一而已。 清王朝统治台湾共212年,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这个阶段,正是台湾从蛮荒后期(当时,台湾的幅员尚有九成五未开发)到文明开化的演化阶段。台湾的人口,从清朝统治初期的90多万人,到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时(1895年)已经达到255万人。当时的人口结构,据日本政府调查,福建人占83.7%,广东人占15.60/00。固然很多来自大陆的移民多是单身汉,和原住民结婚很多,但是,生活传承的文化仍然是汉族文化。台湾在一种由移民化社会转为土著化社会的本土化过程中,其人文要素具有海洋性格、重商的特性。 十九世纪中叶,汉族的移民随着官制组织的建立、行郊以及公共事务、宗族组织与聚落的形成、寺庙与祭祀圈的形成,逐渐建立了传统的汉人社会④。在郑成功时代,陈永华建孔庙,兴学校,开启文运,发扬儒学,传承中华文化于台湾;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工商发达,不但公私立书院林立,义学、社学遍布城乡,民间科举鼎盛,科举造就很多台湾传统文学作家、民间文学发展,传统诗社林立⑤;十九世纪末叶,由官方与传教士引进西式教育⑥;民间教育、艺术,包括南管、北管等音乐,也都由大陆传人,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深入民间信仰,在台湾居民的生活中,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到文教生活、休闲娱乐,都已经建构为典型的传统中国文治社会。 1895年,中国清朝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时,移民台湾的汉族及其中华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台湾的民众遭遇历史上第一次重要的转折。 台湾新文学的发轫 中国人有安土重迁的习惯,二、三百年间陆续自大陆移民来台湾的汉族,已经从移民化社会转化为土著化社会,完成本土化的过程。进入20世纪前的台湾,是台湾从成长到成熟为中国传统文治社会的历程,这也就是日本占领台湾后,始终遭逢激烈抗争的原因。 台湾的武装抗日一直到1915年西来庵事件才告结束。1920年后,改为政治、社会运动的抗争;以近代意识形态结合的政党或团体对抗统治者,自“台湾文化协会”开始,发行《台湾青年》,三十年代后,强调要以台湾社会、人物作为文学主题,这种文化动因,促成标榜“台湾意识”的台湾文化主体性的形成。 台湾的本土诗人,从1920年代,呼应当时的政治文化运动,以及和当时世界脉动接轨,像杨炽昌引进超现实主义,创立“风车诗社”,就是一个显例,印证当时台湾的文化已经具有相当的水平。当时的《台湾青年》、《台湾新民报》,各种民间创办的文艺杂志,蓬勃发展,许多作家诗人出类拔萃,例如赖和、吴新荣、杨逵、张文环、叶荣钟等等⑦,加上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威尔逊总统发表“十四点”,尤其是1919年中国的“五四运动”,经过求学于大陆的张我军大力推动,引发当时台湾的文学革命,那种风起云涌正显示当时的一种“台湾图像”。 二、三十年代台湾的政治运动特色是,思想多元,包罗万象,受当时世界思潮的影响;当时抗日的知识分子社团的共识是:“台湾是台湾人的台湾”,这是因为台湾被祖国割让给日本,成为异国的殖民地。当时的台湾知识分子思索着为台湾文化定位,这种“当家做主”的思维,促成标榜“台湾意识”的台湾文化主体性,这种意识形态当时充斥于文学、美术、音乐、雕刻等文化作品⑧。 这种台湾图像表明,当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台湾知识分子,其思想正在经历一种现代化蜕变。 因此,当时的诗人所写的作品,语言和词汇已经相当现代,表达的思维相当前卫,那时,张我军在《台湾民报》转载各种题材的大陆著名作家的作品,推动五四白话文运动(同时也有人推动“台语文学”运动)。吴新荣(1907 -1967)的诗作《农民之歌》发表于1936年7月《台湾新青年》,表达的是台湾历代的移民,形成多族群的历史传承,尤其是来自大陆东南福建广东的汉人农民的垦植、坚毅精神。杨华(1906-)的诗作《女工悲曲》则反映日本殖民台湾时,榨取台湾人血汗的悲哀,他因为违反“治安维持法”,在被监禁期间所写的诗集《黑潮集》,对殖民主义者提出强烈批判。而出身于1921年的陈秀喜,在后来的诗歌作品《我的笔》中将女性的脸孔化成一种隐喻,深沉表达对殖民者的抗议。 当然,本文开头提到,当时民间流行组织汉诗社曾经达到三百多家,那种盛况反映了另一批崇尚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的心灵图像。 中华传统文化的维护者 1949年对当代中国历史是一个重要分水岭。 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不久却发生“二·二八事件”。1949年,国共内战后,国民党政府迁徙到台湾。两百万的新移民给台湾带来更大的冲击和变量。然而,台湾从光复后,政府积极推动“国语政策”,提倡中国传统文化的政策,努力普及国民义务教育,配合执政的整体改革行动,稳定台湾政局,发展经济,提升全民生活,而在文化版图上,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在台湾生根,随着五、六十年代的耕耘,编织出一幅台湾民生小康的图像。 从1949年政府就开始推动所谓《战斗文艺》,这种政治性的文艺政策雷厉风行的结果,就是产生反弹,1953年前后,“现代诗季刊”(纪弦创立)、“蓝星诗社”(覃子豪创立)及张默、洛夫、痖弦同时创立“创世纪”诗社,当时,这些诗刊的主编,缩衣节食,甚至典当自家财物,维系刊物的生命,开创了台湾现代诗的新版图。 五、六十年代,这些诗刊园地,为当时处在经济、社会结构的中低层,为许多学生、军人、教师和公务员,提供了创作的园地和心灵的窗口,他们的诗作吐露了个人的色彩和自主性。当时所谓“台湾奇迹”刚开始起步,物质环境逐渐丰饶,通俗文化蓬勃发达,这时,这批诗创作者,不愿意随波逐流于庸俗商业化的产物,获得开展精神境界的文学创作园地,对那个时代台湾高层次文化的提升,赋予特别的意义。 