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五篇)
作者: 暂无 来源: 小品文选刊·笑品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北京考生 尊敬的墨子: 这是两千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信。我不知缘何想要写信给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个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记得小时候,我无意间从书架的最底层摸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这便是我与你的第一次“邂逅”。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大美妙,因为从你那黝黑的脸上我看不到一点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严苛与冷酷。 那时我觉得,你一定不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个会仰望星空的人。 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一股奇特的稻香。于是每每书页翻动,我便仿佛回到那个人人“交相亏贼”的纷繁乱世。 苍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见那杏坛上侃侃而谈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临淄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派繁荣,也见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隐士,正陶醉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终于,我一眼望到了你。你并未选择归隐,也不愿去与诸子整日无谓地论战。你只是奔波在华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态现于人间,奔走疾呼,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苦。“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你是如此脚踏实地,你的脚步是如此坚实、不屈。 我终于明白,你并非不会仰望星空,你的繁星是“天下大同”。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星空,只能制造苍白无力的口号的其余诸子,你宁愿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让“兼爱”——你的这片星空划出更绚烂的光芒。所以,你总在不停地奔忙。你曾不远千里游说楚王,并“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你又四处奔波,“非攻”‘非乐”“非命”“非儒”,为的就是切实地为这乱世提出真正的“济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总是不忘脚踏实地。因而你的脚步从不停息,你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而在这浮夸虚假仍存于世的两千年后,你的脚步也越发显得坚实、有力。 原来,你的双眼永远仰望着星空;原来,你的双脚从未离开过大地! 黑衣黑发、黑眼黑面,眼望星空,脚踏大地,奔走于大地上的你,就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天际,穿透重霄,为这九州五岳点燃永不熄灭的火焰! 人类需要仰望星空,因为没有星空的照耀,我们的路不会有前方。但是,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脚踏实地,为他人为社会切实地做点什么。毕竟,星空的美丽永远不属于大地,只有我们脚踏实地,才可以用自己的每一个脚印折射出星空的绚丽。 墨子,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谢你让我的生命拥有了最恒久的动力。 ◇评析: 这是一篇较为传统的“旧文化作文”,但同时也是一篇“新文化作文”:从文化作文的概念来判断,一是它具有雅语的特征,是经过雅语训练,并能优美表达的作文。二是不管它运用什么材料,古代也罢,当代也罢,材料只是一种栽体或手段,关键是文章里有没有文化精神与文化情怀。从以上两个方面,我们确认:这是一篇新“文化作文”。 北京考生 赵健一 仰望星空,无边的夜幕引发无限遐想,梦想在自由驰骋;脚踏实地,未知的路途等待着开拓者,实干是前行的动力。 温总理说:“年轻人,既要敢于仰望星空,也要学会脚踏实地。”这既是总理对年轻人的殷切期盼,更是个人甚至国家得以发展和强盛的重要前提。 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我是一名复读生。去年的高考结果让我明白:一个只会仰望星空的人注定只能收获失败。在那些逝去的高三日子里,我曾是那样沉溺于和同学畅谈理想而将书本丢弃一旁;我曾是那样只顾设想美好假期而将复习抛之脑后;我曾是那样一直告诉自己要劳逸结合而总是不能坚持到最后……那样多的“我曾是”,让我尝到了只会仰望星空的苦果。在“高四”的复读生活中,我下定决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梦想、向着我心中美丽的目标努力!于是,在一道道题、一个个知识点的累积中,我收获了一次次让我惊喜的模拟成绩。我知道了,当我学会脚踏实地时,我离梦想,近了。 当我们自豪于无垠的星际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时,请不要忘记,这全是因为一种叫“航天精神”的付出与脚踏实地。嫦娥奔月终于不再是我们仰望星空时的美丽遐想,出舱行走也不再是我们望他国而兴叹的遗憾。昔日的梦想今成真,而梦想成真绝不只是有梦想就可以的。这里,凝结了无数航天人的心血;这里,汇聚了无数航天人的奉献。这是无数航天人脚踏实地付出的结晶!我知道了,当一个国家在脚踏实地认真做事时,这个国家离繁荣昌盛,近了。 仰望星空是美好的。繁星闪烁下,无数遐想应景而生,美丽悠远。但要记得,绝不能迷失于眼前的美景,而忘了只有脚踏实地才可能让梦想成真。脚踏实地是真实的。前路漫漫,挑战与未知可能随时接踵而至。但要记得,绝不能止步于暂时的坎坷,而忘了苦难是为了磨炼意志,最终才可能体会仰望星空的美好。 因为自己曾经经历过,所以总想告诉那些“未来人”不要“前仆后继”,不要沉浸于仰望星空的满足;因为自己曾经见证过,所以总希望我们这些“继承者”身体力行,能够像航天人那样真正脚踏实地! 