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西汉儒生的被杀看西汉儒学与王权的矛盾
作者: 程芳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被杀   儒生   矛盾   儒学  
描述: 儒学第一次与理想中的大一统王朝秦朝相遇,就遭遇了“焚书坑儒”命运,这对儒生是个不小的冲击。虽然如此,但是秦朝政府仍然任用儒生,吸纳儒家学说,儒学并没有在秦朝中断。到了汉朝,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使儒学的地位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儒生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义利观念由从重于义发展为重于利;经书和皇帝的好恶则成为了西汉儒生入仕的主要途径。虽然儒生尽力附庸王权,但是儒生的命运却也沉浮不定,动辄被杀。他们的被杀方式有族、腰斩、弃市、被迫自杀等。其被杀的具体原因各异,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三位:韩延寿、萧望之和京房,介绍
《孔子家语》研究
作者: 廖芝馨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体文学特征   《孔子家语》辨伪   思想内容  
描述: 作为一部先秦两时期的散文著作,《孔子家语》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对研究孔子及其思想来说,是值得重视的材料。本论文在前人及出土文献众多考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孔子家语》本身的思想内涵,并从文学角度来
孔子与董仲舒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作者: 马国华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族本位   价值本源   孔子   董仲舒   皇权本位  
描述: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大小传统等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对比的研究方法,从思想与社会的互动的角度,将孔子与董仲舒的伦理思想放在周秦汉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比较研究。旨在通过这种比较的视角能对孔子和董仲舒的伦理思想有一个新的认识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理解周秦汉社会变迁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希望能对我国在融通中西的基础上构建新的伦理道德体系有所启示。本文在第一章主要通过对周代与西汉的社会细胞——宗族与小农核心家庭的的存在形态、规模和在社会中的作用的对比,全面总结比较了孔子和董仲舒伦理思想的社会背景。
孔子孝道思想在越南的传播及影响
作者: Doan   Thi   Thanh   Dung   段氏青容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影响   越南   孝道  
描述: “孝”作为东方固有的家庭及社会伦理道德准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伦理、人文精神最典型的表达,崇尚孝道是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之一。在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孝”居于核心地位,它既为百善之先,诸德之本,又是百行之始,孝化之源。“孝”通过礼乐教化根植于民族心理之中,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越南作为中国的近邻,自古以来中越两国关系就很密切,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汉代时期儒家思想就传入越南,孔子思想遂成为越南传统文化思想的主要源泉,也成为越南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越南历史的
《论语》中孔子弟子研究
作者: 杨英红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论语》   孔子弟子   师生关系   弟子分化  
描述: 《汉书·艺文志》言:“《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孔子教学的景况,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弟子活跃其中。本文以出现在《论语》一书中的弟子为研究对象,以《论语》为基础材料,参照《史记》、《家语》、《左传》、《礼记》等文献,对这些弟子的基本情况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梳理:一方面对陈亢、孟懿子、南容等十三人的孔子弟子身份进行考辩,对非存疑弟子的生平、家世等进行考察;另一方面从师徒关系上对这些弟子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丰满其形象;孔子卒后,孔门分化,各持其说
日据时期台湾儒学的传承及其影响
作者: 钟琼芳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儒学   传承   影响  
描述: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1895—1945简称为日据时期)对台湾人而言,是一个易姓改号、政权更替的异族统治时代,日本殖民政府废弃台湾书院、学堂,限制私塾,逐步建立了一套殖民教育行政体制取代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殖民教育夹带着明治维新以来的“现代化”(西化)经验,企图从政治、社会、文化等全方位将台湾人改造成新日本人。在日本殖民者强大的同化政策的压迫下,以及在新文化、新思潮的冲击下,台湾儒学面临着内忧外困,有识之士奋起反抗,想尽各种方法来传承传统文化——儒学。他们一边努力保存传授汉学的唯一场所——书房,一边将
清代台湾的儒学教育(1683-1895)
作者: 王炯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儒学教育   台湾  
描述: 清代是台湾儒学教育的发展期,经过二百多年的培育,台湾的官学、书院、乡学逐步创建,儒学教育机构遍布台湾各地,被称为“东道之传”的朱子学成为此期间的主流思想。清政府通过儒学教育,逐步淡化反清复明思想,提高民众文化素质,缓和满族统治者和广大汉族人民的矛盾,推动了清代台湾社会的发展。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抵抗列强的侵略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儒学中的经世致用思想得到复兴并与程朱理学融合,通过儒学教育,成为台湾人民建设台湾反抗侵略的思想武器,对台湾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努力占有史料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清代台湾各类学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