那个时代诗人的奋斗,写下了当时的台湾文化图像,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个图像反映的是:导因于五十年代对充斥文坛的反共八股文学的一种抵制,使当时社会知识分子对恐怖、低压、窒闷时代和社会环境的投影,以规避社会现实的方式,耽溺于艺术的象牙塔内,呈现一种五、六十年代台湾特殊的图像。 相对地,在当时的时代氛围下,知名诗人创作的作品塑造了一种深入探索人类处境的独特语言,对后来诗人产生悠远的影响,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呈现诗坛的当代意义。 当然,从日据时代就开始写作的本土文学家,因为失语的关系,反而就此搁置写作。台湾光复,国民政府接收才满一年,执政当局就宣布全面禁用日文,铸成一般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成为“失语的一代”。并且因为政局恶化,主政者采取白色恐怖政策,本土文化的某些特色被解释为日本殖民统治的余毒
镇远——太极图上的千年古城
作者: 暂无 来源: 快乐阅读·开心辞典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创造的,历史上称为“徽派”建筑。这种样式,以砖墙隔离左邻右舍,一为防火,二为安全,三为美观。尤其那凌空欲飞的“马头”,别具一,它与土家吊脚楼一样受到全世界的赞赏。据传,镇远徽派建筑,源自明代撒军入黔
神医华佗真会“开颅术”吗?
作者: 暂无 来源: 记者观察·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征召   头风   医学   华佗   三国演义   治病   曹操   三国志   开颅术   医术  
描述: 的最新研究显示,人体自然生成的激素——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可能是“长生不老药”,它可令人更长寿,更富有。 据这项对1万多名50多岁人群的研究显示,以后药片或注射剂里的硫酸脱氢表雄酮含量
人物:叶茂中:狼道营销
作者: 暂无 来源: 市场观察·广告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急于发展壮大,要做中国空调市场老大的春兰找到泰州电视台,准备拍摄一部电影胶片广告。自认 “艺小人胆大”的叶茂中,经过几乎只有1秒钟的闪念后,一口应下了这个业务。经过一通忙乱,之前没有任何经验的他
足球往事:那些激动人心的进球那些传奇的球员
作者: 暂无 来源: 畅销书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但是随后斯基亚菲诺扳平了比分,而边锋哥吉亚的进球则为乌拉圭以2:1赢得了冠军。当哥吉亚进球时,马拉卡纳体育场一片沉寂。当时正向全国解说这场比赛的音乐家、《巴西水彩》的作曲者阿莱·巴罗佐发誓说从此再也不
话中华法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火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法律制裁所不能及的。正如《论语·为政》所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儒家重德轻刑的主张为后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们所
论儒家文化对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企业教育·卓越管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文 王娟 儒家文化是中国历史文明中的主流,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深邃、最富有生命力的思想体系,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及精神支柱,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的形成起过巨大作用,同时他已经成为民族生命传承的纽带,积淀在民族的心灵里,流淌在民众的血液中。儒家文化中深藏着值得认真研究和弘扬的适合于现代化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而且市场经济越向前发展,越能够为儒家文化作用的发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因此发掘儒家文化中可以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内容,对之进行与时俱进的整合,使儒家文化作为一种软资源去为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服务,不失为当前的明智之举。 一,借鉴“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想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直是中国古人心目中的社会理想。儒家用“天人合一”这一命题来概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即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亦即人与自然界不是敌对的关系、而是具有不可割裂的关系,就是要充分尊重自然,平等地对待人与自然,使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协调发展。 《易传》提出天人合德的理想:“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与天地合德即谓人具有天地品德,与自然界相互适应、互利共生。