个人的发展,国家的强盛,需要我们仰望星空,更需要我们学会脚踏实地!或许,这也正是温总理想告诉所有中国人的。 仰望星空,需要“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豪气,需要“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需要“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决心和魄力。而脚踏实地则讲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惟有将二者结合,方能从容前行,走向成功。 仰望星空不是妄自尊大。希特勒妄图称霸全球,以失败告终;拿破仑怀揣征服欧洲的野心,最终倒在了滑铁卢战役中;日本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却也在投降书上签了字。仰望星空不应是夜郎自大,而是以脚踏实地为保证的。周总理能够在黑暗的旧中国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正是因为他有脚踏实地从事革命事业的毅力,有必胜的信心和打“持久战”的恒心。可见,仰望星空要以脚踏实地为保障,我们不仅要抬起头,将自己的希冀寄托在漫天的星辰中,也要保证自己能够立足于这坚实的土地,将自己一步步的足迹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脚踏实地也不是盲目努力、毫无目标。为何高中生们报志愿时苦于大学专业的选择?为何众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失去方向,碌碌无为?为何在人才稀缺的社会中依然有不计其数的“海归”变成了“海待”?难道是他们荒废学业、虚度光阴?其实不然。只是他们过于执著于埋头苦干,而不曾抬眼去注视那广袤的星空,不曾去想像天外的世界,更不曾将自己的理想化作一颗星,点缀在那未知的天际。故而,脚踏实地要以仰望星空为前提,人只有有了目标、有了理想,才不致在无垠的大海中迷失了航向;人也只有有了目标、有了理想,才不致在各种困难面前轻易倒下,才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和支撑。 由此看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不可偏执其一。我欲仰望星空,追求“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出胎,蟊蟊皇皇”般的壮阔,须具备脚踏实地的毅力和恒心;我欲脚踏实地,追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境界,则须拥有仰望星空的志向和抱负。二者并行,方可成就理想,走向成功。 温总理曾对青年人寄予殷切期望,期望我们能够仰望星空,国家需要能够仰望星空的人。而我要说,国家也需要敢于仰望星空的人,我们敢于喊出那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同时我们也有此毅力和决心脚踏实地地将其化为现实。 北京考生 李帅 仰望星空,悉数心中一个个美丽的梦想。然而梦想的实现,需要脚踏实地,执著追求。 仰望星空,贝聿铭坚定了建筑的梦想。他是一位真正的建筑者,用自己的设计让世界更美丽是他星空下的愿景。贝聿铭翻阅大量建筑学书籍,涉猎古今中外的美学、文艺学和各国民俗学,了解世界建筑大师的作品。向着梦想,他脚踏实地地步步前进。巴黎晶莹剔透的玻璃金字塔,美国壮丽雄奇的肯尼迪图书馆,北京古色古香的香山饭店,贝聿铭以中国人的智慧与胆识,用建筑这凝固的音乐,装点着地球这人类的家园,实现了星空下的梦想。 仰望星空,邰丽华坚定了舞蹈的梦想。她是一位真正的舞者,用自己的表演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与人性之美是她星空下的愿景。一个聋哑女孩,学
论儒家文化对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企业教育·卓越管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文 王娟 儒家文化是中国历史文明中的主流,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深邃、最富有生命力的思想体系,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及精神支柱,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的形成起过巨大作用,同时他已经成为民族生命传承的纽带,积淀在民族的心灵里,流淌在民众的血液中。儒家文化中深藏着值得认真研究和弘扬的适合于现代化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而且市场经济越向前发展,越能够为儒家文化作用的发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因此发掘儒家文化中可以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内容,对之进行与时俱进的整合,使儒家文化作为一种软资源去为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服务,不失为当前的明智之举。 一,借鉴“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想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直是中国古人心目中的社会理想。儒家用“天人合一”这一命题来概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即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亦即人与自然界不是敌对的关系、而是具有不可割裂的关系,就是要充分尊重自然,平等地对待人与自然,使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协调发展。 《易传》提出天人合德的理想:“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与天地合德即谓人具有天地品德,与自然界相互适应、互利共生。孟子将天道与人性联系起来,认为人性是天赋的,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宋代大儒程颢强调:“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还说:“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可见,儒家文化视域内的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对立统一,是把人和自然界看作是休戚与共的共同体,既不是原始蒙昧状态下的天人混一,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也非西方所谓“战胜自然”、“克服自然”。