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儒家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学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精神        
描述: ,勿施于人” ;“者宜也” ,该取则取、不该取不取是 ,该取不取、不该取也取是不义 ;“中”即中庸 ,它是重要的思想方法 ,是从实际出发的最正确的法则 ;“和”是多种成分的有机组合 ,是优势互补 ,是和谐 ,处于其对立面的是“同” ,“君子和而不同”。儒家精神对现代社会还是有较大借鉴作用的。
论曹操的兵儒合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曹操   兵学   武德  
描述: 以德治军和以法治军互为映衬。传统武德文化的研究正逐渐成为以德治军的思想底蕴。文章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曹操的武德思想作了探索,并从其戎马一生的军事实践、为政韬略、人才思想三个主要方面展开论述,进而发掘了曹操武德思想兵儒合一的独特表征,是解读曹操的一种全新尝试。
简论“天人合一”与华夏审美境界
作者: 暂无 来源: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境界   审美   积淀  
描述: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之魂,它彰显了华夏民族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和对人生的态度。“天人合一”对儒、道、禅影响深远,贯穿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始终。审美境界其实就是“天人合一”哲学精髓的渗透,离开“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无法解释华夏民族最高的境界是审美境界。
孔子礼学思想研究
作者: 李晓虹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学   孔子  
描述: 古礼源于人类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是礼仪和礼义的混浊合一.到孔子的时代,发生了礼仪与礼义的分离.古礼面临着被淡忘、扭曲、修改和僭越的命运,到了濒于灭绝的境地. 孔子担当起了拯救古礼的历史重任.他尽自己一生,抢救散失濒绝的古礼,尽量完备地搜集资料.他又将所学的古?
追求与变迁:天人合一境界与中国人的国民性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本土心理学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忘我   自我意识   国民性格  
描述: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道、釋各家都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以至成為一種主流文化。從心理學上看,這一境界並不神秘,它是一種「忘我」的特殊的自我意識狀態,一種靠「忘我」的自我修養達到的精神境界。對此
三军不用命
作者: 暂无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三军不用命
士大夫文化精神的指归——《西游记》“三教合一”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一   士大夫文化   《西游记》  
描述: 本文认为 ,《西游记》批评了儒释道三教中虚妄、怪诞、迷信的成分 ,对三教中契合士大夫生活情趣和人生哲学的成分则大加推崇。因此 ,《西游记》的“三教合一”观反映了中国士大夫文化精神。
“儒”字补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训诂   汉语   “儒“字  
描述: “儒”字补
中西传统义利观之试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利   义利观   功利主义  
描述: 义利关系是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不同诸侯国、集团、阶层的政治经济等利害关系的日趋尖锐,义利之辩作为一个哲学命题逐渐产生,并形成了儒、墨、道、法等各学派的义利观。秦汉之际,儒家融合了其他诸子,在学术上的统治地位被确立,传统的义利观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其主要包括“重义轻利”的道德修养观、“重义轻利”的自然人性观、“重义轻利”的道德修养观等。本文试通过与西方功利主义的比较,探讨在新时期传统义利观的现实价值。
周文王受命称王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文王   文王受命称王   平虞芮之讼   文王称王之年  
描述: 史称周文王平虞芮之讼而受命称王 ,后儒曾以正统观念加以怀疑是不对的。文王受命并称王在西周古文献及古文字资料中是有充分证据的 ,也是完全可信的。周文王受命称王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 10 5 8年。
< 1 2 ... 24 25 26
Rss订阅