孟子将天道与人性联系起来,认为人性是天赋的,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宋代大儒程颢强调:“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还说:“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可见,儒家文化视域内的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对立统一,是把人和自然界看作是休戚与共的共同体,既不是原始蒙昧状态下的天人混一,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也非西方所谓“战胜自然”、“克服自然”。一方面,人在自然界面前具有能动性,人是天地之灵明,天地无思无虑,化成万物而无心,但人要有思有虑,有悲悯有忧患,要投身到天地生化万物的过程当中去,无私的化育万物。正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就是敢于和善于先天时而动,大胆创新,预见自然规律以指导行动。另一方面,人又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面对外界麻木不仁,随意戕害、践踏自然生灵,而要做到“后天而奉天时”,即遵循自然变化按规律办事,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现代化是一个充满悖论特征的过程。在人类消受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物质财富的时候,也逐渐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难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尤其是二战后,虽然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作为主题,但是却一度把经济的增长等同于发展,单纯追求GDP的扩张,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对于科学技术使用不当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人类陷入生存困境。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首次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后这一概念得到逐渐明确和完善,其核心思想是经济的增长不能超过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社会经济的增长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直到今天,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能源危机和气候异常等问题依然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在中国,这些问题随着市场作用的逐渐发挥也日益凸显出来。新时期,中国最显著的成就就是快速发展,但基本上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和高消耗的发展道路,在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的同时,也出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在人与自然的矛盾中,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造成污染的是人,治理环境、保护生态还要靠人,有效引导市场的力量,化解人与自然的冲突终究要靠人的努力。这当然需要制度、科技、模式和流程的创新,但首先要端正观念,解放思想,思想的解放最终会落脚在实践的解放上。把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儒家“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文明理念相融合并引入市场机制,以“天下万物无一物非我”的宽广胸怀体察个人与宇宙的关系,把握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引领中国市场经济的正确发展,才能走上完善市场机制的康庄大道,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二,重视“以义为上”的价值标准 井然有序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建立和维持秩序既需要法治,也需要德治。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法制经济,需要法律的制约,而且也是一种道德经济,需要道德的规范。使市场经济从无序走向有序,除了采取法律手段外,从价值取向上,继承和弘扬儒家的“义以为上”的义利观念,也是一剂对症良药。 在儒家文化中,义利之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所谓“义”,是指社会的公共福利;所谓“利”,是指个人的功利。为了个人的利益牺牲他人或社会的利益是不义,为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功利则是仁义。 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把“义”看作是君子最高贵的品质,强调一个君子必须“先义后利”、“见利思义”。在这里,孔子并非主张贵义贱利,一味排斥物质利益和社会权势,而是要表明应该有比个人获利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获得什么样的利,如何获利。