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启发式在孔子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作者: 丁相平   来源: 《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启发式    
描述: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分为三个部分: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2.创建民主、科学、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的启发成为可能;3.使学生学有所获,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承,互为前提,缺一不可,成为培养人的潜能的方法论保障。
试论孔子的教育革新思想
作者: 张乐群   来源: 《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教育   革新   孔子   思想  
描述: 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革新家。他顺应时代的要求,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革新了教育制度;他删诗书、定孔乐、修春秋,把六经作为教育的主要材料,革新了教学内容;首倡分科教学,主张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他在近五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和方法,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教育遗产。孔子的教育革新思想与他的进步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大同思想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而是汉儒的教育思想
作者: 陈德安   来源: 《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儒家大同思想的提出,最早出自汉宣帝时戴圣删定的《礼记·礼运》篇,其纲领内容如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略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道德可教性”思想
作者: 刘巧利   来源: 《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苏格拉底   孔子   可教性   知识  
描述: 本文围绕道德可教性这个道德教育的前提性问题,阐述了孔子和苏格拉底对道德是什么、道德是否可教的重要思考。具体论述了性近习远和美德即知识的命题,比较了二者对于道德可教性思考所体现的异同。
孔子教育思想的民主性因素
作者: 瀚青   来源: 《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孔子教育思想的民主性因素,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笔者不揣浅陋,想就此问题略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一、首创私学和有教无类的方针私学究系何人首创,在学术界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多数学者认为孔子首创私学,也有学者
孔子“学习中心”教学论思想及其启示
作者: 张传燧   来源: 《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孔子是世界上最早对教学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教育家。他以学论教,围绕学表达了他的教学观。孔子的学习中心教学论思想的层次结构可图示如下:
素质教育与孔子的教育思想
作者: 张正江   来源: 《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素质教育一词虽然是最近十几年才出现的,但其思想渊源和精神实质古已有之。根据我们的理解,所谓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关于人的教育,关于人的健康成长(身心两方面)和
孔子、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比较
作者: 余志祥   来源: 《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中国先秦时期和古代希腊都产生过光辉灿烂的文化。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和柏拉图(前427—前347)是古代中国和希腊有卓越成就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虽然分别处于不同的地理区域,生活的年代有不
试论孔子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
作者: 唐祺   来源: 《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体系,甚至把它看成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在我国,素质教育这个词是在近十几年才出现的,但它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很早就有了。例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其
论儒学对中国古代数学教育思想的影响
作者: 傅海伦   来源: 《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任何一个民族的科学教育都有其产生、发展的特定环境和历史渊源,因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中国古代数学教育是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这块园地里生长和发展起来的,它必然被打上传统思想文化的烙印。在影响数学教育发展的传统思想中,虽然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毕竟儒学思想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