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朱舜水儒学对德川国思想的影响
作者: 尹朱研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德川光国   儒学思想   治国理政   朱舜水   儒家仪礼  
描述: 朱舜水的学艺、哲学思想、乞师活动、人物互动、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吸取营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国内外研究者仅仅是将朱舜水作为研究对象,把朱舜水对德川国的影响作为研究重点的著作少之又少。事实上,朱舜水
新人文主义儒学——学衡派主将梅迪思想研究
作者: 闫佳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梅光迪   现代性   学衡派   新人文主义   儒家  
描述: 在关于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理论研究上,学衡派与新文化派有着截然不同的诠释眼光,这种诠释眼光是从另一种“现代性”立场上对新文化运动的问题进行“纠偏”。其中,梅迪的儒家现代转型思想与新文化派的碰撞,呈现
徐光启:科学、宗教与儒学的奇异融合
作者: 王东生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经世致用   实学   西学   徐光启   补儒易佛   价值观  
描述: 徐光启是晚明著名的科学家、天主教徒。在他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儒家思想、西方科学、天主教等不同的文化因素。这些在当时的众多社会精英们看来不可调和的异质因素在他身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特异的徐光启思想。本文欲对徐光启思想中所体现的科学、宗教与儒学的奇异融合进行研究。 一、研究目的 徐光启在科学上的成就,学界早有定论,然而,关于他的思想贡献,直至目前似乎仍然处于人言人殊的阶段。本文欲通过对徐光启思想的梳理,展现儒学、科学和宗教三种异质文化因素在徐光启身上的奇异融合,揭示其中深藏的文化内涵。本
月沙李廷龟的儒学思想研究:以《大学讲语》与《筵中讲义》为中心
作者: 杨晓云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学讲语   儒学思想   李廷龟   壬辰倭乱   筵中讲义  
描述: 形态,对朝鲜历史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李廷龟是历经朝鲜宣祖、海君、仁祖三朝的文臣,一生四次出使明朝,七次为朝鲜使者做馆伴,深受中国儒学影响,他一生中多次运用儒学思想上书给当时的当权者,在四次出使
孔子的辩证思想
作者: 张慧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庸   治学   孔子   辩证思想   人生   治国  
描述: 《论语》中有关学与知、学与、学与习、教与学、博与精、知与行等六个方面的言论。孔子认为的“知”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从《论语》看孔子思想的遇挫
作者: 张伟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论语   孔子思想   遇挫  
描述: 最近,儒家思想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之一,在孔子思想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以语录体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具有真实性特征。同时,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又具有记述性特征,我们可以从中具体了解孔子的遭遇及其思想的传播过程。现代孔子研究的角度五花八门,但专门从《论语》一书的记述中总结孔子思想遇挫的角度较为少见,本文着重从这一新的角度去探讨孔子思想在当时时代的传播过程,将《论语》中孔子思想遇挫的情况分为四种类型:其一,政治思想遇挫;其二,“礼”的运用思想遇挫;其三,时人的
孔子与老子“无为”思想比较研究
作者: 张晔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老子   无为   孔子   自然主义  
描述: “无为”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春秋时期各家学派争鸣的焦点之一。自古至今也都是学术和政治的热点问题,凡治老学、道家的学者几乎都曾论及。相对来说,孔子一向被认为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可以为着自己的理想奔走不息的典型,其“无为”思想也较少有人论及。但仔细考察后不难发现,孔子作为当时的思想大师,他同老子一样,对“无为”也曾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在孔、老那里,“无为”思想在自然观、政治论、人生论等多个方面上都有较深刻的体现。本文即努力从“无为”这样一个特殊的视角,真切地考察孔、老思想及其关系,并在孔老思想的
孔子人才管理思想
作者: 宋新忠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人才管理思想  
描述: 本文以《论语》为主要考察对象,在学界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深入体会和挖掘其中的理论资源,对孔子的人才管理思想加以梳理、阐发和总结。论文主体内容有以下四大部分:首先,从管理的理论基础来说,孔子的人才管理思想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对人性的假设;(二)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三)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通过对理论基础的考察,宏观把握孔子的人才管理思想。其次,从管理的基本职能来看,孔子的人才管理以“修己以敬,修己安人,修己安百姓”为目标。在这个目标规划之下又有“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人才培养思想,“举贤才”、“举直
孔子孝德思想探析
作者: 相恒振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德   孔子   孝德思想  
描述: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完整地保存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孝文化。孔子孝德思想则是中华民族传统孝德思想的根基。 本文首先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视角出发,重点对孔子的孝德思想内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探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孔子的孝德思想内涵:一是在家庭层面上,孔子强调各爱其道,各安其分,用孝悌来规范、协调家庭内部人际关系;二是在国家层面上,孔子则把孝德视为对国、对君忠诚的基础,使亲子之间与政治上的忠联系到了一起;三是在社会层面上,孔子认为孝德不仅表现在简单的爱人上,而是推而广
《周易正义》思想研究
作者: 赵荣波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疏   《周易正义》   君子和圣人   宇宙观   融合儒道   象数和义理   “纠偏”  
描述: 作为《五经正义》之一,《周易正义》在唐代易学史乃至唐代经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序》中表达了这次编撰的宗旨:以辅嗣为本,以仲尼为宗。由于王弼是以老、庄思想注解《周易》,所以《周易正义》在总体上呈现出融合儒、道两家思想的学术倾向。就易学本身的发展而言,它上承王弼的玄学易,重视以义理讲易,同时又相当多地采纳了两汉以来象数易学家的思想,表现出象、理兼顾的特点;它下启宋代易学,为宋代易学家既重象数更重义理的注经方式起到了方法论上的指导作用。 本文共分七个部分,正文为五章,旨在阐发《周易正义》的易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同时反映其政治思想。 《概述》简要阐述了《周易正义》在易学发展史上的地位、采用王弼和韩康伯注本的原因、编撰宗旨、兼容象数和义理两种注经方式及其诠释学的原则。第一章阐述了《周易正义》中的易象观、卦气思想和易数观。虽然“象数”在《周易正义》中不可能占据主要位置,但这是对魏晋南北朝以来易学玄学化思潮有着极大影响的一次突破,体现出其对两汉象数易学家的肯定和有选择的继承,也是其超越王弼易学最突出的一部分,同时是在注经方式上对王弼玄学易的“纠偏”。第二章阐述了《周易正义》中“位”的思想和“主爻说”。这是象数易学家和义理易学家都比较关注的解易体例,也是其易学思想的进一步展开,体现了《周易正义》兼取象数、融通义理的疏解方式是可取的,其具有总结性、纠偏性的做法是易学本身的发展使然,于本文则是由“象数思想”向“义理思想”的过渡。第三章阐述了《周易正义》中“时”和“德”的思想,相较于象数易学家而言,义理易学家更注重对“时”和“德”作哲学意义上的提升和阐发,这是《周易正义》对王弼义理之学乃至《易传》继承较为突出的一部分,体现出《周易正义》虽不忽视以象数方式注经,但仍承王弼之旨,主要以义理注易的学术倾向,同时体现了孔氏等对《周易》中“应时用德”人生智慧的理解和认知,也表达了其试图融合儒、道思想的学术倾向,此表明《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之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