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育·教化:宗教与青岩地方社会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文化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化   教育   青岩   宗教  
描述: 多种宗教的并存是青岩地方社会的文化特征,它的存在是青岩600多年来历史、地域、民族与社会的综合反映。儒教以其强大的教育儒化功能濡染青岩,向青岩人传授文化,培育青岩人的文化修养,使青岩的文化得以保存并流传至今;而其它宗教则在日常生活中对青岩地方社会进行侵淫,感染世俗中的人们,培养青岩人和善、友好、追求美好的社会特征。
大足石刻所见宋代的儒释教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化   宋代   佛教   大足石刻   儒家  
描述: 极盛于宋代的大足石刻,保留了大量有关宋代区域社会信仰的资料,其中尤以儒释互通的石刻变经、偈语、颂词等资料价值最大。佛教的地域系统要实现教化教众与俗众的目的,亦借助于世俗法制理念,遂使得佛教律法日益世俗化。
隋唐财税三教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理财(政府理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道   教化   中国本土文化   隋唐时期   舶来品   隋唐时代   财税   外域文化  
描述: 隋唐时代,儒佛道三教在国家财税的支持下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融合,这也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的冲突和融合。皇权正统的儒学、土生土长的道教、舶来品的佛教三者有如一鸟两翼,共同为隋唐时期皇权统治者服务。
黄宗羲教化思想的哲学基础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宗羲   哲学基础   本体论   人性论  
描述: 明末清初,黄宗羲面临国破族亡的社会现实,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弊端,扬弃先儒的思想,结合时代特点,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化思想,而追溯其教化思想形成的哲学基础是"理气合一"的本体论依据,"心性合一"的人性论依据,"天下为主,君为客"的社会政治思想基础。
教化视域中的儒学
作者: 李景林   来源: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本书作者立足中国儒学的思想内涵,并以西方哲学中黑格尔、康德、伽达默尔、理查德·罗蒂等人的思想为参照点,尤其在考察了中国儒学近百年发展史的基础上,认为儒学并非如某些学者所说已成为“游魂”和“博物馆收藏品”,一支延续了数千年的文化血脉,不可能被轻易斩断。儒学并没有死,用一种合理的方式把儒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建起来,儒学之“魂”乃能附其“体”,中国文化亦才能有其“魂”,从而真正实现它的现代化。由此,也可见作者对中国文化发展表现出的极大的现实关怀。
教化是地方志的又一重要功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史志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记载   东晋   教化作用   《浙江通志》   章学诚   旧志   地方志   教化功能  
描述: 教化是地方志与生俱来的功能。东晋人常璩曾在桦阳国志·序》中说“夫书契有五善:达道义、彰法戒、通古今、表功勋而旌贤能”。这是对方志教化功能的最早表述。清代著名方志学者章学诚亦在《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
明清时期儒学的民间化、宗教化转向及其对现代的启示
作者: 暂无 来源: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化   现代启示   民间化   明清时期   儒学  
描述: 明清时期儒学的民间化、宗教化的转向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内在的学术理路.这是儒学下行路线的过程,经过了王门后学未完成的宗教化、三一教、太谷教和刘门教等真正的宗教化和其他民间宗教中的儒学因素这几
敦煌一卷本《王梵志诗》儒释相谐的教化特点论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敦煌蒙书   教诲诗   一卷本《王梵志诗》   教化功能  
描述: 教诲诗。一卷本《王梵志诗》也是反映敦煌民间教育的代表之作,具有俗世治家教育、佛家训化劝诫等方面的教化功能。其中72首诗歌强调对子女进行孝道、勤学以及个人修德教育的重要,重视手足之情的培养以及家长的榜样
大足石刻所见宋代的儒释教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台世界(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大足石刻所见宋代的儒释教化
儒学政治化与政治儒教化:从儒学与汉代政治看儒学独尊之必然与偶然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政治   儒学独尊  
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并存。但西汉以来,惟有儒家学说成为独尊千年之显学,居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经久不衰。其原因来自多方,本文在辨析儒学独尊的概念、破除误解的基础上,以儒学与汉代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切入点,结合西汉特殊的社会形态,分别从儒学政治化与政治儒教化两个角度阐释儒学独尊之必然性与偶然性。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