如果“义然后取”、以义取利,未尝不可,因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但是,如果义利冲突,则舍利取义,所谓“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甚至处在人所不堪的贫贱,亦无不可。总之,对于取得和享有富贵,不可不义,孔子所说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就表现了这样的境界。义利双行是儒家的一贯主张,重利轻义不符合儒家思想本意。在儒家来说,不是要不要利的问题,而是利当取不当取的问题。儒家把利置于义的统摄之下,用义来规范利、引导利,既讲“制民之产”,又讲“以义正我”,要求道德与经济、现实与超越的和谐发展。 如果说计划经济是用行政权力来配置资源的方式,那么市场经济则是用资本的力量来配置资源的方式。而资本是逐利的。为了追求自身物质利益,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资本所有者可以无所不用其极。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有一条注释: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这幅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资本只追求本身增值而不顾公共利益的本性。 在中国建立市场经济,意味着资本力量的逐渐发挥,资本支配的领域逐渐扩大,从农村到城市,从商品到土地等生产要素,从物质资源到人力资源。随着资本作用的发挥,一方面促进了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资本自发力量和社会公共福利之间的矛盾,即儒家所说“义”、“利”之间的冲突。各种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威胁到消费者权益和相关产品知识产权,甚至损害了中国产品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声誉;中外资本的扩张使中国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有的企业所排放的废烟、废气、废水直接影响了当地甚至更为广大地域的空气、水源、植被等自然环境,这种本应由企业承担的内部成本却转嫁为外部化的社会成本;以“钱”为本,一“利”障目,人受役于物,见物不见人,金钱至上,利润至上,而人的价值、尊严失落。 以上列举的这些后果,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建立之初、还不成熟阶段出现的。而由建立到完善,根本的就是把资本逐利的本性纳入“义”的轨道。当然,这里的“义”不再局限于封建道德的狭窄圈子,而是具有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法制和价值体系的现代内容。但儒家对义利关系的辩证理解,对将“义”作为人的行为准则的强调,对人应具有理想的德性和责任的要求,则可以使当下中国人警醒,更可以为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提供肥沃的文化土壤。(作者单位山东省企业联合会)
生命的禅悟——试论《雪国》的主题意蕴
作者: 暂无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雪国》以生的虚无,死的完美来概括人的一生。在充满无数甘苦的人生之路上,在各种机缘里寻找禅的开悟。作品至始至终都渗透着日本独特的禅理光芒,其主题可以说是一曲哀婉的生命禅悟之歌。 关键词:禅悟虚无无常观生死轮回观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一《雪国》诞生的佛禅背景 日本人大多信仰佛教,而日本则被称为是“生于儒而死于佛”的国家。从公元6世纪佛教经中国、朝鲜传人日本后,逐渐在日本生根发芽,12、13世纪从中国回国的日本僧侣荣西、道元把禅宗传人了日本,禅宗不主张读经,也不主张举行繁琐的仪式,而提倡在仔细观察和深刻思考事物时的一种对“终极存在”的认知。禅宗认为,真理超越我们所表达的文字,只有通过坐禅修道自彻自悟才能把握。 川端康成从小经历了和多位亲人的死别,曲折的身世让他对死亡的恐惧慢慢演变成对死亡的尊重——认为死是一种重生的方式。在他心灵深处中的“生死轮回”的观念已远远强于普通人。他自己也说:“那古老的佛法儿歌和我的心灵是相通的。”他把各种佛教理念深深植入其文学作品中,从而使其作品充满了神秘的禅机禅理。如其代表作之一的《雪国》,其主题就可以说是一首生命禅悟之歌。 二《雪国》中火物命运的禅理 l驹子和岛村的禅悟之光 《雪国》讲述的是靠坐吃祖业游手好闲的男主人公岛村三次去雪国的故事。在雪国,岛村邂逅了美丽的山村女子驹子,并和她发生了一段感情纠葛。驹子是一个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心地善良的勤奋女子。她坚持记日记,努力学习三弦琴,并为给师傅的儿子行男治病甘愿堕入风尘,当上了艺妓。而故事中的另外一个女子叶子,是驹子的朋友.她喜欢而且细致地照顾着生命垂危的行男,最后行男离世,叶子在大火中死去,驹子也疯了。 当得知驹子不仅经常记只记,还从16岁起就把读过的小说的标题、作者、书中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做了笔记时,岛村嘴上说着“完全是一种徒劳嘛”,并且“不知为什么,很想再强调一声‘完全是一种徒劳嘛’,就在此时,雪夜的宁静沁人心脾,那是因为被女子吸引住了”。“他明知对于这女子来说,不会是徒劳,这样说过之后,反而觉得她的存在更加纯真了。”当他从按摩女那里听说驹子是为了给师傅的儿子治病筹措医药费才当艺妓时,“岛村心想:要是再见到驹子,就劈头盖脸给她一句‘徒劳’,然而,对岛村来说,恰恰相反,他总觉得她的存在非常纯真。”小说几次写到岛村想对驹子的努力以“徒劳”来论之。因为.