一方面,人在自然界面前具有能动性,人是天地之灵明,天地无思无虑,化成万物而无心,但人要有思有虑,有悲悯有忧患,要投身到天地生化万物的过程当中去,无私的化育万物。正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就是敢于和善于先天时而动,大胆创新,预见自然规律以指导行动。另一方面,人又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面对外界麻木不仁,随意戕害、践踏自然生灵,而要做到“后天而奉天时”,即遵循自然变化按规律办事,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现代化是一个充满悖论特征的过程。在人类消受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物质财富的时候,也逐渐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难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尤其是二战后,虽然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作为主题,但是却一度把经济的增长等同于发展,单纯追求GDP的扩张,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对于科学技术使用不当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人类陷入生存困境。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首次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后这一概念得到逐渐明确和完善,其核心思想是经济的增长不能超过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社会经济的增长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直到今天,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能源危机和气候异常等问题依然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在中国,这些问题随着市场作用的逐渐发挥也日益凸显出来。新时期,中国最显著的成就就是快速发展,但基本上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和高消耗的发展道路,在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的同时,也出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在人与自然的矛盾中,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造成污染的是人,治理环境、保护生态还要靠人,有效引导市场的力量,化解人与自然的冲突终究要靠人的努力。这当然需要制度、科技、模式和流程的创新,但首先要端正观念,解放思想,思想的解放最终会落脚在实践的解放上。把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儒家“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文明理念相融合并引入市场机制,以“天下万物无一物非我”的宽广胸怀体察个人与宇宙的关系,把握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引领中国市场经济的正确发展,才能走上完善市场机制的康庄大道,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二,重视“以义为上”的价值标准 井然有序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建立和维持秩序既需要法治,也需要德治。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法制经济,需要法律的制约,而且也是一种道德经济,需要道德的规范。使市场经济从无序走向有序,除了采取法律手段外,从价值取向上,继承和弘扬儒家的“义以为上”的义利观念,也是一剂对症良药。 在儒家文化中,义利之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所谓“义”,是指社会的公共福利;所谓“利”,是指个人的功利。为了个人的利益牺牲他人或社会的利益是不义,为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功利则是仁义。 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把“义”看作是君子最高贵的品质,强调一个君子必须“先义后利”、“见利思义”。在这里,孔子并非主张贵义贱利,一味排斥物质利益和社会权势,而是要表明应该有比个人获利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获得什么样的利,如何获利。如果“义然后取”、以义取利,未尝不可,因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但是,如果义利冲突,则舍利取义,所谓“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甚至处在人所不堪的贫贱,亦无不可。总之,对于取得和享有富贵,不可不义,孔子所说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就表现了这样的境界。义利双行是儒家的一贯主张,重利轻义不符合儒家思想本意。在儒家来说,不是要不要利的问题,而是利当取不当取的问题。儒家把利置于义的统摄之下,用义来规范利、引导利,既讲“制民之产”,又讲“以义正我”,要求道德与经济、现实与超越的和谐发展。 如果说计划经济是用行政权力来配置资源的方式,那么市场经济则是用资本的力量来配置资源的方式。而资本是逐利的。为了追求自身物质利益,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资本所有者可以无所不用其极。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有一条注释: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这幅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资本只追求本身增值而不顾公共利益的本性。 