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略论苏轼的命运及其文化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呼兰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家   幸运   悲剧   人格   苏轼   审美化   文学家  
描述: 苏轼的仕途坎坷,成就了他在文艺领域的辉煌;造成苏轼政治家的悲剧、文学家之幸运,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苏轼命运的文化意义在于,他既创造了不朽的文化业绩,又在人生境界上完成了儒、道、释三教思想的圆融,开启了士人人格的审美化之路。
中国古典美学与传统文化观念 大生命观的美学——天人合一与中国艺术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海学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天地万物   美学价值   大生命观   生命精神   中国艺术   天地之心   传统文化观念   天人一体   中国古典美学  
描述: 中国古典美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它植根于深厚的文化渊源 ,体现出典型的传统文化观念。从哲学角度看 ,儒、释、道、易、玄固然各异 ,但其根本的文化观念则可归结为天人合一。由此在文艺中表现为 :主张
雍正帝的“三教合一”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三教合一”   雍正帝   儒家思想   中央集权   佛教   中国历史   三教并举   经济措施   儒家学说  
描述: 清世宗雍正虽然执政时间仅有13年(1723—1735年),但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措施却卓有成效,尤其在意识形态方面,他认识到儒佛道“三教之觉民干海内也,理共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因此主张三教合一,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三教并举,各取所需的皇帝。
略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内在因素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三教合一   道德伦理   儒释道  
描述: 政治上讲君权神授、皇权至上、等级森严,道德伦理上讲惩忿窒欲、净化人心、放弃自我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内在因素。
儒学的历史命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命运   理想模式   工具理性   儒学  
描述: 儒学的历史命运昭示了儒学的生命力之所在 ,即儒学为人们提出了理想的生存模式和它的开放性品格。但儒学在逻辑演进中却呈现出目的理性显著而缺乏工具理性支持的缺撼 ;儒学家们把内圣外王互斥互盲的两种境界和两种视野 ,理解为逻辑递进关系 ,这些造成了儒学演进中的一次次生存困惑和危机。着眼于儒学的振兴 ,必须坚信儒学的恒常价值和普遍意义 ;正确处理儒学的目的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关系 ;弘扬儒学的开放性品格 ,丰富儒学的内容 ,使儒学自觉地融入世界文化格局
儒、道、佛的融合与超越——《红楼梦》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精神     《红楼梦》   贵族家庭   富贵场   温柔乡   时代精神   人类精神      
描述: 《红楼梦》这座文学迷宫,引得笔者为其痴迷,因为: 一、具有真、善、美三者合一的特性。首先,因其对贵族家庭生活的剖析而具有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达到至真的境界。其次,用宗教的情怀让宝玉成为悟道出世者,而
张九龄罢相与王维思想的转折再议——兼论佛儒合一的宗教观念的政治效应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儒合一   佛教   王维   张九龄   唐诗  
描述: 所追求的是一种儒佛合一的生存境界 ,前期如此 ,后期也是如此。王维的亦官亦隐 ,是他等同色空的佛教哲学的政治实践 ,因而 ,他前期的思想并非完全的积极 ,而其后期的思想也非真正的消极
也谈《红楼梦》中的命定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儒释道   命定观  
描述: 《红楼梦》“命定观”对作品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设置等方面具有支配作用 ,反映了儒释道的交互影响。但《红楼梦》中更具特色的是对命定观的的反动
三教合一:论<<水浒传>>的宗教文化意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道教   宗教   《水浒传》   文化意识   儒教  
描述: 《水浒传》阐扬了儒、释、道三教扬善惩恶的伦理意识 ,并规范人欲 ;三教互补的人格范型 ,决定了好汉们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同时三教宗教观念及某些表现形式 ,是小说构思情节、展示人物性格命运的依据和手段 ,在写实的背后又显现出宗教神秘的色彩。
《性自命出》与《淮南子·缪称》论“情”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思子     缪称  
描述: 郭店楚墓所出儒书《性自命出》 ,据内容可划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这两部分中都有不少地方论及“情” ,下一部分对“情”的重视尤其引人注目。据考察 ,这种重视“情”的思想 ,亦见于《淮南子》的《缪称》篇。而《缪称》 ,据前人研究 ,乃是一篇保存了大量儒家子思学派学说的文献。本文通过征引《子思子》佚文与《缪称》及《性自命出》比较 ,认为《性自命出》对“情”的看法可能出自《子思子》 ,为研究《性自命出》等篇的学派性质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
< 1 2 ... 21 22 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