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诗歌与音乐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言志   《关睢》   诗歌   《汉书·艺文志》   《诗经》   《诗》   郑樵《通志》   歌词   《礼记·乐记》   音乐  
描述: 诗歌与音乐李壮鹰先秦儒家的经典一共有几部?这在历史上曾发生过不小的争论。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第一个尊儒的皇帝汉武帝虽“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易、诗、书、春秋、礼、乐),但只立了五经博士(易、诗、书、春秋、礼),原因是在遗存的先秦典籍中没有找到《乐经》...
瑰丽多姿的泰山碑刻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声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代帝王   文治武功   泰山刻石   岱庙   泰山碑刻   历史文化   书法   王世贞   郭沫若   《诗经》  
描述: 《诗经》云:“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东岳泰山,气势磅礴,拔地通天,自古就被誉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历代帝王封禅告祭、夸示四海;文人名士登临送目、题诗咏怀;佛道僧儒修庙立刹、传经布道;八方百姓朝山进香、祈福求子,为泰山留下了灿烂的文化、众多的名胜古迹.泰山碑刻便是其中一枝绚丽的奇葩.
论魏晋玄学与四言诗的盛衰流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海学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   玄学清谈   表现手法   魏晋时期   四言诗   题材内容   “兴”   魏晋玄学   四言体   《诗经》  
描述: 魏晋玄学既影响到五言诗和赋体,也影响到当时古老的四言体诗。在题材内容上,玄学促使四言诗改易了它千百年来的题材定式,实现了由儒学到玄学的转变;在艺术表现上,玄学迫使四言诗一反过去的比兴美刺传统,极力打破赋比兴的界限,开始了中国诗歌史上探索表现理趣方法的首次大规模尝试。但当玄风衰歇后,四言诗也随之消亡,五言诗却极度兴盛起来。其中原因,除玄学思想的影响外,还与四言、五言两种诗体本身所具有的不同艺术品性及其在新的时代的适应性相关。
墨子非儒不菲《诗》论:兼说儒墨政治理想之间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墨子   显学   政治思想   《诗经》   尚同思想   儒家   非儒倾向   兼爱说  
描述: 墨子的所处时代,据《史记·孟子苟卿列传》说:“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但是《左传》与《论语》中均未有涉及墨子的记载,而《墨子》中则多有提及孔子。又《孟子·滕文公下》云:“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据此推断,墨子的活动年代当大致在孔子后、孟子前,即春秋末战国初这段时间。
旧志标点论纲(上)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史志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文化   《仪礼》   标点符号   编纂工作   《周易》   《诗经》   社会生活   《尚书》   地方志   《春秋》  
描述: 我国古代只有句读,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标点符号。现行的标点符号,是在我国原有的句读的基础上,参考各国所使用的标点符号,逐渐发展确定下来的。在我国古代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影响、曾经长时期被尊为经书的《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都没有标点符号,古人便把经书中这种不加句读符号的现象当作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把那些研究经书句读的人斥为不屑一顾的“章句小儒”,而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则着意摹仿、刻意追求这种“文不加点”的做法。[第一段]
诗歌与音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言志   《关睢》   诗歌   《汉书·艺文志》   《诗经》   《诗》   郑樵《通志》   歌词   《礼记·乐记》   音乐  
描述: 诗歌与音乐李壮鹰先秦儒家的经典一共有几部?这在历史上曾发生过不小的争论。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第一个尊儒的皇帝汉武帝虽“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易、诗、书、春秋、礼、乐),但只立了五经博士(易、诗、书、春秋、礼),原因是在遗存的先秦典籍中没有找到《乐经》...
引愁泄忧 结偶遇合──《诗经》中的舟船意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汉文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三家义集疏》   客体对象   象征意义   《毛传》   舟船   《诗经》   文学意象   相似性   君臣遇合   象征主义  
描述: 引愁泄忧结偶遇合──《诗经》中的舟船意象白显鹏黑格尔说过,“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美学》第2卷)儒勒·莫罗阿在论述文学的象征问题时也曾指...
从“圣”到“凡”的跌落——魏晋南北朝《诗经》的文学接受
作者: 暂无 来源: 琼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圣”   魏晋南北朝   思想学术   发现与阐释   《诗经》   南北朝时期   文学接受   《诗》   钟嵘《诗品》  
描述: 汉魏之际思想学术的转变中,《诗经》同其它儒家经典一样,它的神圣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如果说东汉的王充在其反传统的著作《论衡》中预示了思想学术背离儒家学说的趋势,那么,魏正始年间“好老庄玄胜之谈”(《续晋阳秋》)的王弼、何晏著《老子注》、《周易注》、《道德注》,其所激起的一代玄风使秦汉以来定型的儒家思想学说在这个时代转了一个方向。从此,常被称为魏晋思想且其精神实下及南北朝(特别南朝)的玄学思想取代了儒学,而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流,两汉盛极一时的儒家经学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遭到了漠视冷遇甚至怀疑批判。两汉的儒学凭藉官方的力量确定了儒经的神圣地位,对儒经的研读与传授不仅是一种思想学术活动,而且更是一种走向
孔子之前的“君子”内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经》   《老子》   君子之道   王公贵族   孔子   道德评判   《周易》   《史记·夏本纪》   《诗经》   《尚书》  
描述: 本文认为孔子所创儒家全称应是“君子儒”,“君子”是孔儒的思想核心,应予充分重视。所以,文中从“君子”一词的产生开始,精确统计并仔细分析了《易经》、《尚书》、《诗经》和《老子》中该词出现的次数和内涵,从而寻觅出该词内涵逐渐演变的踪迹,指出该词内涵从阶级观念为主向道德评判为主转变早已萌芽,产生于《诗经》,完成于孔子
六合名人徐
作者: 暂无 来源: 紫金岁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童子试   翰林院   明史艺文志   校勘记   《毛诗》   《诗经》   《尚书》   务本论   南明史  
描述: 六合名人徐■文/问寒徐(1810-1862年),字彝舟,号亦才,清朝嘉庆十五年(1810)生于六合南门外龙津桥(今浮桥)南,“家世业儒”。明朝隆庆初,其迁棠始祖徐光福偕兄弟由上元迁六合,遂家焉。徐系第九世孙。其曾祖父徐必纯,候选直隶州同知;祖父...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