在中国建立市场经济,意味着资本力量的逐渐发挥,资本支配的领域逐渐扩大,从农村到城市,从商品到土地等生产要素,从物质资源到人力资源。随着资本作用的发挥,一方面促进了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资本自发力量和社会公共福利之间的矛盾,即儒家所说“义”、“利”之间的冲突。各种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威胁到消费者权益和相关产品知识产权,甚至损害了中国产品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声誉;中外资本的扩张使中国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有的企业所排放的废烟、废气、废水直接影响了当地甚至更为广大地域的空气、水源、植被等自然环境,这种本应由企业承担的内部成本却转嫁为外部化的社会成本;以“钱”为本,一“利”障目,人受役于物,见物不见人,金钱至上,利润至上,而人的价值、尊严失落。 以上列举的这些后果,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建立之初、还不成熟阶段出现的。而由建立到完善,根本的就是把资本逐利的本性纳入“义”的轨道。当然,这里的“义”不再局限于封建道德的狭窄圈子,而是具有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法制和价值体系的现代内容。但儒家对义利关系的辩证理解,对将“义”作为人的行为准则的强调,对人应具有理想的德性和责任的要求,则可以使当下中国人警醒,更可以为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提供肥沃的文化土壤。(作者单位山东省企业联合会)
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及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林忠军 张岱年先生的易学研究是在中国哲学视域下展开的,以最具有哲学意味的《易传》为对象,主要集中在《易传》疑难问题的考辨、概念和命题的哲学分析及哲学体系分析。 《易传》作者与时代的考辨 传本《易传》是先秦系统解释《周易》的重要著作,但关于其作者和成书年代问题,一直是易学史上聚讼未决的疑案。自汉司马迁始,孔子作《易传》的说法延续千年无人怀疑。降至宋代,欧阳修曾首先以《易传》中有自相矛盾的内容为据,得出《系辞》、《文言》、《说卦》而下“皆非圣人之作”、“亦非一人之言”的结论,打破了传统看法。到清人崔述和民国初古史辨派思潮兴起,孔子作《易传》的旧说则基本被否定,代之而来的是《易传》作于战国或者西汉时期,是孔子儒家后学的作品等说法。自20世纪末至今日,不少学者又根据新出土帛书《易传》等材料,回归司马氏旧说,主张孔子作《易传》。 张先生在梳理中国哲学、建构其哲学体系时,目睹了中西文化会通下古史辨派兴盛及其提倡辨章学术考辨源流对于传统经学研究方式的冲击,但未直接参加关于《周易》经传作者的讨论。他更多关注的是《易传》范畴和命题意义及其运用。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文章中,才对《易传》争议的问题作了回应。 张先生以文献资料为据对于《周易》经传进行了考辨,提出“《周易古经》不能晚于周成王时代,是西周前期的作品”。“《系辞》和《彖传》基本上是战国时代的作品”。20世纪90年代,张先生推进了这一观点,得出结论:“《周易大传》的大部分是孔子的再传弟子或三传弟子所编纂的,是战国前期至中后期的著作。” 关于《易传》作者,张先生提出“《系辞上》所谓‘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颇与《论语》所载颜渊的精神境界相似。所以,《易传》与‘颜氏之儒’可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这不失为一家之说。后来,他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史记》、《汉书》所记传《易》的经师中,最有名的是子弓,荀子多次以子弓与仲尼并称……《系辞》《文言》亦可能是子弓师徒的著作。” 当时学界流行一种倾向:以“易”读音“亦”,将《论语》中学易一段话读为“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以证明孔子未学易。张先生指出:“‘鲁读易为亦’,是说鲁将易字读作亦,其本文也作易,作易不误。” 马王堆帛书《易传》出土,进一步印证了张先生的观点。帛书《易传》关于孔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的记载,印证了司马迁关于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的说法;关于“以德而占”的记载,印证了《论语》“仁者不忧”和《易》“不占而已”的推断。因此,20世纪有的学者认为的孔子与《易》没有任何关系的说法不攻自破。 帛书《易传》公布后,张先生就帛书《系辞》等篇章中所涉及的疑难学术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解。帛书《系辞》中使用了不同于今本的文字,如今本“象”,帛本作“马”;今本“太极”,帛本作“大恒”。学界对此众说纷纭,张先生通过考察《礼记》中“马”字可以解作筹码之义,肯定帛书《系辞》作“马”,不是错写而是异文。又以《老子》中“象”字屡见和《左传》中“易象”为根据,认为《系辞》中的象字应是正文,而帛书的马字乃是异文,可能是辟某人的名讳而改“象”为“马”等等。他最后得出结论:“田何传本《易系辞》不可能晚于帛书《系辞》。” 《易传》哲学分析 张先生对于易学突出的贡献,不是运用考辨方法对《易传》作者和时代进行考辨,而是比较早地用哲学理论分析法对《易传》哲学思想的评述。 首先,从宇宙本体论角度考察和分析了《易传》中哲学概念。 按照张先生的理解,哲学是以基本概念范畴为主要内容,故研究哲学当从分析哲学家的概念范畴开始,解释其内涵,考察其产生和演变,分析其层次和体系。他详细分析了《易传》的主要概念范畴。“太极”是先秦著作中最具有哲学意义的概念,《易传》提出“易有太极”,却未对此做出任何哲学的解释。张先生采取了郑玄、虞翻等人的说法,太极即太一,是指淳和未分之气,或称为元气,“为天地的根源”。世界万物皆由太极生成,由太极生天地、四时、八卦,然后演化出万事万物,这是《易传》的世界生成说。张先生把这种思想定性为“朴素的唯物论观点”。 太极生两仪,两仪即天地阴阳。张先生探讨了天地阴阳概念。“阴阳”是西周末年出现的、中国哲学史的重要概念。张先生分析了《易传》中阴阳概念的属性和特点。他说:“阴阳是二种性质。在《易传》中,具有阳性的物体叫做‘阳物’,具有阴性的物体叫做‘阴物’。最大的阳物是天,最大的阴物是地。”