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杜庭的三教融合思想及其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响   融合   唐代道教   儒佛道三教   杜光庭  
描述: 唐代道教既是道教思想发展的高峰期,也是道教思想的转型期。本文以唐末道教思想家杜庭为例来说明,道教正是以“道”为基点,努力融合儒佛道三教的思想,提升道教的哲学理论思维水平,才建构起富有特色的道教理论,从而推动了唐宋时期道教思想的发展与转型的。
荀子的“类推思维”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类比推理   类推   伦理情境   类比推衍   类推思维  
描述: 荀子作为集原始儒、道、墨和名家的类推思想之大成者 ,强化并建构了儒家的伦理思维方式 ,坚持了中国古代逻辑思维的人文面向 ,改变了墨家、名家类推之事实面向的“逆转” ,从而将类推转化为“类比推衍” ,由事实性的推理转向情感、价值和审美的意义的语用类推。因此以荀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的类推思维方式 ,进一步地将类推“衍化”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设譬求喻、攀缘比附、比兴与隐喻、象征等多种多样的类推思维形式 ,从而使它能够成为服务于中国传统的人文价值论证、道德情感价值的证成和审美意境的达成 ,成为代表和服务于中国传统人文思维的主导推理类型。因此 ,对它的现代阐释 ,也更可以作为我们建构现代“人文思维逻辑”的传统资源。
论先秦哲学的符号学致趋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公孙龙   致思趋向   尹文子   先秦哲学   《指物论》   非指   符号学   名实关系   符号功能  
描述: 先秦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犹如古希腊思想对于西方文化的意义一样,具有发轫和启蒙双重作用。先秦的名家,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符号学家,其符号思想,无论在思考范围还是思维深度方面,都曾达到过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名家的符号思想又在先秦各家,如儒、墨、法等家的思想中引起过强烈反响。正如西晋人鲁胜所指出:“名者所以别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政化之准绳也。孔子曰:‘必也正名,名不正则事不成。’墨子著书,作辩经
六艺与儒家子学的思想差异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经   思想主体   诸子     儒家  
描述: 孔子创建了以"六艺"为核心的经学体系,又开创了"六经以外立说"的子学体系。在汉以后的典籍分类中,儒学分布在六艺与诸子的不同部类。"六艺"与"诸子"不仅仅是典籍形式与学术形态的不同,二者的思想形态有很大的差异。"六经"与"诸子"的思想主体分别是君王与士人,相应其思想旨趣也有重要区别。
澄观华严思想的易学解释模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澄观   华严   易学  
描述: 华严四祖澄观除了在华严宗理论上的造诣外,对儒、道均有较深入了解,这为其利用儒道思想来解释华严提供了资源。他对《华严经》的注疏也往往引用了易学的概念,运用易学来说明其对华严思想的理解。澄观利用易学解释华严思想有比较清楚的方法自觉,主要采用了"借语用之,取意则别"的原则。从澄观对易学思想的理解看,主要受到了孔颖达《周易正义》的影响。
荀况与庄周思想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关系   无为思想   “天”   “无为”思想   学术思想   现实主义   荀况   庄子   思想比较   庄周  
描述: 荀况与庄周分属儒家、道家两个学派。他们之间的思想差异是很大的。本文仅就二人之间的学术观点、天道观、人生态度加以辨析。他们虽分属儒、道两家,但从庄子无为思想的形成及其作用看,与儒家的安贫乐道思想相一致,所以儒道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在传统文化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者何为?:汤一介先生的哲学之路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儒藏   解释学   概念   汤一介  
描述: 汤一介先生的哲学之路,从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开始,从反思哲学方法、考察哲学概念与范畴着手。《郭象与魏晋玄学》一书着眼于魏晋玄学本身的逻辑演变轨迹,对玄学的有无、道器、体用等概念和辨名析理、得意忘言的方法进行思辨的考察,突破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传统方法。对能否创建中国解释学的一系列思考,则在梳理传统经典解释的特点与问题的同时,提示中西哲学的差别和互动。对于中国文化,汤先生有着理性的自觉和反思,晚年则期图通过编纂《儒藏》来实践其返本开新的理想。
陈独秀对儒、佛、道思想的评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   佛教   无政府主义   书信集   《孔子与中国》   陈独秀   儒学孔道  
描述: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主将。在批判旧文化,传播新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理论界盛行着一种看法,认为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是“全盘否定”,或曰“一概否定”,“彻底否定”。这一看法无疑是不符合陈独秀思想的本来面貌的。本文试图通过陈独秀对儒、佛、道思想的评析展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并对他思想方法上的矛盾与不足进行探讨。对于儒学孔道,陈独秀的态度是否定多于肯定。他说:“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以陈独秀书信集》,第24页)尤其是对儒家的“三纲”教义批判更甚。在他看来,儒家三纳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三纲”所规定的是“片面义务”,在其禁铜之下,“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独立自主之人。”这种“不平等之道德”,其目的在于维护“阶级尊卑之制度”,与现代“经济学上的个人财产独立”和民主政治背道而驰,应该予以否定。否则,人们的思想就难以解放,个性就无法张扬,智慧也不能发挥,平等自由也只能是空谈。但是,陈独秀对儒学孔道并不是不加分析地一概摒弃,而是持辩证的扬弃态度。其一,批判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三纲”教义,但并...
略论汤一介对文化问题的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理想   哲思   中国文化   国学热   门弟子   魏晋玄学   儒释道   文化热   事不避难   汤一介  
描述: 10卷本的《汤一介集》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自然是学界的一大盛事。作为汤一介先生的及门弟子之一,面对这部形式与内容都很厚重的文集,自觉对业师之学问无法望其崖略。仅其对儒释道(包括魏晋玄学)广泛而深入的探究,就颇令藐予小子甚觉不敢置评。本文只能取巧粗述妄论先生对文化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且即使仅专注于这一论题,也可能不免于先生之哲思挂一漏万,贻笑大方。然则"事不避难,义不逃责",①此训正是笔者撰写本文的动力。
论《易传》和《老子》基本思想体系的一致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天地万物   认识论观   形而下   基本思想   方法论   《易传》   太极   思想内容   客观唯心主义  
描述: 《易传》和《老子》是我国先秦时两部思想丰富、影响深远的哲学著作。这两部著作分属于儒、道两家,现代也有论者认为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哲学体系,有着根本的区别。还有人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了后来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本文对此有不同看法。下面试从《易传》和《老子》二书哲学的根本体系、基本思想方法和认识论观点,以及在一些具体思想内容上的共同点等方面,来论述二者基本思想体系的一致。
< 1 2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