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宋代儒释互动的一个案例:契嵩非韩与韩愈地位的转折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契嵩   儒释互动     韩愈  
描述: 韩愈因为提倡古文、高唱儒道、排辟佛老而见重于世,其地位甚至一度有超越孟子之势。北宋中前期,僧人契嵩以非韩为策略来阻遏古文运动的排佛攻势,他指责韩愈急于求仕,批评韩愈的儒道阐释和性三品说,认为韩愈是“文词人”而并未知道。契嵩非韩,促使士人对韩愈的评价由高转低,而此后士人对韩愈的批评,也大抵不出契嵩非韩的范围,韩愈的形象最终被定格为有功于儒道的“文士”。新儒学的成形,是在儒释互动中逐渐完成的,而契嵩非韩与韩愈地位的转折,正是宋代儒释互动一个具体而微的例子。
宋代吏隐与文人生活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园林   山水画   宋代士人   吏隐   参禅念佛  
描述: "吏隐"在宋代文人士大夫之间蔚然成风.宋代士人"吏隐"的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端:第一,"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道治其心",以参禅念佛作为仕途失意时的精神解脱;第二,"身在魏阙之下,心存江湖之上",徜徉园林、卧游山水,在庙堂政事之余获得精神上的安闲与自适.宋代士人吏隐之风的流行,是当时特定的文化环境所致,亦与宋代园林艺术的发达和山水画创作的实际情形密切相关.而这种吏隐心态渗透到此期高度发展的文学创作中,就形成了一种弥漫于文学作品中的"吏隐情调".
北宋新儒学先驱范仲淹的佛道情节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道思想   儒学先驱   范仲淹  
描述: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儒学先驱,一生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在北宋政治军事、思想教育诸方面都做出卓越贡献。但在儒释道思想融合的宋代,范仲淹的思想也印上释道色彩,再加上从小的佛教熏陶,方外人士的交游启发,自己对佛教的体认及其屡遭贬谪的经历都促使范仲淹对佛道思想的接受与认可,使其思想具有佛道情结。
嶽麓書院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193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湘南  
描述: 楚材從古重楩枬嶽麓傳經有晦庵曠代儒宗高室前明詩學起湘南朱張講學猶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道论》   三教融合   政教思想  
描述: 治世之本,佛、道为辅政之翼,佛、道归儒局面的形成是宋代以后三教关系的典型特点。孝宗"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的明确提出,成为此后中国文化公认的一种理念,也成为三教各自文化特点的经典表述。
论陈白沙的道家文化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哲学   道家文化   人生哲学   陈白沙   自然为宗   程朱理学   精神自由   文化困境   价值取向   岭南文化  
描述: 宋明理学是儒释道相融合的新儒学,道家文化是宋明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沙心学在基本价值取向上与理学程朱派是一致的,因而对道家文化的吸收,批判与宋明理学具有某种一致性。可是由于白沙心学的非正宗特性和陈白沙本人的特殊生活经历,使得白沙心学的道家文化观具有自身的理论特色和思想内涵。
戴东原儒释道观刍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宋儒   道家道教   戴震  
描述: 在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的清代中叶,戴震(字东原)站在新理学的立场上,分析并揭露了宋儒与佛教,道家道教的思想渊源关系,深刻地批判了程朱理学以理杀人的唯心主义本质,从而大大地推进了我国封建社会反理学的进步斗争。
从儒释互动视角看契嵩禅师对文中子的评价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契嵩   儒释互动   文中子  
描述: 宋代佛门大德自主推进的儒释互动,有两个基本支撑点:一是认为佛教主要用于治心,坚持佛教之道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心性论具有优越性;二是认为佛教与儒家的伦理纲常不冲突,承认儒家具有安定社会和维持秩序的功能。文中子王通是隋朝大儒,对中晚唐尤其是宋代的儒家有着深远影响,契嵩禅师称赞文中子为"孔子之亚"和"孔子之嗣"可以从儒释互动视角中得到理解。契嵩禅师高度评价王通,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原因:一是文中子只是认为佛教不适合中国,但不反对佛教,而且承认佛的圣人地位;二是文中子有着强烈的淑世情怀和救世之策。
关于理学心性论与禅宗心性论的思考:以胡五峰《知言》与禅宗分灯禅心性思想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五峰   心性论   分灯禅  
描述: 南宋理学家胡宏的学术渊源,鉴于文献有缺,难有定论,而其学术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言》一书五峰《知言》中含有大量批佛之处,然仔细推敲,其“非正宗”的心性论思想,确有诸多观点与禅宗分灯禅思想契合。笔者试就五峰关于“性”、“心”与分灯禅心性论关系等诸方面分别论之,以期对探究五峰学术渊源及儒佛心性论比较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杨时“空”论略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时   “空”   “色即是空”   理学  
描述: “空”是佛学核心话语,考察杨时对“空”的认知与态度,他将空解为非实有、非断灭空,认为儒家形色即是天性”犹如佛家“色即是空”;认为佛家虽有体性之意,却摒弃人伦,“色空”不是儒家学说。因对佛学空”理解精深,在理学形成、发展的背景下,相较而言,杨时于佛学“空”论相对温和,但其仍以儒家“易”较佛空”精当,以儒为高佛在其下,持守宋代理学家一般路向。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