“阳的特征是‘刚’,是‘健’。”“阴的特征是‘柔’,是‘顺’。”简单地说,“阳就是正面,阴就是反面。” 继而,张先生用阴阳之气阐明了“乾元”“坤元”的概念。“天所具有的阳性的气,叫做‘乾元’;地所具有的阴性的气,叫做‘坤元’。”元是始的意思,故“乾元可解为阳气之始,坤元可解为阴气之始”。张先生认为,《易传》提出太极生两仪、乾元坤元资生万物、有天地然后万物生这三说“是层次的不同,基本是一贯的”。 《易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阴阳不测之谓神”。张先生以此分析了“道”、“象”、“器”、“神”的概念。张先生认为,道是《系辞》中重要的哲学范畴,其含义是阴阳变化规律。“而这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一阴一阳即对立两方面的相互推移、相互转化”。张先生认为,《易传》中的“象”与“形”对举,与“法”对举,“法象”之“法”,应是固定形式之意,象是可见的事物,未必有形,“有一定形状者才叫作器”。道与器的关系:道生器,即万物由道之阴阳二气产生;同时,道又不同器,道无形体,是抽象的,作为具体事物的器则是有形可见的。即《系辞》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上形下,这里有高卑之意,“肯定‘道’是高于形器的”。由此,张先生认为,在《易传》中“道”、“象、”“器”应该是三个层次,而不是两个层次。其实,张先生已经把“象”作为联结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中间环节。 张先生区分了“太极”与“道”概念,“道的内容是一阴一阳,有阴有阳才有所谓道;阴阳末分的统一体‘太极’应比道更为根本。 道的变化流动是普遍的、复杂的,《易传》以“阴阳不测之谓神”说明之。张先生分析了《易大传》关于神的新界说的三项意义:“一是指万物的微妙变化”;“二是指人的智慧、德行的最高境界”;“三是指易卦预知未来的奇妙作用”。在他看来,这三项意义中,第一项意义是根本的。显然,张先生通过论述《易传》中太极、阴阳、道、象、器等具有宇宙论意义的概念,说明了自然的产生与演化过程,解释了宇宙发展变化的根据。 其次,张先生分析了《易传》中若干重要的易学命题。 在辩证观方面,张先生考察了“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等具有辩证意义的命题。按照张先生的理解,“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命题说的是阴阳对立相互作用是变化的根源。刚柔即阳和阴,相推即互转,指相互作用,阴阳对立是变化的根本。值得肯定的是张先生从易学和哲学两个方面来分析《易传》这个命题。如他说,此命题“有双重的意义,一层意义指自然的变化,一层意义指卦爻的变化”。 在人生观方面,张先生重点分析了“自强不息”、“刚健中正”等具有人生意义的命题。他认为,《易传》重视刚健,提倡人当效法天的本性,刚健中正,勉励前进,永不休止。《易传》推崇刚健,但并未忽略柔顺,主张知柔知刚。张先生提出《易传》的刚健学说,是对于老子守柔学说的纠正。 在天人关系方面,张先生则详细分析了“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等命题。裁成辅相有调整之意,故此句话是说,对自然加以适当调整,使自然更符合人类的要求。张先生认为,裁成辅相论是一种天人协调论,其本意是指农业生产及礼乐刑政的措施,但又不限于此。 最后,张先生考察了《易传》的哲学体系。 张先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了《易传》的哲学体系。其一,考察《易传》的基本倾向和性质。他认为,中国哲学有自己的独特的概念名词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最高问题。如先秦时代的最高问题是天道问题。张先生考察了《易传》的天道观之后,确立了《易传》的基本倾向和基本性质。他指出,对于《易传》不能过于简单化:“《易传》是企图对卜筮活动做出具体的解释,因而其中既有唯心主义思想,又有唯物主义思想。” 其二,考察了《易传》哲学体系中概念范畴的层次。张先生归纳出《易传》哲学范畴如下:太极、阴阳、健顺、生、易、变化、动静、道器、形上形下、神、几、日新。由前面分析看,这些内在联系的范畴概念,自上而下、层
一虎一侠谈 巫山传里的武侠与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古传奇.武侠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这一刻到达了一个超越的顶点。 民国初建,首任教育部长蔡元培在1 912年提出了《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什么是美呢?“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
白话文运动中的周作人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太史公终也离不开史官之位和先人的遗命。周作人最后一部著作,是篇幅最长的《知堂回想录》,也竟得自机缘。1966年1月周作人为该书所写后序中说: 我要在这里首先谢谢曾聚仁
脂砚斋点评《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脂砚斋   宁国府   冷子兴   点评   水作   贾宝玉   男子   荣国府   眉批   贾府  
描述: 雨村不耐烦,便仍出来,【眉批】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未出宁、荣繁华盛处,却先写一荒凉小境;未写通部入世迷人,却先写一出世醒人、,回风舞雪,倒峡逆波,别小说中所无之法,意欲到那村肆中沽饮三杯,以助野趣,于是款步行来。将入肆门,只见座上吃酒之客有一人起身大笑,接了出来,口内说: “奇遇,奇遇!”雨村忙看时,此人是都中古董行中贸易的,号冷子兴者,此人不过借为引绳,不必细写。旧日在都相识。雨村最赞这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这子兴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说话投机,最相契合。雨村忙笑问道: “老兄何日到此?弟竟不知。今日偶遇,真奇缘也。”子兴道:“去年岁底到家,今因还要人都,从此顺路找个敝友说一句话,承他之情,留我多住两日。我也无紧事,且盘桓两日,待月半时也就起身了。今日敝友有事,我因闲步至此,且歇歇脚,不期这样巧遇!”一面说,一面让雨村同席坐了,另整上酒肴来。二人闲谈慢饮,叙些别后之事。好!若多谈则累赘。 雨村因问: “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不突然,亦常问常答之言。子兴道: “到没有什么新闻,到是老先生你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雨村巳无族中矣,何及此耶?