岛村认为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而不管驹子如何努力,也无力改变她的命运,所以她的努力生存也是一种徒劳。但岛村却并没有完全否定驹子,而是觉得驹子的存在更加纯真;这是因为徒劳是一种佛教所说的虚无,这种虚无和西方的虚无有着本质的不同。川端康成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中指出: “这种无,不是西方的虚无,相反,是万有自在的空,是无边无涯无尽藏的心灵宇宙。” 他还引用了禅宗高僧明慧上人的弟子喜海所著的《明慧传》中的句子来解释虚空: “虚空本来是无光,又是无色的。就类似虚空的心,着上种种风趣的色彩,然而却没有一丝痕迹。” 驹子表面上是在做着徒劳的毫无意义的事,实际却是在追求这种“无边无涯无尽藏的心灵宇宙”的广袤和浩瀚。 作者借岛村之口表面上否定了驹子的努力和奋斗,但实际却是用“空、虚、否定之肯定”的方式来赞赏驹子的追求。因为“这世问没有不灭的东西,重要的是一种东西在人世间被发现,不论什么也都是不灭的。即使灭了,也是不会灭绝的。”作者让驹子的形象通过岛村的映衬而更加丰满,一个在凡尘俗世间追求真爱,虽然经历种种挫折与坎坷,依然乐观向上的美丽女子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驹子的生活与其说是徒劳和虚无的,不如说是一个充满禅悟的奋斗历程:既有爱慕岛村的快乐,又有等待的焦灼以及与命运抗争的无奈,虽然结局都是无法改变的,但总有些什么“即使灭了,也不会灭绝的。”在驹子的短暂人生中,每一种经历都是一个个难忘的音符,而这些组成了她的或是欢快或是忧伤的命运交响曲。这首交响曲是如此动人,不仅打动了岛村,也让作者集中了几乎全部的笔墨来描述这位美丽可敬的女子。他在《独影自命》中写道: “特别是驹子的感情,实际上就是我的感情,我想,我只是想通过她向读者倾诉而已。……岛村深怀着不得不爱的悲哀和悔恨,而这种空虚感反过来是不是恰好衬托了作品中的驹子呢?” 驹子的努力生存深深涤荡了岛村的心,并净化了他的心灵。虽然岛村总把驹子的爱情看作是一种美的徒劳:但驹子“对生存的渴望反而像赤裸的肌肤一样,触到他的身上”。所以,岛村会觉得徒劳的“驹子的存在更加纯真了”。而驹子对生存的渴望之所以会“像赤裸的肌肤一样,触到他的身上”,是因为她在生活中的不断努力的生存徒劳感动着岛村。虽然,岛村知道一切都是徒劳并懒于改变,而只是怀着一种想爱而不能爱的伤感在矛盾中徘徊。.一边是踏着虚无的脚步悲哀的岛村,一边是竭尽全力努力生存的驹子,他们二人的相互映衬,谱写出了生命在种种甘苦中不断追求自省的禅悟过程。作者把禅的虚无天农无缝地契合在《雪国》里的两位主人公的性格之中,从而吟唱出一曲动人的生命禅悟之歌。 2叶子的虚幻与徒劳之美 在小说中,作者对另一位女主人公叶子的着墨虽然不多,但她的每一次登场,却总给人以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如叶子的第一次登场,作者先写其声:“她的话声优美丽又近乎悲戚”:随后,写她的动作:“她那小心翼翼的动作,一眨也不眨的严肃目光,都表现出她的真挚感情。”;紧接着,再写叶子的动作给岛村留下的印象:“……裹着男人双脚的外套下摆,不时松开耷拉下来?姑娘也马上发现了这一点,给他重新裹好。这一切都显得非常自然。那种姿态几乎使人认为他俩就这样忘记了所谓距离,走向了漫无边际的远方,正因为这样,岛村看见这种悲愁,没有觉得辛酸,就像是在梦中看见了幻影一样”;“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娇艳而美丽的夜光虫。”“这使岛村看人了神,他渐渐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这时岛村不由自主地想:“那些流逝的暮景,难道是时光流逝的象征吗?”最后,作者才写道:“叶子的慧眼放射出一种像是看透驹子的炙热与岛村的悲哀的光芒,从而吸引了岛村。” 作者把叶子的形象定位为一种幻影,和美丽相连,与悲伤同在,与时光相融,是一种虚幻精神的象征。岛村一面迷恋着驹子的肉体美,一丽往心里暗恋着虚幻的叶子。“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不管是驹子的美,还是叶子的美,对于岛村而言都是镜中月。闪为他的眼睛所看到的,心里所想到的,都不是事物的本相虚无的叶子也有着徒劳的追求:对行将就木的行男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行男死后天天给他扫墓。虽然她在坎坷的命运巾挣扎,梦想也在不断的失落中暗淡,但在她身上却始终闪烁着女性的无私的爱的光芒,即使幻灭了,也总会有些无法消逝的痕迹,她体味着生离死别和孤独寂寞的滋味,不断地品尝着人间的甘苦,并为她做出的最后的命运抉择埋下了伏笔。葬身火海也许是她艰难抉择后的顿悟:从苦海中逃离,从苦海中得到解脱。川端康成用“虚幻的美”阐释了叶子的美丽,也用东方式的虚无肯定了叶子在生命甘苦中的禅悟。 3死的升华与灵魂的净化 日本是一个崇尚“生死轮回观”的民族。其佛教信仰的基石是灵魂不灭观,即人死后肉体消亡而灵魂是不灭的。这是长久以来人们在与死亡抗争过程中所赋予死亡的神圣的精神力量。死即是生,生即是死。死只是生的一个起点,是一种飘渺的美丽,一种凤凰涅磐的方式。生与死不停轮回,不断循环往复,组成了美丽的宇宙万物。宇宙也在无尽藏的自由飘渺中变换交织,从而达到万物一如的境界。 川端康成因童年苦难的经历,所以对死亡有着比平常人更深刻的体验。因此,他在《雪国》的结尾之处也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死亡来终结全篇。在大火现场,岛村的“眸子里映满了银河”,他和驹子跑过来时,“银河好像从他们的后面倾泻到前面,驹子的脸仿佛映在银河之上”,岛村“觉得银河仿佛要把这个大地拥抱过去似的”。“银河”一词在这段反复出现,它寓意的是万有自在的空的宇宙,“驹子的脸映在银河上”、“银河仿佛拥抱大地”等描述表现了驹子、岛村、稍后从二楼坠落下来的叶子,以及整个世界都在这个宇宙之中,符合禅宗的宇宙观。“川端认为天地宇宙所存在的万物本质上应该归一,认为人的生存方式也应该由敌视外界封闭自我转向与万物交融。”而所谓的“万物一如”、“轮回转生”、“灭我为无”就是这种思想的集巾体现。 在
