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张显的理气思想
作者: 方浩范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张显批判地克服和综合了退溪和栗谷的主理主气说,提出了自己独创的"理气经纬说",使他成为了韩国性理学具有特色的人物。他以"气之理"和"理之气"为理气关系的基础,提出了"理生气"和"理气动静"的观点
谈古代“民本思想”
作者: 钱逊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民本思想,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笔宝贵遗产,其中包含着非凡的政治智慧,至今有着极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继承这份遗产,并发扬光大,贡献于世界。
“仁爱”思想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作者: 吴根友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仁爱"思想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与灵魂。在五四打倒孔家店,有人称儒家思想在现代中国是"游魂"的情况下,今天谈论"仁家"思想还有意义么?我们在今天谈论的"仁爱"思想与传统的"仁爱"思想还是一样的吗?如果不同,这种不同究竟又表现何处?这种不同于古代儒家的"仁爱是"是否还能称作儒家的"仁爱"思想?
“孝”与儒家终极关怀
作者: 李翔海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孝"是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也一直受到持续关注并颇富争议性的问题。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人们一度主要是以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孝"形成鲜明对比,在今天,学术界已经对"孝"的积极意义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但是,相关研究由于主要是把"孝"仅仅看作是一种社会伦常意义上的道德规
仁智统一是儒学最重要的核心价值
作者: 湯恩佳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孔子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孔子思想的光辉,超越时空,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决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对人类精神文明作出了不可磨减的贡献。孔子集中华文化之大成,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并将中华文化的精华浓缩在《论语》一书里。孔子建立起人类思想最完整的体系,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第一个
先秦儒家的“富民”思想
作者: 钱耕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富民"思想的提出及"富民"的依据"富民"思想是先秦儒家以德治国的理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孔子的"富民"思想,是在游历考察卫国后提出的。"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在这里提出了"庶、富、教"的为政治国的三个理念。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富民"思想。
孔子思想的独特实质与无穷价值
作者: 苏新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引言人类社会要表现文明、唾弃野蛮,使人类的生命有高尚的意义与价值,孔子思想的启发与实践,应可发挥巨大的造就功能。孔子思想之所以能如此,主要乃由于孔子是掌握着人类得天独厚的心灵是一个好善恶恶、能生发道德情意的道德心灵来讲他的思想的关系。孔子所指述的这个道德心灵的本质,就是好善恶恶,要人表现文明、唾
《周易》的保合太和思想
作者: 张立文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周易》经典是中国历史从蒙昧走进文明的文献遗存,是中华哲学从巫术神话走向太极和合的符号象征,特别是以"保合太和"为标志的和合精神,这既是中华传统易学的义理精髓,也是《周易》经典永葆无穷魅力的奥秘所在。
孔子思想之现代宗教史的意义
作者: 高在锡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绪论:现代宗教状况与"宗教"意味的演变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主义时代。意味着我们开始摆脱世界每个角落都被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模式、一种生活样式充斥的社会模式,逐渐进入多种价值观和独特个性的固有文化共融共存的社会。我们应摒弃自以为是、只有自己才是真理的排他主义,而对于不同的思想,学会理解和包容。
孔子仁爱思想与生死观
作者: 刘宗贤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震撼了世界,也震撼了国人的心灵。其结果,不仅在华夏大地上奏响了一支当代主流价值观的凯歌,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价值观、人生观、生死观,乃至宗教观的深刻反思。其影响同样波及民众、牵制人心。作为多年研究儒学,提倡儒学现代化与儒学普及的一名学者,自己不由得反复思索:汶川地震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学价值观有何表现?当前,儒学正在以什么样的潜在要素影响着我们民族的价值观?未来儒学将沿什么方向发展,才能适应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正在和将要遇到的一切?这里将着重探讨孔子儒学的仁爱思想与生死观的关
< 1 2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