看他下文。雨村笑道: “弟族中无人在都,何谈及此?”子兴笑道: “你们同姓,岂非同宗一族?”雨村问是谁家,子兴道: “荣国府贾府中。可也玷辱了先生的门楣么?”刳小人之心肺,闻小人之口角。雨村笑道:“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不少,自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此话纵真,亦必谓是雨村欺人语。谁逐细考查得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攀扯,至今故越发生疏难认了。”子兴叹道:叹得怪。 “老先生休如此说。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记清此句。可知书中之荣府已是末世了。雨村道: “当日宁、荣两宅的人口也极多,如何就萧疏了?”作者之意原只写末世。此已是贾府之末世了。冷子兴道:“正是,说来也话长。”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点晴神妙!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竞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好!写出空宅。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后”字何不直用“西”字?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像个衰败之家?”冷子兴笑道:“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云: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二语乃今古富贵世家之大病。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甚”字好!盖已半倒矣。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两句写出荣府。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眉批】文是极好之文,理是必有之理,话则极痛极悲之话。雨村听说,也纳罕道: “这样诗礼之家,岂有不善教育之理?别门不知,只说这宁、荣二宅,是最教子有方的。”一转有力。 子兴叹道:“正说的是这两门呢。待我告诉你:当日宁国公演。‘与荣国公源。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贾蔷、贾菌之祖,不言可知矣。宁公死后,长子贾代化袭了官,第二代。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第三代。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馀者一概不在心上。亦是大族末世常有之事,叹叹!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第四代。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到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这位珍爷到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至蓉五代。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已,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伏后文。再说荣府你听,方才所说异事就出在这里。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第二代。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因湘云,故及之。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第三代。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记真,湘云祖姑史氏太君也。长子贾赦袭着官。伏下贾琏、凤姐当家之文。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嫡真实事,非妄拟也。令其人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总是称功颂德。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记清。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此即贾兰也。至兰第五代。一病死了。【眉批】略可望者即死,叹叹!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一位公子,【眉批】一部书中第一人却如此淡淡带出,故不见后来玉兄文字繁难。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青埂顽石已得下落。就取名叫作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正是宁、荣二处支谱。 雨村笑道: “果然奇异!只怕这人来历不小。”子兴冷笑道: “万人皆如此说,因而乃祖母便先爱如珍宝。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 ‘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真千古奇文奇情。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将来色鬼无疑了!”没有这一句,雨村如何罕然厉色,并后奇奇怪怪之论?雨村罕然厉色忙止道: “非也!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 子兴见他说得这样重大,忙请教其端。雨村道: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馀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此亦略举大概几人而言。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所馀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摧,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譬得好。