在虚实真假有无之间——金基德电影意义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基德   电影解读  
描述: 本文从哲学意蕴、俄狄浦斯情结和男性化视角三个层面对金基德电影进行简略解读。 韩国金基德作为最具震撼力的电影导演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大量奖项,或者2004年他同时获得威尼斯和柏林两大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也不仅仅因为他的电影作品是以最小的成本和最短的档期以及高产等等的与众不同和出类拔萃,关键是他的电影作品以其残酷与深刻,以其力透纸背的精神力度而震惊于世。金基德电影的意义内涵是广泛的,本文仅从三个方面简略论述。 一、哲学意蕴 金基德电影一看就是典型的东亚文化的审美意境,即其电影的思想文化内涵在普适价值中体现着东亚儒、道、佛文化精髓的地域特征以及审美意蕴。电影中的哲理蕴涵往往通过中国写意画似的清澈空灵的画面审美意象,以及超越物质、精神二元对立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展现出来。无论是《漂流欲室》还是《春去春来》以及《弓》等,都借助于山水相融、天水一色的审美意境传达着东亚的空灵情怀。金基德的主人公往往都不善言谈,《坏小子》里的汉继、《空房间》的男女主人公、《弓》里的男女主人公、《漂流欲室》的女主人公等等,他们几乎一言不发,在此用主人公是因为从电影中几乎无法得知他们的名字。然而这些人物的行动力和生命力是那样的强盛,他们的动作、行为远远地大于所有人的声音,深刻感召着观众的心灵。这恰恰印证了老子“希言自然,知者不言,言者不知”①的哲学道理。金基德的电影还反复陈述着虚实辩证、有无辩证、生死辩证的道理。《空房间》里泰石游走在隐形和显形之间,片尾男女主人公体重归零既可以理解成秤出了故障,又可以理解成他们共同进入一个彼岸的虚拟理想世界。《春去春来》中,师傅可借助于意念使船行走或停止,无船亦可在水上通行,师傅坐化后似乎化为一条蛇。庙里的房间是有门无墙,师傅总是从门通过,徒弟在偷情时可以从空墙直接爬过去。《弓》男主人公算命的神秘和准确,他逝去后以无形之身与女孩交合等等,都具有庄子《齐物论》中论述的:“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②的哲学思想。《春去春来》在整个寓言体的叙事中实现着禅理与禅意的表达。人生在世最难摆脱贪嗔痴三毒,童年(春)之痴,少年(夏)之贪,青年(秋)之嗔,在电影中形象地展示出来。师傅的无言教诲处处体现着戒与定,最终使小和尚走向大智慧。 二、俄狄浦斯情结 金基德的电影也同许多著名导演的作品一样隐含着俄狄浦斯情结。但是也同其他电影一样,他的俄狄浦斯情结是以化妆、伪装、替换的形态出现的。在《空房间》里,泰石的行为和思想与其说是个青年,不如说是个儿童,而且这种返归童年的意象越接近电影的结尾表现得越清楚。无论是在监狱中与狱警玩躲猫猫游戏,还是出狱之后隐身潜入一个个家庭,都不过是童年幻想的白日梦,而且是男孩儿的白日梦。善华的丈夫、警官、狱警不过是父亲的伪装形态,即他们是父亲威严的不同体现,尤其更像在韩国这样保存着更多儒家传统的父亲形象。母亲是由善华化装转换的,即善华事实上在故事的深层象征着母亲。泰石的弑父冲动是在善华这个“母亲”受到丈夫这个“父亲”的虐待下激发出来的。弗洛伊德指出: 第三种典型的儿童性理论出现于那些偶尔看到父母性交场合的孩子身上……都会得出同样的结论,说这是一种“虐待性的性交”(或者说性交是一种施虐的行为),因为他们亲眼看到强壮的人如何用强力“欺负”弱者……如果这个儿童第二天早上发现母亲睡的床上有斑斑血迹,他的这种概念就变得更加深刻一步了,因为这恰好是证明,昨天夜里在父母之间又发生了一场虐待和反虐待的斗争……(弗洛伊德指出这是“性交乃施虐”的性理论) 善华从一开始就带着满身的伤痕、带着哭啼进入观众的视野,即在金基德的无意识中,善华“母亲”是个受虐者,她的伤痕是“父亲”虐待的结果。善华的观察视角事实上类似幼儿感受到的母亲的视角。泰石第一次感受到善华在观看他时他正在手淫。这与弗洛伊德的观察完全一致:小男孩儿往往爱向母亲展示自己的生殖器。泰石与善华刚刚发生性关系(完成娶母)就被突然赶回来的怒气冲冲的拳击手打得遍体鳞伤。这与弗洛伊德的论述再次完全一致: 如果当他父亲外出时他被允许和他母亲同床,而当他父亲回来时他又被重新从他母亲的床上赶走,那么当他父亲不在眼前时他的满足和当他父亲重新出现时他的失望,也就成了感受很深的体验。这就是“俄狄浦斯情结”的主题,希腊传说把它从一个孩子的幻想世界移入了假冒的现实之中。 泰石的弑父是以高尔夫球杆击打高尔夫球实现的,“父亲”在这里既是善华的丈夫,也是警官。高尔夫球杆在此还有男性生殖器的梦境象征。而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恰恰是《3-iron》,就是被放在球袋中而极少选用的三号球杆。电影结尾段落是泰石再次像儿童与大人躲猫猫一样,在“父亲”丈夫身后由“母亲”善华喂饭吃,待威严的父亲上班出门后与“母亲”善华再度亲昵。这是一个完整的幼年俄狄浦斯情结的展示。 《收信人地址不详》的俄狄浦斯情结更加具体化、显在化。电影中张武的母亲与狗眼睛是在张武出生之前就相爱的恋人,这样做可以规避张武最后弑父时在超我层面的限制。事实上狗眼睛也的确像个严厉的父亲一样对张武经常打骂,张武对他总是特别惧怕。狗眼睛警告张武:“你不要总是欺负我的女朋友。”(按:女朋友即张武的妈妈)。张武娶母时经历了给母亲裸体洗澡,然后再刺向母亲乳房的过程。刀子在此具有明显的性意象,刀子在无意识梦境里是男性生殖器。而乳房意象更加直接:“婴儿的第一个性欲对象是哺育他的母亲的乳房。”5张武在完成弑父(杀死狗眼睛),娶母(用刀割掉母亲乳房的刺青)之后只有自杀以谢罪。这同《哈姆雷特》完全一致,自杀则是最严厉的自我阉割。母亲最后吃掉张武的尸体是完成叙事者回归母体的死亡冲动。 