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知命与知己:孔子天命论探微
作者: 杨庆中   来源: 国际儒学论坛·2009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知己   知命    
描述: 本文认为,与西周时期的天命观有所不同,孔子所谓“”,主要指运命而言。但孔子不是宿命论者,他强调“知命”、“知天命”,要人们透过对命运的体知,认识自己,所以孔子所谓的“知命”就是“认识你自己”。
“天人合一”——儒学的生命价值观
作者: 王俊才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儒学从《易》开始就奠下了天道中心、人道本位,明天道以通人事的人文思想格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肯定人文是从天文中来,人道是从天道中得。孔子以仁爱为天性,重在就人伦日用中突出人的可贵和尊严,孟
"天人合一"思想的本体意义及其比较学研究
作者: 王键   黄辉   来源: 第十八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庆阳市岐黄文化学术年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构成   规律   自然本体   人通应天   天人通应   儒道     理学   生成  
描述: 作者认为,"天人合一"思想有自然本体的人体与自然和谐统一与伦理本位的主观精神与客观世界和谐统一两层含义。本文从生成、构成、规律性认知三个方面,阐述了"天人合一"的本体意义,即天地合气生人、人与天地
儒学的治疗学意义与生命教育:以唐君毅《病里乾坤》为例的生命学解读
作者: 何仁富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届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儒学具有返回人心根本的治疗学意义,这种治疗学意义可以为生命教育提供极其重要而直接的文化根基。现代新儒家唐君毅以其切身的生命体验开拓出了儒学治疗学的全新境界,给了我们通过儒学治疗学进入生命教育的路径。
《论语》“子罕言利与与仁”章辨析及其社会实践意义
作者: 冀名峰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论语·子罕》篇首章"子罕言利与与仁"历来注解争议较多,本文试图对其句读及真实含义进行一些探索,并就其对当代社会治理的实践意义进行发掘,与同仁探讨。一、关于"子罕言利与与仁"的注解争论
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和道德智慧与和谐社会建设——兼论“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 沈维新   来源: 第13次中韩伦理学讨论会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和而不同”   和谐社会建设   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  
描述: 。儒家的人本、民本、刚健、自强、革新、崇德、仁义、爱众、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道家的自然、尊道贵德、齐同慈爱、性命双修,佛家的缘起、因果、平等、慈悲、中道、圆融、解脱等一系列思想对于当今人们解决社会矛盾、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引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乃至解决国际冲突,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儒学的治疗学意义与生命教育:以唐君毅《病里乾坤》为例的生命学解读
作者: 何仁富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生命教育必须以本土文化为土壤才可以真正得到现实的落实。传统中国社会号称是以儒学作为主导性文化的社会,尽管中国社会不完全等同于儒学社会,甚至在相当程度上远离了儒学知识系统下的价值理念与理想目标,远离了儒学的人文心灵与价值理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学与社会是完全脱节的,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儒学的文化理念对现世生活仍有相当的关联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儒学的治疗学意义还是有或多或少的依赖,尤其是在精神的心灵安顿上,常能获得儒学的文化滋润。正因为此,在当下推行生命教育,从儒学的治疗学意义寻求文化根基,是建构本土化生命
道教内丹对佛教义理的融合和发挥初探——以《性命圭旨》一书为例
作者: 傅凤英   来源: 全真道与齐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佛教义理   生死观   心性论   空观   道教内丹  
描述: 唐至元明清道教史上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自全真道流行以来,“三教合一”学说盛行。特别是中派丹法更糅合了儒、释、道思想,将清修理论集中于一个“中”字上。《性命圭旨》是明清中派修道理论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论语》“子罕言利与与仁”章辨析及其社会实践意义
作者: 冀名峰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届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论语》“子罕言利与与仁”章辨析及其社会实践意义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道德基础及其儒化特色——一个重建儒学现代生命力的成功范例
作者: 施炎平   来源: 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三民主义再研究之必要从思想资源价值和历史遗产继承的角度看,孙中山是完全可以和中国伟大先哲孔子相提并论的。毛泽东关于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 1 2 ... 122 123 12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