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致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恰极!是确论。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相同之人也。” 子兴道: “依你说, ‘成则王侯败则贼’《女仙外史》中论魔道已奇,此又非《外史》之立意,故觉愈奇。了?”雨村道。 “正是这意。你还不知,我自革职以来,这两年遍游各省,也曾遇见两个异样孩子。先虚陪一个。所以,方才你一说这宝玉,我就猜着了八九亦是这一派人物、不用远说,只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此衔无考,亦因寓怀而设,置而勿论。【眉批】又一个真正之家,特与假家遥对,故写假则知真。甄家,你可知么?”子兴道: “谁人不知!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的。便在下也和他家来往非止一日了。”说大话之走狗,毕真。 雨村笑道: “去岁我在金陵,也曾有人荐我到甄府处馆。我进去看其光景,谁知他家那等显贵,却是个富而好礼之家,如闻其声。 【眉批】只一句便是一篇家传,与子兴口中是两样。到是个难得之馆。但这一个学生,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还劳神。说起来更可笑,他说: ‘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 凡写贾宝玉之文,则正为真宝王供影.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 ‘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火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刈的呢!【眉批】如何只以释、老二号为然 ,略不敢及我先师儒至等人?余则不敢以顽劣目之。你们这浊口臭舌,万小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川清水香茶漱了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只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儿们,其温厚和平、聪敏文雅,与前八个字嫡对。竟又变
毛纶、毛宗岗点评《曹操献刀》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江苏苏州   生卒年   三国演义   评点   毛评   点评   奸雄   曹操   毛宗岗  
描述: 点评者简介 毛纶,字德音,号声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活于明末清初,生卒年不详。毛宗岗,字序始,号孑庵。生于崇祯五年(1632),卒年不详。著有笔记小说集《孑庵杂录》。毛纶、毛宗岗父子因评《三国演义》而出名,他们评点的本子,被简称为“毛评本”。康熙四年(1665),毛纶废目,《第七才子书》的评点由毛宗岗执笔代书。次年,毛宗岗商请其师“葑溪浮云客子”撰写序文,成书刊行。康熙十八年(1679),李渔为《三国》毛评本撰写序文。此书由醉耕堂刊行,是现存最早的《三国》毛评本。 毛评本《三国》全书共一百二十回,书名为《三国志演义》,或称《四大奇书第一种》。目录前题署为“茂苑毛宗岗序始氏评”, “声山外书”,“吴门杭永年资能氏定”。 毛评本对罗贯中原本进行了多处的增删与修饰。卷首所载的《三国志演义凡例》,一一介绍了它的改动。约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删除了“之乎者也”等字和一些“冗长” “复沓”的词语;二、改写了一些“讹” “误”的纪事;三、增添了一些“事不可阙”的细节描写;四、增添一些已被选入《文选》的文字;五、把原本中“参差不对”“杂乱无章”的单句“提纲”合并,润饰为对偶的“精工”的双句回目;六、消去了伪托的李卓吾评语,并用自己撰写的新评语来校正旧评语中“唐突”刘备、 “谩骂”诸葛亮的地方;七、保留了原文中对“事之是者”和“尤可笑者”所加的圈点,而删去了原本对“事之非者”所加的涂抹;八、增加唐宋名人的诗词,删除了周静轩等人 “俚鄙可笑”的诗句;九、删去汉代尚未产生的七言律诗;十、删去一些“后人捏造”的、为“今日传奇所有”和“今人之所知”的情节;同时还删去一些“古本《三国志》所无” “非今人之所知”的情节。 毛评本卷首还载有一篇《读三国志法》。此外,对各回的文字也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评点。 毛评本既是《三国志》的修改本,又是《三国志》的评点本,由此拥有了两个功能,成为清代最流行、最热门、最受读者欢迎的版本。以后出版的《三国演义》,大多是以这个版本为依据的。 曹操献刀 时袁绍在渤海,闻知董卓弄权,乃差人赍密书来见王允。夹写袁绍致书,前应悬节出奔,后伏兴兵会盟,妙甚。○接叙出王允,尤妙。书略曰: 卓贼欺天废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听闻,岂报国效忠之臣哉?绍今集兵练卒,欲扫清王室,未敢轻动。公若有心,当乘间图之。倘有驱使,即当奉命。 王允得书,寻思无计。一日,于侍班阁子内,见旧臣俱在,允曰:“今日老夫贱降,晚间敢屈众位到舍小酌。”非请众官吃司徒寿酒,正为天子前日曾吃李儒寿酒耳。众官皆曰:“必来祝寿。”当晚,王允设宴后堂,公卿皆至。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绝不说起胸中心事,突然放声大哭,一则想着前日天子吃寿酒之眼泪,一则引出今日众人吃寿酒之眼泪也。是至情,亦是妙用。众官惊问曰:“司徒贵诞,何故发悲?”允曰:“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于是众官皆哭。徒作楚囚相对,亦何益耶?坐中一人独抚掌大笑,众人皆哭,我独笑,的的妙人。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妙语解颐。允视之,乃骁骑校尉曹操也。毕竟此公全别。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操曰:“我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其言甚壮。允避席问曰:“孟德有何高见?”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有心人。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人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袁绍致书,孟德献刀,一样愤激,而操更壮。允曰:“孟德果有是心,天下幸甚!”