三、无法读解的解读:男性视角对女性的探寻 对女人的迷惑也许是导致金基德在其作晶中反复表现爱情和性的基本动因:在《雏妓》中无论是父亲还是弟弟以及男朋友振浩在与妓女珍阿的关系中似乎都具有野兽般的性本能冲动,在这里似乎可以肯定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一直清身自好的房东的女儿姬美,似乎一直要坚持到结婚才能和男朋友振浩有肉体关系、但是结局完全颠倒了:振浩接受了姬美的纯洁信念,真正做到了洁身自好;而一向对妓女嫉恶如仇的姬美走向了反面——成了妓女——是在没有任何强迫情况下的自愿决定。并深深理解了妓女珍阿,成为挚友。2002年金基德在《坏小子》中再次探寻女性的秘密。漂亮文雅的女大学生金善华由欺骗、强迫沦为妓女,而毁灭她一生的坏小子汉继在将要被判死刑的时刻她表现出的焦躁不安和痛苦已经无法说清是恨还是爱。当善华真的获得了自由之后她又主动与卡车司机发生性关系,并主动回到汉继身边,在汉继保护下自主、自愿地继续妓女生涯。而坏小子汉继却始终没有碰过善华。2004年的《撒玛利亚女孩》中学生在英为游欧洲卖身似乎只是个理由,因为她很快就和嫖客成为朋友,在享受着性的快乐。她临死时最想见到的不是自己的父母、亲人而是一位嫖客。她的同学挚友姜小姐曾经反对以身挣钱,并嫌弃嫖客肮脏。在英死后她不仅和所有嫖过在英的嫖客再度同床,而且不是为了金钱,相反她与那些嫖客发生关系后,反倒把在英卖淫挣的钱一一还给了原来的嫖客。在此姜小姐的行为已经不是妓女,也不是淫荡,似乎为了一种信念:电影开始时在英讲述的印度名妓巴苏米达通过卖淫活动使一个个嫖客皈依了佛门。包括《漂流欲室》在内,金基德电影中所有的妓女几乎都不单纯为了挣钱,有时甚至完全不是为了钱,更不是生存所迫。妓女的含义在这里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就导致了观众对于女人的困惑。 在这些电影中也许金基德想表达的是良家妇女与妓女之间没有绝对的壁垒界限,这也就进一步提出了女性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这样的电影叙事当然是一种男性化的表达。但是对这些电影中的这些故事情节所蕴含的意义读者也只能漂在云里雾里,不识庐山真面目。我们只能猜测电影或许在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女人对于男人来说也许是永远无法完全读解的命题。弗洛伊德曾对此感叹:“女性的性生活则一半因为文明的压抑,一半因为女人天生的隐晦与不诚实,依然隐藏在重重幕帐里。”…弗洛伊德虽然在很深的精神层次解读着人类的灵魂,但是他还是同我们普通男人一样看不懂女人?我们可以说卡尔·古思塔斯·荣格提出的阿尼玛原型:男人心目中的女人特征,男人借以理解女人的共有性别特征是有道理的。 金基德的电影还可以解读出对现代性的反思、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对主流社会的讽刺和抗争、反冷战思考、反美帝国主义等等一系列的意义群落。其作品与中国观众的亲和力还在于与姜文作品具有某些神似之处,以及金基德与姜文在创作中的互相启发关系。这些意义是分层呈现的,上面的论述是直接将意义的最深层面揭示出来。由于篇幅的限定本文只对以上三个层面做简略的解读。&l
好莱坞
作者: 暂无 来源: 电影世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米基-洛克的鞭子用得有多绚烂?”小罗伯特·唐尼坏笑着回答,“非常烂!”但《钢铁侠2》将要展现的不仅仅局限于超级英雄们争雄斗狠的炫醋PK。“对我一来说,这部电影是一次进入到托尼·斯塔克内心深处的心灵旅程,”唐尼解释道。“他的责任感,他父亲对他的影响……” 这部电影将会把托尼·斯塔克推向更深层次,但不仅仅是更黑暗的心灵领域。导演乔恩·费儒对斯塔克所陷入的精神窘境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当你的身份不再是秘密的时候,会怎么样?当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孩“小辣椒”(格温妮斯·帕特洛饰)有了男朋友,会怎么样?当你自己的心身都已经被酒精麻痹的情况下,还想要试图与罪恶斗争时,会怎么样?当没有支持自己的人,却只有三个超级大恶棍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会怎么样? 但同时,这部电影又必须要“卖弄”超级英雄的神勇威力,这也是影迷最希望看到的。米基·洛克饰演的反派角色“丧鞭”,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恶棍,成天丧心病狂地挥舞着他那些锋利如刀的激光鞭子。此外,续集中还有山姆·洛克威尔带来的邪恶技术天才贾斯汀·汉默,他的鬼点子绝不比斯塔克少,关键是他将无耻当作唯一优点。以及由斯嘉丽·约翰逊饰演的危险性感尤物黑寡妇。除了这些,我们甚至还会在这一集中听到几句中文,这似乎更令人寻味了。 《钢铁侠》御用编剧贾斯汀·塞洛克斯编写的脚本还不止于此,它还加进了萨缪尔·杰克逊饰演的尼克·福瑞和唐·钱德尔饰演的“战争机器”罗迪上校。费儒这一回合有很多内容需要全力应付。相对于第—部的“单线程”叙事,这部“四核”驱动叙事的电影里是不是塞进了太多的东西,导致贪多嚼不烂?这确实是一种潜在危险。但我们应该对费儒抱有信心。他在第一回合让所有人都感到了惊艳,这次酿造了两年,也可以再接再厉。“我的天啊,现在有太多超级英雄题材的电影了,”费儒点头说道。“你知道,我看了《特种部队》后,已经觉得它很震撼,然后就说咱们不能再那么做了,你知道我的意思么?”总之,《钢铁侠2》将会成为2010年夏季的第一枚重磅炸弹,并会以强势的力量冲击票房冠军宝座。关于此片其它可以保证的就是:圣衣升级、美女搅局、丧鞭劲敌、拍案惊奇!它绝对要比第—部牛逼。 担心《钢铁侠2》会没有第一部好?不要害怕。小罗伯特·唐尼也曾担心过这个问题,所以他和导演乔恩·费儒两个人一起坐在那儿一遍又一遍地看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经典续集影片,从“原力”(出自《星球大战》)、伏尔坎的“凯特拉”(出自《星际迷航》)和致命的贝瑞塔92F手枪(出自《致命武器2》)上吸收灵感。 “乔恩和我与‘惊奇工作室’的制片经理谈这个片子,他提到了一些影片,比如《星际迷航记2:可汗之怒》、《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虎胆龙威2》和《致命武器2》我们把这些成功的续集都看了,并设法找出它们成功的所在,”身在伦敦的唐尼通过电话告诉我们说,当时他正在为《福尔摩斯》重拍某些结尾镜头。