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传统儒学教化观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意义研究
作者: 倪路路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教化   青少年   儒学  
描述: 儒学最重视家庭,家庭可以说是践行传统儒学教化观的重要场所。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既有明晰的道德理想,又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全的组织制度,是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外最早的和长效的教育资源。但随着近现代
南宋陆门学者的教化理念与实践
作者: 刘仪秀   来源: 清华大学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教化   陆象山   杨简   南宋陆门   袁甫   理念与实践   陆九渊  
描述: 對於陸學本心之說的批判,常說其流於空談、流於禪學,此乃單從思想史的角度而來的批評。但是,如此的批判對於南宋的陸門學者是否公平?從陸門學者在南宋社會教化的參與來看,言其學說流於心性、空談,則有欲加之罪之
孔子与《书》教
作者: 刘义峰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教化   尚书   孔子   书教   尚书大传   缁衣  
描述: 《尚书》是中华元典,蕴涵着丰富的教化思想,历来备受重视。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严格意义上的《尚书》教化就始于孔子。本文所要探讨和阐释的核心问题就是
孔子“易教”思想研究
作者: 宋立林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教化   洁静精微而不贼   孔子   《周易》   帛书《易传》   “易教”  
描述: 《周易》以其“卜筮其表,哲理其里”的特殊性质,一开始就具有了教化的功用。因其与儒家的特质相契合,所以孔子老而好《易》,并将之纳入其经典体系,继承并发展了“易教”传统,阐发了大量“易教”思想,开创
明代孔子圣迹图的经世思想研究
作者: 张宝信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教化   士人   道德实践   经世思想   孔子圣迹图   明代   宋明理学  
描述: 孔子圣迹图是古代孔子图像的一种,它用图像的方式再现了孔子一生的事迹和相关的历史事件。孔子圣迹图在明代开始广泛创作和流传,作为特定历史阶段内的产物,它记录和反映了当时社会观念形态和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真实情况。本文研究了明代孔子圣迹图与经世思想的关系,从思想史和美术史结合的角度,深入探究了明代孔子圣迹图创作和流传的历史背景,通过解析有关图像与文本,还原了明代士人参与创制和播布孔子圣迹图的历史真相,揭示波澜宏阔的明代经世思潮对于美术发展的深刻影响,并且通过明代士阶层的经世活动,展现了孔子圣迹图在经世之学中重要
走向民间生活的明代儒学教化研究
作者: 刘静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代   儒学教化   民间生活  
描述: 儒学教化即指儒学所倡导的社会理想和伦理道德规范向基层社会渗透,获得其民间形态的过程。明代(1368—1644)儒学教化网络的广阔和严密程度大大超过了前代,其中,官方与民间,社会与个人,文化与生活
地域性儒学的学术传承与教化实践--从程大昌看南宋初期新安理学的兴起
作者: 刘俊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学术传承   程大昌   新安理学   中庸思想   地域性儒家   易学  
描述: 地域性儒学的学术传承与教化实践--从程大昌看南宋初期新安理学的兴起
孔子“用诗”美学思想探析
作者: 湛新宇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主张   孔子用诗   功能   目的  
描述: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的是孔子对“用诗”的功能解读。在以往的文学传统中,大多只关注孔子“用诗”的审美功能,即“兴观群怨”的功能,其教化功能、认识功能反而被学者忽略了,实则孔子对“用诗”的功能研究包括审美
孔子“诗教”思想研究
作者: 陈霞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教   王道   孔子   温柔敦厚   删诗  
描述: 《诗》不仅是上古礼乐文明的集中体现,更是礼乐教化的重要载体。孔子“诗教”正是对西周以来礼乐教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史记·孔子世家》曾明言孔子对《诗》做过一番“去其重”的删订、整理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诗乐思想研究
作者: 刘文萍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描述: 作为中国“轴心时代”的“轴心”人物,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学思想对中国两千年来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后世把孔子的文学观主要概括为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