遂亲自酌酒奉操,操沥酒设誓。允随取宝刀与之。操藏刀饮酒毕,即起身,辞别众官而去。写得慷慨动色,仿佛荆卿渡易水时。众官又坐了一回,亦俱散讫。 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至相府,问:“丞相何在?”从人云:“在小阁中。”操径入,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读书者至此,为曹操捏一把汗。卓曰:“孟德来何迟?”操曰:“马赢行迟耳。”亏此一句,后来好逃走。卓顾谓布曰:“吾有西凉进来好马,奉先可亲去拣一骑,赐与孟德。”多谢,少停当以宝刀奉答。布领命而去。好机会。操暗忖曰:“此贼合死。”我亦谓然。即欲拔剑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有鉴于伍孚之事也。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一发凑巧。操又思日:“此贼当休矣。”我亦谓然。急掣宝刀在手,读至此,又为董卓捏一把汗。恰待要刺,不意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意外出奇之事,写得情景如画。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读书者至此,大为曹操捏一身汗。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夹写此句,更令读者吃惊不小。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好权变的是奸雄。○赐马献刀,大好酬酢。○刺卓何必宝刀?其所以请宝刀者,预为地也。献刀之举,未必不在曹操算中。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补写宝刀,忙中闲笔。○如此宝刀,固不当以董卓之颈血污之。遂递与吕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先拔刀,后解鞘,明明行刺。董卓愚莽,故不省得。卓引操出阁看马。操谢日:“愿借试一骑。”妙。适未及试刀,今不得不急试马。卓就教与鞍辔。细。操牵马出相府,加鞭望东南而去。来便迟,去便快。○推托马赢,未必不为此时地也。奸雄妙算如神。布对卓日:“适来曹操似有行刺之状,及被喝破,故推献刀。”毕竟吕布略乖觉些。卓日:“吾亦疑之。”此是顺口话,适才并不曾疑。正说话间,适李儒至。此君若早来,孟德休矣。卓以其事告之。儒日:“操无妻小在京,唯其如此,所以去得放心,去得干净。○此句在李儒口中带叙出来,省笔。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李儒甚有机变,惜为董卓令坦。卓然其说,即差狱卒四人往唤操。差狱卒便是擒提之状。去了良久,孟德去远矣。回报曰:“操不曾回寓,乘马飞出东门。门吏问之,操曰:‘丞相差我有紧急公事。’纵马而去矣。”此段在狱卒口中补叙出来,省笔。儒曰:“操贼心虚逃窜,行刺无疑矣。”卓大怒日:“我如此重用,反欲害我。”儒曰:“此必有同谋者。待拿住曹操,便可知矣。”读书者至此,又为王允担忧。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且说曹操逃出城外,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为守关军士所获。读书者至此,不特为曹操着急,且益为王允担忧。擒见县令,且不说出县令是谁,好。操言:“我是客商,覆姓皇甫。”何不云覆姓夏侯?县令熟视曹操,沉吟半晌,是何故耶?令人惊疑不定。乃曰:“吾前在洛阳求官时,曾认得汝是曹操,如何隐讳?且把来监下,明日解去京师请赏。”熟视沉吟后,却说出此数语,孟德奈何?把关军士赐以酒食而去。细。至夜分,县令唤亲随人暗地取出曹操,直至后院中审究。精细。此熟视沉吟时算定者。问曰:“我闻丞相待汝不薄,何故自取其祸?”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此县令须以此言动之。奸雄眼力过人。县令屏退左右,精细。谓操曰:“汝休小觑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是有心人。操曰:“吾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偏是奸雄会说道学语。吾屈身事卓者,欲乘间图之,为国除害耳。今事不成,乃天意也。”曹操此时,竟是一位正人。县令曰:“孟德此行,将欲何往?”问得紧要。操曰:“吾将归乡里,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吾之愿也。”词直气壮。○后文事先逗露于此。县令闻言,乃亲释其缚,扶之上坐,再拜曰:“公真天下忠义之士也。”微独县令信之,读书者至此,亦几信之。○写县令先沉吟,次密语,后拜服,最有次序。曹操亦拜,问县令姓名。县令曰:“吾姓陈名宫,字公台。至此方出姓名。好。老母妻子皆在东郡,此处先说老母妻子,遥对后白门楼中语。今感公忠义,愿弃一官,从公而逃。”不特相救,且复相从。宫之于操,其恩不可谓不厚矣。操甚喜。是夜陈宫收拾盘费,与曹操更衣易服,各背剑一口,细。乘马投故乡来。 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处,二语是绝妙一幅画景。谓宫曰:“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吾父结义弟兄。就往问家中消息,觅一宿如何?”闲闲而来。宫曰:“最好。”二人至庄前下马,人见伯奢。奢日:“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应上家中消息句。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陈县令,已粉骨碎身矣。”异日白门楼中,何不记此一语?伯奢拜陈宫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灭门矣。曹氏幸不灭门,君家却即刻有灭门之祸。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应上觅宿句。说罢,即起身入内,良久乃出,写得举动可疑。谓陈宫曰:“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言讫,匆匆上驴而去。更是可疑。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一发惊疑。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应上结义弟兄句。此去可疑,当窃听之。”微独操疑之,读书者至此,亦深疑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
< 1 2 3 ... 499 50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