“如果不颠覆或恶搞我们的幽默感的话,乔恩和我就没什么出奇的了,但我们还是在托尼·斯塔克的情感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尤其是他经历了第一部中的种种事件之后,情感上可能发生的改变。”这一部花心斯塔克不但要在强敌群殴中先抑后扬,还要在醋海风波中冲浪,抛起再落下,浪湿春衫袖。…… 《钢铁侠2》计划将于5月7日全球上映,先期的病毒式宣传加上IMAX版助威,面对第一部最终全球票房达到了587亿美元的骄傲成绩,“惊奇”公司和乔恩·费儒“低调”认为,票房保守一些也会突破7亿,毕竟影迷期盼了两年的热情渴望得到释放。 而《钢铁侠》的成功立刻催生出了《雷神》(2010)和《美国队长》(2011)这两部“惊奇”漫画改编电影,“钢铁侠”只是“惊奇”公司为了打开并培育市场而精心打造的成功广告。 在托尼·斯塔克那颗屯磁心脏中孕育的阴暗面正是推动这部续集的原动力,并且,这也不可避免地将一位四十四岁的男星再次召回继续战斗。 “曾经的濒死经验让托尼·斯塔克的内心产生了黑暗的一面,他变得更着迷于新科技所带来的武力,好战而且残酷。”唐尼谈起他所饰演的这位企业界的花花公子。“这是个巨大的世界,里面充满了乐趣和挑战,能再有机会回来这里真是太芟了。和费儒—起把黑板擦干净,然后说‘现在,这个片子赚大了,看来人们都很喜欢它,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些什么呢?’答案简单粗暴——缁呔些,做猛些!” 当提到他已经成为了二十一世纪优秀的动作明星时,唐尼以大笑将话题带过。但经过了众多像《钢铁侠》、《福尔摩斯》和《热带惊雷》中好斗的柯克·拉扎勒斯这样的角色之后,谁又会怀疑这一点呢?尤其他还在学习咏春拳。 “这很有意思,因为我一直很努力地学习,当然我也可以说我是一名武术家。但实际上,我确实更多的是一名《致命武器》中梅尔·吉布森饰演的动作英雄的粉丝,而不是感觉自己是某个能扮演那类角色的人,”唐尼解释道,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开始练习武术,那时候他正在与毒瘾和酒精作斗争。 “最初通过《钢铁侠》,到后来的《福尔摩斯》和现在的《钢铁侠2》,扮演这类角色对我来说只是很有意思的事。我已经四十多岁了,五英尺九英寸高,差不多150磅重,开始扮演这类角色。这只是一个有英雄情结的傻小子梦想成真。我承认这件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这类耍酷工作会掉以轻心,只是觉得很有意思。” “我已经拍过很多的电影了,在这过程中,我学会了某种方法,一种能让我的表演方式具有特色的方法。而这确实是开始自费儒,他那时对我说,‘嘿,伙计。我们会让你看起很高大很混蛋。减减肥,我们再给你的头发染点色。那简直就太棒了。’于是我就成了花花公子式钢铁侠,打架泡妞之余,用科技给战衣升级。”从福尔摩斯到钢铁侠,为了对比 《钢铁侠》和《福尔摩斯》后的唐尼,现在已经打入动作界的新晋大明星序列。在见证他担起具有传奇色彩的超级英雄角色之后,盖·里奇就认定唐尼为世界上他所知道的最伟大的侦探扮演者的不二人选。 唐尼认为托尼·斯塔克和夏洛克·福尔摩斯之间有着很多的相似点,除了一个事实之外,那就是其中之一是个有亿万身家的企业家,而另外一个需要拼命赚钱好付他位于贝克街221号的公寓的房租。 “他们两个都非常的聪明,非常非常的有天赋。不同点是,福尔摩斯一直是在他被赋予天赋的领域里发挥天赋——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比他更擅长于侦察、推理和解决无法解决的事件——而托尼则是从一个武器经销商变身为了钢铁侠。” “而且在《钢铁侠2》中,托尼的心理经受了非常大的创伤,因为他再也不能掌控他的武器生意了。他应该做些什么?他开始更多地考虑他的遗产问题,以及如何维持他的肉体健康,这一直都是个难题,” “但他们两个都是非常有趣的人物。托尼·斯塔克非常的聪明,但有时会口无遮拦甚至肆意妄为,而福尔摩斯则正好相反。他完全是举止文雅的。他也许时不时地表现得有些控制狂,但还是可以接受的。这真是太棒了,我演完了福尔摩斯后又马上开始了《钢铁侠2》,而且在扮演了一段时间的老派英国佬之后,重新回来让我感觉非常自由,我终于可以用自己的声音说话了,而且不用担心口音是不是正确。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的夏洛克·福尔摩斯是非常节制的表演。” 而在他“节制”的福尔摩斯中,透露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一个男人对武术的巨大热情。 “当我知道盖·里奇执导这部电影,而且了解到福尔摩斯实际上是第一位西方的武术家,他很擅长棍法,拳击和一种叫做‘巴顿术( Baritsu)’的虚构的武功。我就整个人兴奋起来了。” “在1898年的时候,有个叫爱德华.威廉姆·巴顿的家伙,他曾到过日本,然后回到英格兰,并写了一本叫做‘巴剔茨( Bartitsu)’的东西,但这个名字不知道是被柯南·道尔打错了,还是他有意的变成了后来的‘巴顿术( Baritsu)’道尔喜欢用一些真实的文化,只是在它们身上做一点点变动,好将它们变成福尔摩斯的东西,”唐尼分享道,很明显他做足了功课。 “那真的是很令人兴奋。我越了解这个角色——特别是他和华生的关系以及有关武术等等的事情——就越感觉兴奋,我和我的师父都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望,想想一个白种人运用起东方的武术技巧。所有这些对我来说,就是‘哇哦,太刺激了。”’ 唐尼对武术的兴趣开始于五年前,从那之后,他就完全着迷于此。 “那是一段很棒的旅程,”他说。“它是如此的适合我,它帮助我重新获得了身体、精神及心灵的清澈,这很神奇——就像他们说的,‘当学生准备好,老师就会出现。”’ 不仅仅是老师出现了,还有大制作影片的角色。
< 1 2 3 ... 219 220 22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